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明朝宰相刘伯温的本事从何而来?民间是怎么把他神化的?

明朝宰相刘伯温的本事从何而来?民间是怎么把他神化的?

a1

明朝开国宰相刘伯温是个相当有本事的人,不但上通天文下知地里还能掐会算,而且兵法造诣颇高,谋略更是超人级,就是因为有了他的辅助,朱元璋才成功开辟了大明王朝。刘伯温先为朱元璋的军师,立国后又成为首任宰相,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繁荣富强,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谋臣。

刘伯温确实有过人本事,民间更是把他视为神,在南京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甚至传说刘伯温至今都没死,那是因为他跟着朱元璋一起杀人太多才难以成仙。

那么,刘伯温这么大的的本领究竟从何而来呢?

刘伯温其人确有,是浙江温州青田人,打小就聪明过人,有“神童”之誉。他12岁就考中秀才,惊诧方圆几百里。他求学似渴,拜师无数,群书博览,尤其喜欢研究天文地理和兵法,他游学古徽州时,闻听到当地的六甲山上有天书和奇人,便不顾凶险,带着干粮只身闯入原始森林。历经坎坷不但得到了《六甲天书》,而且学得不少奇门斗数和谋略从而闻名乡里,乡人皆夸他有前朝魏征、诸葛亮之才。

凭着渊博的知识,在二十三岁时便考取进士,由于那时已属元朝末期,国内战火连天、兵荒马乱。他这个进士也算倒了霉,因为朝廷根本顾不上他,只得呆在家里虚度光阴,直到三年之后,才弄了个县长助理。本以为一腔热血报国为民,哪知道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空有抱负,加之年轻正直,又勤于廉政便与县长及同僚们格格不入,关系越闹越僵,一赌气便撂了挑子回家当起私塾老师。

安安稳稳做了几年老师,朝廷又将他调到省里当了考试官,仅一年功夫又得罪了上司,受排挤不说还处处遭遇责难,这穿小鞋的日子岂是他刘伯温所能委屈,耿直的他再次辞职。这回没有回去当老师,也许是感觉无脸见江东父老,便跑到安徽的丹徒过起了隐居生活,专门研究学问。时间不长又被朝廷调到省元帅府做都事,又因工作意见不一,看不惯上司的所作所为,同事关系搞得一塌糊涂,一怒之下再次挂冠。

通过刘伯温的三上三下,可以看出刘伯温的确知识渊博,能力非凡,不然,朝廷也不会三番五次提携使用,究竟为什么他的仕途又如此不顺?固因暂且不说,与其自身不无关系。他的三段履历可谓是政、学、兵都有之,证明刘伯温是个复合型人才,但他缺乏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加之主观意识过于强盛,难与人交流。总之,持才自高是他的致命弱点,也就是这个原因影响并制约了他的发展,可以说刘伯温是绝顶聪明之人,但绝非是神明之人。

跌落神坛的刘伯温自感落魄,祖传的家底虽然生活无忧,但男儿自强的抱负又欲罢不能,他认为这都是朝廷腐败无能而造成,认为自己是生不逢时。便利用半隐居的时间继续研究学问,以期有朝一日金子发光,这种闲居生活过了七八年,还真等到了来人邀请,此人便是朱元璋,朱当时是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头头,与另外二支起义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朱元璋虽然没有文化,但十分器重文化人,听说刘伯温有奇功异谋,便主动屈尊相邀,没想到两人极为投缘,一拍即合。

来到朱元璋的摩下当了军师,他提出一个连朱元璋都不敢想的建议,那就是灭掉元朝,建立新国。当时的朱元璋最大理想也就是做个大官而已,根本没有做帝之想,经他这么一鼓弄,俨然视自己为人物,为实现惊天理想对刘伯温那是言听计从,刘伯温自此开始施展身手。不能不说刘伯温的确是安邦定国之才,他要求朱元璋不能同时与另外二支义军作战,这样战线过长,弊端太多,不如采取各个击破,朱元璋依计而行,果然,没多久就灭了另外二支义军。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宣布“大明王朝”成立,真的当起了皇帝,为感谢刘伯温的帮衬,便封他为宰相统管国事。当上宰相后,刘伯温勤廉于政,因朱元璋是一介莽夫,只晓得打打杀杀,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安帮之策,都是刘伯温在打理。建国之初,他建议制定各种法律,统一税粮政策,纠正冤假错案,惩治贪官污吏,一系列举措将大明国治理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就因刘伯温的政绩非同凡响,饱受国难的百姓才把他看成神仙。

刘伯温鞠躬尽瘁,忠心护主,无奈皇帝朱元璋疑神疑鬼,总以为这些过命大臣并非忠心,甚至怀疑大臣们窥视朱家江山,来了个千古奇案,火烧功臣楼,把昔日的哥们全都送上西天,只有少数几个生还。刘伯温很是伤心,对老朱的所作所为寒心之至,便有去心,碰巧感染了风寒,以此告假,朱元璋并没批准,只是派了御医为他看病,但吃了御医开的药并没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就向朱元璋委婉提出,哪知道,朱元璋根本就不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的安慰,这使刘伯温相当寒心。

几个月下来病情越发严重,几乎不能自由活动,看看刘伯温不可能再有什么风浪之势,朱元璋便派专人护送刘伯温归回老家。回到老家不久,刘伯温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便向儿子交代了后事,并让儿子待自己死后将那本天书呈给皇上,并关照刘氏后人不得学习这门学问,又给皇帝写了一封信,以示自己的忠心,一代名臣自此消失。

明朝宰相刘伯温的本事从何而来?民间是怎么把他神化的?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