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重庆偏岩古镇 诗情画意似江南

重庆偏岩古镇 诗情画意似江南

a1

偏岩古镇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平均海拔为520米,最高达942.9米。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

偏岩古镇坐落在北碚金刀峡下峡口黑水河畔的偏岩古镇,清代称为“接龙场”,在康熙年间,因常有山洪爆发成灾,民间传说系孽龙出山兴风作浪,遂将此地取名为“接龙”,以示平安吉祥。接龙场上场横街处有一高30米的悬崖向西北方向倾斜,人们将此称为“偏岩”,偏岩镇因此而得名。建镇300多年来,基本保持了古镇的建筑特色。有老街区、古戏台、禹王庙、古客栈、古石桥、玉屏书院等老建筑;有打连响、山歌会、秧歌舞等民间艺术;有木雕、石雕、铁器、服饰等民间工艺。

偏岩古镇是重庆通往华莹古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昔日商贾云集,商贸繁容,名播川峡湖广。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民风、市情仍然保留着昔日古朴、优雅的风貌。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蜿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高大粗壮的黄葛树疏密相间。这些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棵棵枝繁叶茂,像巨大的伞遮天蔽日,掩荫着傍水而筑的民居小舍。民间小舍的后门,建有小石梯与河滩相通,共人们下河取水、浆洗、垂钓……小石桥连接着新街与老街,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葱郁的黄葛树,几个女子正在延伸至河里的石阶上洗衣,笔者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否正置身于江南的水乡了。转过偏岩古镇的横街,空间会变得格外高朗开阔,这里是古镇的公众集合之地—禹王庙与戏台。禹王庙是一纵向木穿斗大堂式建筑,灰瓦粉墙,朴素大方。堂内曾供禹王牌位与塑像。每年的春节这几天,这里天天上戏。

古镇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间挨着一间的茶馆里,人们喝茶、聊天、打麻将。正当记者感叹古镇生活的惬意以及喧闹时,一位在街边卖草鞋的老人说:“今天赶场呢。要过年了,买年货来了。”是的,除了肉摊前的人多,就是卖糖、酒等副食的店铺最拥挤,还有就是卖对联、年画的地方围了一圈的人。除了这些,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挑选了印有“大吉大利”的红包。一位买了年画的老人告诉记者,“贴门神”大有文章。传说中只要贴上门神,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就不敢入门为害。门神分三类:大门门神、街门门神、屋门门神。门神像一文一武左右门扇各一张。偏岩的人们最爱把象征他们心中保护神的关羽和张飞的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门上面,以求家宅的平安。

偏岩过年,还延续着一种古老的年俗——接神。古镇的居民则是午夜零点开始接神。当地的传说是。在祭灶后,诸神都会回到天宫,不理人间的俗事,到除夕子时,即新一年即将来临时,又会再次降临人间理事。而接神的仪式一般都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长者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待大家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在早已在院中备好的火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镇上顿时鞭炮齐鸣,气氛相当浓烈。

吃年夜饭也是古镇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在大年夜,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摆满丰盛菜品的饭桌前,腾腾热气透着温馨,心中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享受佳肴盛馔,享受快乐的气氛。偏岩的年夜饭少不了两样东西,火锅和鱼。火锅热气腾腾,红红火火;“鱼”“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此外一定还要有萝卜,称“菜头”,祝愿开年有好彩头。最后的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在这天,大家通常都会尽兴而归,即使不会喝酒的,也会多少喝一点。

今天,古镇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古镇的街道、建筑、民风仍保留着昔日的古朴风貌,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镇上的“一水排骨”、“小米渣肉”很有特色。

重庆偏岩古镇 诗情画意似江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