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
百节年为首,春节为农历新年。春节旧俗丰富多彩,如扫尘送灶、置办年货、书贴春联和张贴年画、敬祭祖先、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年夜爆竹、发压岁钱、新春贺年、元宵龙灯等。今日依然传承,且内容不断更新。
团年饭
旧俗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全在父辈家中,又称“团圆饭”。今有在儿女家中,或在宾馆酒店园聚,宴罢各回各家。
压岁
旧俗除夕夜,儿孙给老人拜年,老人要给压岁钱,数额不限,但应成偶数,戏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压岁钱多用红纸包好,故称“红包”。
年夜爆竹
年夜爆竹有两种,分“封财门”爆竹和“开财门”爆竹。一般前半夜燃放爆竹为各家“封财门”,后半夜燃放爆竹为“开财门”,时间有早有迟,以致整夜爆竹此起彼伏,连续不断。
守岁
旧俗吃罢团年饭,全家人围生火炉旁,或聊家常,或打牌,名为“守岁”。今多围坐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或省、市电视台春节晚会,直至新年钟声响起。
拜年
旧俗正月初一一大早,各家年轻人先给家里长辈下跪拜年,然后出门给本村乡亲拜年,同时口诵“添福添寿”、“恭喜发财”等吉祥话,俗称“拜乡年”(今多以鞠躬、作揖代替下跪);初二后,分别择日给外村亲友(外公外婆、岳父岳母等)拜年,连续数日。多数地区初三为忌日,彼此不拜年,只到头年有丧事亲戚家拜年,称“拜大年”。今除沿旧俗外,多以手机发短信拜年、网上拜年,或电视屏幕上打字幕拜年,短信内容如“健康是最好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幸福,诚信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好的话语,祝你新年快乐、平安幸福!”
元宵看龙灯
旧俗初七日,各地龙灯出游,俗称“㑏龙”,一直游至农历正月十五日,此日为高潮。㑏龙多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组成,一般有二三十节,多达百节(称百节龙),由青壮年撑着游动和表演。今之龙仍由竹篾扎形,外敷红布或红纸,内点蜡烛或电灯,整体通红明亮。在公共场所,㑏龙腾滚穿盘,锣鼓喧天,鞭炮震地,观众欢呼,精彩纷呈。还有侍龙进户圈厅,专事庆贺新婚、做寿者,增添喜庆气氛。2020年,城区有百龙聚会的盛举。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家家红灯高挂,有的地方还有旱船、八仙、蚌壳精等表演。夜里全家团聚吃汤圆,祈祝全家圆圆满满、平安幸福。
清明
一般公历每年4月5日(润年4日)为清明节,即祭祖扫墓的日子,俗称“挂清”。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先人墓前,点燃香烛,焚化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习恪沿袭至今。实行火化后,大多将骨灰葬于公墓,有以鲜花代酒食而祭奠者。有的乡镇对回乡祭祖者,一律接待免费就餐,籍此增进乡情。八景、独城等地还有“冬至上坟”祭祖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人们春游的最好时候。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沿河一带,初一放龙船下水,初三、初五“斗船”(比赛日)。此时,锦河城区两岸(瑞州大桥和高安大桥之间)观者如云。此俗一直流传至今。八景镇礼港湖农历五月十八日划龙船。大城、祥符农民,有在端午节举行“斗牛”习俗。
旧俗端午节这天,有的地方儿童挂香荷包走外婆家,家家吃粽子、发糕等,门口插艾叶、莒蒲,墙角洒雄黄、石灰。
“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衣送。”反映端午一过,天气真正转暖,农事大忙。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为家人团聚的日子。各家团聚,吃月饼、柚子,饮酒赏月。游子多在中秋返乡省亲。台属常在中秋聚会,写信吟诗,寄语台湾亲人。
新生节日
传统节日外,还有新生节日,如元旦、“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共产党生日、“九十”教师节、“九九”重阳节、“十一”国庆节。近年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父亲节、圣诞节等,已在年轻人中流行;节日不同,庆祝礼仪和方式也各不同,如情人节向惰人送玫瑰花,母亲节向母亲送康乃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