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娶媳妇都是颇为讲究的,各地的婚娶风风俗都不尽相同,想要娶大淮阳的媳妇可要做足了功课。
1、见岳父。见岳父母时一般酒是四瓶,烟是两条,上点档次的。再加上保健品之类的,但要成双,一定要双数,不是2就是4。
2、看好。“女儿出嫁,忙坏爹娘。”当爹的忙在各种礼仪上,先扒出老皇历,选好黄道吉日,“看好”“换帖”,目的是图个来日双方家庭的平安。
3、添箱。当娘的一个月前就开始做嫁被,里里外外要都是新的,棉被越厚越好,棉被越厚预示着女儿将来的日子越暄乎。棉被一下子要套9床,也是讨个吉利。众邻居和亲戚都要给女儿“添箱”(方言,即置嫁妆),这里面也有讲究,姑姨添被面毯子,舅添脸盆照镜,婶子大娘添枕头梳妆用品。
4、嫁衣。嫁衣是不让爹娘置的,原因很简单,爹娘的眼光太落后,跟不上时代,不如自己拿着礼钱到大街上尽情挑选时髦的衣服,这时的女儿今非昔比,不再给家里俭省,花起家里的钱出手分外大方。
5、话别。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会坐在女儿面前给女儿上最后一堂“政治课”,交待女儿到了婆家怎样做人:一要孝顺公婆,二要体贴丈夫,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撒娇,千叮咛万嘱咐,惟恐有所疏忽。第二天男家的迎亲队伍一到,这边可忙坏了女家,当娘的和婶子大娘们忙着给女儿打扮梳洗,叔伯们忙着把嫁妆填柜,搬出来装到婆家的车辆上。
6、随身饭。女儿的嫁妆除衣物、被褥、家具、电器外,还有一种必备的很有地方特色的饭食嫁妆——“随身饭”。由于这种饭需事先由娘家备好,女儿出嫁的当天,随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到婆家,故而才有了这个名称。
“随身饭”的品种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称呼每种饭菜时,人们习惯在前面加上“随身”二字。若是随身饺,饺子的数量也有讲究,它要由女儿出嫁时的年龄来决定。如果女儿是20岁,应要准备20个饺子;如果24岁,则必须包上24个饺子。有的地方饺子的数量和女儿的年龄相等,有的地方要比年龄多一个,为的是图吉利有余。父母为女儿捏饺子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怕女儿到了婆家,亲家絮絮叨叨使女儿受气。
7、哭嫁。当娘的这时会抱着女儿一顿大哭,“执手相看泪眼,”这叫“哭嫁”,结婚后开始考虑下面的事情,何时给女儿送满月,要准备哪些礼物给外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