艾提尕尔清真寺,又译为“艾提尕”“艾提卡尔”,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442年,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有“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
新疆喀什被誉为“丝路明珠”,是最能体现新疆民族风情的地方之一。喀什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以木结构、砖木结构、砖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并创造出了与这种结构形式相适应的木柱、平顶、密梁和拱顶等建筑样式,外观优美、坚固耐用。喀什的伊斯兰教建筑雕花装饰内容丰富,木刻、浮雕图案多以新疆当地的花卉为题材,造型十分精美,根据使用材料和工艺技术特点不同,又分为木雕花、砖雕花、石膏雕花砖、拼花砖、琉璃砖、彩绘等十几种。木结构建筑,使用木雕花和彩绘较多;砖结构建筑以石膏雕花、拼砖、花砖、琉璃砖为主。独具特色的伊斯兰建筑及其装饰,成为喀什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中一道迷人的建筑风景线。
在喀什城市中心,最显眼、最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正是艾提尕尔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规模最大、最宏伟、最壮观的古老清真寺。在五六百年前,这一地区是王公贵族和他们的后代子孙们祭祀用的城郊墓地。由于他们有在墓地上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明正统七年(1442)在这里开始修建一座规模较小的清真寺。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对它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后来200多年间历经多次扩建,于1837年改称艾提尕尔清真寺。清同治十二年(1873)再次大规模扩建,将西边改为清真寺,东边改为教经堂,从而将该寺分成两大部分。教经堂部分的北面、东面、南面修建了72间宿舍,东北部修建了可供百余人淋浴用的水房。东面还修建了门楼和邦克楼,总体布局和造型基本上形成了现在的风貌。
艾提尕尔清真寺具有鲜明的新疆维吾尔族建筑特色。大门、门楼用砖砌成,形同中亚盛行的屏风门式的门殿,但又有明显不同,中央五间设大门拱,两侧五层小拱,上部一列七间小拱,此种构图方式具有独创性,远观高大壮观。两侧是两座18米高的邦克楼,其形式既不同于伊朗式,也不同于土耳其式,反映了新疆本地的独创性。在立面上还采用了不对称处理的手法。通过体量大小和高低变化,把主要进口突显出来。庭院内设水池两口,水池四周绿树参天,与两侧的白墙相映,给人以和谐、清新、凉爽、滋润之感。
礼拜殿分为内殿、外殿和侧廊三大部分。礼拜殿长达40米,深16米,殿内立有木柱140根,可谓中国的多柱建筑第一厅。屋顶为露明、密梁、平顶结构,重点部位设彩绘。外殿是开敞式的柱廊,由前廊和侧廊组成。外殿中间天棚为天花藻井,并用彩色图案装饰。整个清真寺的布局、造型、结构和彩绘装饰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艾提尕尔清真寺这座古老的清真寺,在新时代依然延续着它传奇的历史,所承载的内容远不止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那么简单,它俨然已经成为南疆伊斯兰文化的缩影。每天会有700多名穆斯林来此礼拜,周五聚礼日、两大传统节日人数更会超过万人。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满足了周边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需要,而且多年来,清真寺逐渐成为喀什市带头爱国守法、带头规范管理、带头便民利民的清真寺典范,连续多次被国家、自治区、地区以及喀什市民宗部门评为“平安示范宗教活动场所”“五好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还是新疆最著名的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伊斯兰学府。天山南北乃至中亚地区许多毛拉和学者都从这里毕业,更有在维吾尔族中声名显赫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和翻译家在此受过严格的学业培训。新中国成立之后,寺内一些德高望重、爱国守法的宗教人士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以宗教人士身份践行公民的政治权利,为新疆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他们延续和彰显了这座古老清真寺所承载的哲思与智慧。
爱国守法是艾提尕尔清真寺立寺第一理念。清真寺不仅教育和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国守法,而且还积极带头开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等活动。寺里爱国宗教人士自己撰写演讲稿,向信教群众宣讲,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暴力恐怖主义的危害等内容。在新疆发生暴恐案件之后,清真寺爱国宗教人士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批驳“三股势力”的歪理邪说,坚决与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和暴力恐怖分子作斗争,引导各族信教群众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风气。
几百年来,新疆各族穆斯林穿梭于艾提尕尔清真寺,他们在空旷的回廊里礼拜、念经、祈祷,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安详,这也正是艾提尕尔清真寺在喀什乃至整个新疆地区所发挥的凝聚力与影响力的真实写照。当我们目之所及寺里的那些美丽花雕,高耸的宣礼塔,以及萦绕在耳边高亢而嘹亮的宣礼声,都在诉说着新疆各族穆斯林虔诚信仰、和谐共处的美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