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宝应黄塍跑马阵

宝应黄塍跑马阵

a1

黄塍历史悠久,早在西汉以前就已有先民居住。据《宝应县地名录》记载,黄塍地名取自于唐太宗年间尉迟恭之子尉迟青山在这里建造“皇城”的传说。

《跑马阵》又称《跑马灯》,流传于苏北农村宝应北乡黄塍镇一带,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的一项主要民间文化活动。据已故老艺人江怀中讲述,《跑马阵》起源于西汉,是从西汉武帝时期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远嫁乌孙国和元帝时期王昭君匈奴和亲、塞上迎亲、演变而来的一种广场表演的大型舞蹈。2020年,黄塍跑马阵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舞蹈跑马阵起源于西汉,展示的是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远嫁乌孙国和亲的场面。据说,在江都王送亲队伍中,有一黄塍籍官员,告老还乡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送亲迎亲的过程和场面作了较完整的记载,并作广泛传述。后人为了纪念刘细君,经常于主要节日在广场集会,以竹当马,以柳枝作鞭,组成阵图,边舞边唱,复原了和亲场面。表演中的马分五色,分别代表赤兔马、黄骠马、白龙马、马骓马和桃花马。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历代文人的加工渲染,王昭君已成为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刘细君的光辉和业绩逐步被湮没。在以后传承的《跑马阵》中所歌颂的“和亲”事迹均为王昭君取代。

到了唐代,据唐郑处诲《明皇杂录·逸文》记载,旧俗元霄节,以纸剪为人马之形粘贴于纸轮之下四周,纸轮上写有昭君和番事迹,轮下有杆,能活动自转,人马与文字投影于灯壁,能随之而转动,往来不停,故称《走马灯》或《影灯》。

后来,民间艺人从“影灯”中得到启发,用纸、竹片扎成马的形状,系于人身,边歌边舞,表现当年昭君和番的壮举。这就是跑马阵的雏形。

上世纪九十年代,宝应县文化馆组织专家对跑马阵再次进行了加工整理,将人物形象进行了简化,删除了以前的即兴说唱,演出道具也由原来的纸扎改为布制。

《跑马阵》演出主要在广场。它气势宏大,场面壮观,舞蹈节奏欢快、动作粗犷,阵形变化奇巧,颇有神韵,表现了劳动人民团结和睦、勤劳勇敢、潇洒豪迈的精神风貌。

演出人员一般由40人组成,其中参与跑阵的28人分两队,由头旗、二旗各领一队。马分五色,有赤兔马、黄骠马、白龙马、乌锥马和桃花马。表演者将马灯结扎在身的前后,马项系铃铛,马头戴红缨,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执各式马鞭进行表演。马队中有两名年轻漂亮的小伙子,男扮女装,饰演昭君,紧跟头旗、二旗。说唱队8人,两男六女。两男分别为马保子、骚辣子。马保子为昭君随从,引领昭君出场。骚辣子手拿破芭蕉扇,在演出中起插科打诨的逗笑作用。六女生为演唱队,即在跑阵间隙进行即席演唱,演唱内容主要是当地的风俗民情。演唱曲牌为《马灯调》、《新马灯调》和苏北地区流行的民间小调。辅助演员5人,负责大锣、小锣、铙钹大鼓的打击乐伴奏和唢呐的吹奏。伴奏的锣鼓谱主要有两种,圆场时为“慢走马”,跑阵时为快七字锣。

现如今,跑马阵也是跑出了新花样。有元宝阵,寓意着给大家带来好运;有双龙出水阵,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

相传当地之前有100多种阵形,现在流行下来,正常大家跑的大概20多个阵形。而且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在阵中变阵,同时伴有锣鼓乐、马灯调、还有锁呐吹奏的马的嘶鸣声。

黄塍跑马阵既是一种舞蹈,也是一种习俗;既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民间体育项目;既是一种节令民俗活动,也是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它之所以成为当地一项主要的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是因其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同时,它贴近民众、贴近生活,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宝应黄塍跑马阵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