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地处东南沿海,花蛤产量大。清郭柏苍《海错百一录》载:“蛤出咸淡水,壳白以花纹变化不同,故名花蛤,福清产者略大而壳厚。”清乾隆《福清县志》载:“福清花蛤唐时尝充上贡,皆可入药。”《福州市名产志》载,福清花蛤……全身都是宝,有“花仙子”的美称。说起这种花蛤被誉为“花仙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南下寻老花蛤
话说唐玄宗继位不久,皇太后因为患罕见的哮喘病,整天病怏怏的。几名御医也都束手无策,朝廷上下急得团团转。有一天,一名道士告诉御医要想治好皇太后的病,必须南下,采集到3年以上的老花蛤炖黄花鱼,连吃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见效。可是去哪里才能采集到3年以上的老花蛤呢,这下御医犯难了。
一天晚上,皇帝梦见一名仙翁模样的老者告诉他,福建省福州府福唐县(今福清市)有一个叫“下桥”的海边村庄有这种3年老花蛤,一个叫俞娇娇的女人会帮忙的,必须立即派人前去寻找。于是皇帝派一个叫翁九哥的男子,带领10人迅速南下,限定一个月之内必须找到老花蛤。一路上鞍马劳顿,翁九哥等人足足花了一个礼拜时间,终于到达目的地“下桥”。
说起“下桥”这个地名,有一个说法:凡是到此地出差或办案的各级官员,无论级别多高,都必须从桥下通过,桥上只允许女人行走,以示对女性的尊重。这种良好的传统一代接着一代。可是翁九哥一帮人马初来乍到,根本不知道这种风俗,纷纷从桥上通过,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说是破了祖上流传下来的美德,但大家敢怒不敢言。
翁九哥到处打听俞娇娇的名字,大家都说不认识。这下翁九哥可犯愁了,万一交不了差,可是犯了杀头之罪。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眼看一个月时间已经过半了,还是打听不到俞娇娇。
献秘方治哮喘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翁九哥独自一人到海边散心,他远远看见一个六十多岁模样的老太婆在齐腰深的海水中撒网打鱼。由于正值涨潮,老太婆随时会被海水卷走。就在这危急关头,翁九哥游向老太婆,好不容易才将她救上岸来。老太婆不会官话,且身体过于虚弱,翁九哥无法和她沟通,只好将她送到邻村的村医家里救治。老太婆家人心急火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后终于打听到老太婆在邻村一个村医家里接受救治,十分感激翁九哥的救命之恩。
翁九哥问老太婆的女儿:“你母亲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我母亲是童养媳,小时候叫俞娇娇,今年65岁了。母亲50多岁才生了我这个女儿。”翁九哥又问:“现在是冬天,天气这么冷,为何你母亲一个人晚上去海边打鱼?”“官家有所不知,我父亲长期患有一种罕见的哮喘病,必须用3年以上的老花蛤炖黄瓜鱼,才能缓解这种病情……”老太婆的女儿一五一十地将这种病情的症状全部说了出来。翁九哥喜上眉梢:“这种病情不是跟皇太后的一样吗?”于是又追问:“那还不快快去挖这种老花蛤?”“官家又有所不知,寻找3年以上的老花蛤很不容易,在大冬天捕捉黄瓜鱼也是难上加难啊。”
翁九哥一听,忙说:“你们不用担心,捕捉黄瓜鱼的事包在我身上,寻找老花蛤的事就由你们想办法,如何?”老太婆的女儿经翁九哥这么一说,十分高兴:“那一言为定。3天后你们将5公斤黄瓜鱼送到我家,换回5公斤老花蛤。”翁九哥也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3天时间到了。翁九哥准时将5公斤黄瓜鱼送到老太婆家里。这时候,翁九哥才将这次南下的意图和盘托出,同时对老太婆全家人的帮助感激不尽。老太婆也将治疗这种哮喘病的秘方全部告诉了翁九哥。
临走时,翁九哥问老太婆,这种花蛤叫什么名字?老太婆说自己也不懂,祖祖代代都叫它“下桥蛤”。翁九哥说:“等这次回朝,治好皇太后的病之后,我一定建议皇上给这个花蛤赐一个好名字。”回京不久,御医按照老太婆的药方,很快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十分高兴,下旨将这种花蛤命名为“花仙子”。为了嘉奖老太婆全家人的救命之恩,皇帝还赐金千两,同时将“下桥”改名为“嘉儒”,让当地村民尊重女性的良好风尚代代流传。老太婆全家人将千两黄金捐献了出来,在村里修建了几座牌坊,开挖了几口水井,让全村人都记住皇帝的恩情。从此,历代地方官员都把这种花蛤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御医把它作为治疗哮喘的一种药引。
这就是“嘉儒”地名,以及“下桥花蛤”被誉为“花仙子”的由来。嘉儒村老百姓也很乐意将产于本地的这种花蛤叫“花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