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祈求神灵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龙王庙等场所比比皆是,而以霖雨祈晴为主要功能的庙宇,全国唯有河南省新密市开山上的开阳庙。
一、祈晴庙宇 开阳庙
新密市地处中原腹地,西为嵩山东麓,北依黄河,东部、南部,溱水洧水二河萦绕,中间是西高东低的丘陵地带。祈晴庙宇开 庙的发现,再一次揭开了伏羲女娲造人、补天救世神话的面纱。
开旸山是浮戏山东延之余脉,又名三皇山、雪化山,位于新密市区西部,据说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山巅炼石处地温太高,冬天雪降即融,堪称奇观。“开阳雪霁”是古密县八景之一。这里据传就是女娲炼石补天、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亲的地方,周围伏羲女娲活动的遗迹十分丰富。
开旸山下建有开阳庙,内祀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祝融,目前留存有明清碑刻十余通。清嘉庆二十二年本《密县志·开阳庙》记载:“在开阳山下,祈晴有应。”
新密习俗,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的食俗是吃煎饼祭龙:在锅底或鏊子上刷层油,将面粉、蔬菜等搅拌成汁,摊煎而成柔软的圆形薄饼。汉以后的诸多画像中,伏羲女娲多为连体人首蛇身,龙蛇同体,用煎饼祭龙,实际是同祀女娲伏羲。传说中女娲将五色石炼成汁,弥补天缝,以止淫雨。民间有天圆地方的说法,鏊子和倒扣的锅底,形似天穹。人们把雨止天晴的希望寄托在女娲身上,产生了“祈晴”习俗。连日淫雨不息,到开旸庙祭祀女娲,就会雨霁日出,这就是“开 ”的由来。
开旸庙是目前所知的全国唯一的一所“祈晴”庙宇,反映了民间敬奉女娲的祈晴习俗。《论衡·顺鼓篇》有“雨不霁,祭女娲”的记载。汉以后,民间就有了“天穿节”.明杨慎《词品》记载:“宋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言女娲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
在新密市,开阳庙不仅仅是女娲传说中的一个环节。在新密开旸山还有流传到今天的开旸庙古庙会。
据当地百姓传说,洪荒之世,天塌地陷,伏羲女娲二人藏在老虎口中,躲过一劫。劫后仅剩二人。女娲炼取五色石补合苍天后,老虎为媒,东西山头滚磨燃烟,天意昭着,伏羲女娲兄妹结草为扇,遮面成婚。因为生育缓慢,才抟黄土造泥人,使人类得到了繁衍,所以当地人称伏羲女娲为人根之祖。
新密市开旸山的南坡为女娲炼石补天的石渣坡,到处是燃烧后遗留的红褐石渣。山南半坡建有三皇殿,三皇殿内供奉三皇圣像,即伏羲、女娲、神农。开旸山主峰称磨磨顶,因伏羲女娲从这里滚磨而得名。山的东沟为滚磨处,群众称为磨合沟,沟底有磨盘石,有救过伏羲女娲性命的老虎石。
开旸庙建于女娲炼石补天的开旸山下,农历十月二十和春节期间有古庙会。庙会期间唱大戏,玩狮舞。特别是春节期间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狮子舞从腊月十五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来年正月初十。庙会期间人们向庙内供奉的伏羲女娲、炎黄二帝进香朝拜。
开旸庙是目前所知的全国唯一的一所“祈晴”庙宇,反映了民间敬奉女娲的祈晴习俗。女娲有补天之术,当然就可以止淫雨。人们把雨止天晴的希望寄托在女娲身上,由此派生出了“祈晴”习俗。若连日淫雨,进开旸庙祭祀女娲,即可雨止天晴而日出。
天爷洞古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