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府,邢台市的旧称,隋、唐、宋、金时称作邢州。元代中统三年(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改为顺德府。至元二年升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又改顺德府,清沿袭明制,民国初期撤府。1945年解放邢台,取消顺德道设邢台市至今。
人们常说“顺德府的好城墙!”。顺德府(今邢台市)不但城墙好,而且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都是由四重瓮城、四道扭头门构成,四道城门扭来扭去,老百姓都叫它为“扭头门”,后来变音为“牛头门”,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很有一副府城气派。
顺德府四座城门为什么都要建造四道扭头门呢?那要从明朝万历年间年说起,明万历以前,顺德府城门只有三重,到明万历9年(1582年),因为顺德府为“咽喉孔道,股肱要区”,所以经万历皇帝批准,工部拨付顺德府修城经费49090两白银,限期三年完成顺德府城扩建增固工程。当时由出知顺德府的右柬御史王守诚主持,顺德府同知李宗督工,城池修建顺利,仅用两年零两个月完工,并省银3800两。新修城池周十三里二十丈,城墙高三丈五尺厚五丈,城门为东西南北各四道扭头门,明代王祖嫡看到顺德府巍峨的城池气派后,称赞曰“仅见都城与是”。
据说,当时在建造新城门时,南城门外出现一个披甲戴盔的、手持长枪的十来岁玩童,那玩童一面舞动长枪,一面高喊“一枪挑开三道门!”转眼间玩童便不见了,在南门带工的工头觉得奇怪,便把玩童出现的经过详细禀报给当时督修城池的顺德府同知李宗,李大人也觉得奇怪,暗自思量,莫非是神仙特来点化,暗示要多修几道门,防备敌人攻破。便请示上司王守诚大人,于是决定在顺德府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都修成四道扭头门,比玩童喊的“一枪挑开三道门”还多一道。
说来奇怪,城刚修好,敌人便来袭取。守城将士措手不及,敌人一鼓作气便强攻下第一道门。敌人满以为可以长驱直入,攻进城内,不料第一道门并不是通往城内的大街,扭过头来,还有一道城门。当敌人下令再次攻打第二道城门时,守城将士已经做好准备,齐声呐喊,弓弩齐发,滚木檑石齐头并下。敌军躲闪不及,伤亡惨重,敌将拼死强攻又破第二道城门,但前面仍不是通往城内的大道,扭过头来又见一道城门矗立前面。敌军伤亡惨重,却见顺德府城门一道连一道,俱都丧气,已无斗志,便向城楼上喊道:“守城将士听真,你们顺德府到底还有几道城门呀?”城上守军答道:“顺德府有16道城门,你们才攻破三道,还有十三道城门等着你们攻呢!”敌军听了,觉得攻下顺德府城绝无希望,便哗然溃退。守城将士见敌军溃退,便打开第四道城门,出城追杀,敌军战死的战死,被俘的被俘,跑掉的寥寥无几。战事胜利,城池保住,城内居民安然无恙。
这便是顺德府城修建四道扭头门的由来,国内古城很多,但城门修成四道扭头门的却只有顺德府城,顺德府城墙向以坚固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