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龙华村隶属邢台县太子井乡,距邢台市区20多公里。自市区出发,沿着邢(台)左(权)公路西行,到石坡头村口南行可达。
龙华村相邻冯庄村,峰门村,东柏山村,白庄村。龙华村始建何年今已不可考。
从周围的村庄及历史来看,这一带文化历史悠久。在村西周有西坚固村,村其西有西坚固瓷窑遗址,发现有隋,甚至更早的遗物。而其乡所在地的太子井村,传与战国时期的赵襄子活动有关。
《邢台县地名志》记载,龙华村最早称龙化底,因位于龙华寺的岗下,“即以地形地物命村名为龙化底。”“寺东有一水井碑文记载,此井是北齐时期,后主高纬的年号(约公元573年),到明朝简称为龙化村”。由此看此村的历史可谓悠久。
龙华村可以说是一个历史古村。在村中有庙宇多座,村口的关公庙重修于同治三年(1864),有重修碑记录了建庙的由来。除此还有龙王庙、三义阁、古戏楼、古桥梁、战备洞等,龙华村保留着许多历史民居建筑,有较为完好的石头街道、石头房子。当地就流传着“祁村的瓦房、龙化的楼,要看平房石坡头”的俗语,说明龙化石楼在当地是很有特色。
村中南北向的街道,用石头铺彻,虽然石质坚硬,但百年的足迹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在街的两侧基本上全为石头彻成的四合院建筑。龙华的民居基本邢台县丘陵地带的建筑保持一致,更多的是二层石楼,其门楼古朴大气,有石雕、木雕进行装饰,做工精细。
龙华村古风尚存。古阁楼前的古槐,聚居着张、梅、郭、范、杨几大姓,祖祖辈辈和睦相处。龙华村内有一新成学堂,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也是当年乡里重视教育的一个见证。当前村内的老乡又利用这个院落办起了国学讲堂。使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圣人名言,每个星期都有从学堂里传出的国学读书声。
龙华村还是一个有革命传统的村子。1938年5月,陈赓率129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进驻龙华村,成农会,肃汉奸;龙华村民踊跃筹粮支援八路军。1950年代在村西建设了许多战备洞。
龙华寺位于在龙华村西。关于龙华寺的始建年代,有说建于北齐,有说建于唐代,有说建于元代。至今寺院遗址前有四通石碑,其中的《重修龙化寺碑记》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所立。另外还有重修龙华寺大雄宝殿东禅堂碑记,重修龙华寺天王殿钟鼓二楼碑记等。
地方志书记载:龙华寺建于元代,嘉靖《顺德府志》记载:“龙华寺,在县西五十里,为元至正年建(1341-1367)。”清代咸丰《邢台县志》记载:“龙华寺,邑西五十里,依山面涧,石桥当门,一塔耸峙,极僻静幽洁处也。”
关于龙华寺历史已经记载不多了,据《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记载:瑞庵大师,龙华寺僧,参嵩山少林室小山宗书为师,曹洞宗正脉。无极信公亦为龙瑞禅师之师。
信公为“临济二十六代孙也。讳明信。顺德沙河宋氏子。年八岁。父母即舍出家。礼郡之天宁深公为师。”“后在邢台西山(上栈坪)修行六载。“顷之。即参诸方知识。北走京师。登坛受具。复隐银山之中峰。避影三载。”。“根尘顿脱。豁然开悟。”“据临济正令。开法于都门。”二十年后“师念家山寥落。有归欤之叹。杖策西游祖塔。以谢度脱。是时二三耆宿进曰。惟我虚照祖翁。远承曹洞正脉。其字派曰。洪子有可。福缘善庆。定慧圆明。永宗觉性。今将已矣。师何以续之。师因说偈曰。智能广达。妙用无方。蕴空实际。祖道崇香。”在邢台天宁寺“诸弟子唯唯志之。未几寻归吉祥。灭影人世。接纳四来。道风日益大振。一日无恙。召众说偈。安然危坐而逝。万历二年二月七日也。世寿六十有三。法腊三十有奇。”“其徒某皆参少室小山和尚。嗣曹洞血脉。即今开法故山之天宁,乃因龙华瑞庵大师。持师状乞记。乃按其实以序之曰。”请憨山老人为之撰写碑记。
河北邢台龙华村龙华寺龙华塔
此记载证明龙华寺为曹洞宗正脉,明代时接法少林小山宗书。
小山宗书 (1500-1567),字大章,别号小山,顺德南和县(河北省南和县)人,小山生于弘治庚申岁(1500),十岁(1509)入学,诵习儒书,粗通大义。十五岁(1514)时悟“儒书皆教人人世之法,而非出世法也”,因而笃志出家。父母欣然从之,送至顺德府(邢台市)开元寺法堂,礼钿和尚为师。后游学多年,入少林终有所成。1530年又回到顺德开元寺省侍本师钿和尚。1557年就任少林寺主持。1567年,“腊月十六日。索笔书偈曰。宗镜宗镜,心法成行。即日圆觉,镜破宗正。偈毕,俨然坐脱,世寿六十八。僧腊三十六。荼毗身骨,分为三分。一分留宗镜起塔,一分送顺德祖茔,一分至少室起塔。”今少林寺塔林有小山宗书墓塔。
这段正合清代末年梅花拳人张正学(1835~1913,邢台县郭村人),少年时曾跟龙化寺的“三和尚”学过少林拳法的传说。
地方志书记载中的“一塔耸峙”是指龙华塔。龙华塔存有旧照,该塔样式古朴大方,造型精美,为塔之精品,从造型上看有前代营造的遗构作法。但考其历史,此塔应为明代。有可能是明代万历年(之后)邢台天宁寺曹洞宗传人龙华寺瑞庵大师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