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邱县婚礼习俗
说媒 旧时,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互相了解家庭和对方的生肖、八字、品德、技能等,如果生肖不犯冲克、八字合、门户相当,双方同意即可初步确定婚姻关系。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一般由媒人牵线,男女多次交谈,情投意和即可订婚。
订亲 旧时订婚需两步进行。首先是打“小帖”,双方互换礼品和订婚帖子。第二步叫换“大书”。由男方设宴招待三媒六证,出一定的聘礼;女方稍有答礼,互换订婚大书,正式宣布婚姻关系的确立,也称摆媒人席。此后双方均要受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而要经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必须履行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夫妻;如果离婚,仍需办理离婚手续。
送帖 也叫“下日子”、“探话”。男家择定合婚吉日良辰,请媒人或懂礼节的人告之女家结婚时间,征求女方意见。男方备衣服或手饰等礼品送女家,女家备宴招待。
通道 婚前男方备食盒,内装米10斤,挂面10斤,肉10斤和粉条若干,另带连根大葱两棵(代表聪明)、连节藕(偶的谐音)、连根艾草两棵(爱的谐音)等送女家,约定迎亲行走路线,勾通两地礼仪习俗,商定送亲人数等事宜。女家设宴招待,回100个水饺(意交子)。
迎娶
旧时婚典前一晚上,新郎到本家长辈和邻里行“家礼”。女家为新娘“开脸”(沐浴,用线绞新娘脸上的汗毛)。娶亲这天,男方备一顶蓝色花轿,由新郎坐,一顶红色花轿,由新娘坐,去时花轿里坐一父母双全的本家男童,谓“压轿童子”,然后鼓乐喧天到女家迎亲。新郎到女家后,跪拜求亲,女家为新郎十字披红插金花,同辈人或小辈人乘机在新郎脸上抹锅底灰叫“抹喜”,族长将新郎请至上房款待;同时女家拿钱或物给压轿童子“压轿礼”,童子方肯出轿。
女家见新郎轿到,即发送嫁妆车,嫁妆内放红枣、花生、棉籽、糖果之类,祈求早生贵子,插着花生男女,夫妻恩爱甜甜蜜蜜。到男家后,男家要给押送嫁妆的小孩礼钱,否则小孩们不让卸嫁妆。
新娘梳洗打扮,身穿大红衣服,头顶蒙头红,腰束一面铜镜(意为照妖避邪),脚蹬小石磨(不让闺女把娘家的财带往婆家),坐在椅子上,由亲人抬入花轿。蓝轿在前,花轿在后。由新娘的知己亲人手扶轿杆保护新娘,其他送亲人随后,一路吹吹打打到男家。路遇井、石、庙由执客用红毡遮挡避邪。如有人横一板凳挡路,乐队吹奏一番方可上路。新娘在进男家村庄时,将铜镜翻过面朝外;到男家门口,燃放鞭炮,男方女执客将一织布杼上放一吊制钱,移交新娘托着(意有钱花)。大门槛上横放一卷线轴(当地人叫柽子),轴上放一马鞍,两旁各放一经线用的落子,中插一双红线缠的筷子(意为新娘过马鞍,一世得平安,落户常住,一生有钱)。
新娘由娘家人抬到天井院神桌前,女执客接过杼和铜镜放在神桌上,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过去的秤为十六两一斤。天上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福禄寿三星正是十六星,示意吉星全到,大吉大利之意,也有称心如意的意思);再将秤插到神桌上的斗里,斗里盛满五谷(取意粮食满仓),斗四角插五彩小旗,是为了破除邪祟。桌上供全神,新人在神桌前跪拜天地,女执客将新娘送入洞房,男家设宴招待送亲人。饭前,主事人陪同新郎跪拜谢饭,女方族长出谢饭礼。饭毕,大部分送亲人退回,留二、三位新娘亲人到新房,重新设宴招待,俗称留吃“二顿饭”。席间,女方主事人请见亲家母,双方协商接送新娘的日期和其他事项。待女方亲属全部退走后,街坊晚辈即开始闹洞房,有越闹越红火之说。
当日午饭后,新娘跪拜男家族人长辈和亲戚,视辈份大小、关系亲疏给新娘拜钱(有新人不磕空头之说)。但公婆不给钱,而且还要在拜钱中取出几元,说是留点买盐钱。旧时东南乡一带,第二天亲友来道喜时新娘才磕头,现也改为当天跪拜亲人。
晚上,夫妻喝合卺酒,也叫交杯酒,吃子孙饼和新娘家带来的饺子。本家儿女双全的嫂子为新人扫炕铺被,而且要随铺随念唱:“东也扫,西也扫,扫得孩子满炕跑”等。洞房第一夜要点长明灯,就寝后有晚辈和同辈人听房的习俗。
以上为大娶。小娶则男家只备一顶花轿,新郎在家等亲。轿内放一嘟噜儿,内装棉籽,口堵一红枣,红纸封口,上插一朵花,意在“嘟噜换媳妇”。本家嫂子或小姑子,在嘟噜内插一针,针尖朝上,待新娘扒口时刺扎新娘,以戏弄,意在杀杀新娘的脾气。
回门 新婚夫妇第一次双双回娘家曰回门,也叫“认门”。新女婿拜望岳父母和女家族人。女家备丰盛宴席招待新女婿,吃三顿饭。第一顿馒头、肉菜,第二顿水饺,第三顿面条。女家嫂子和小姨子常在饺子中包辣椒、谷草等物来戏弄新婿。饭后夫妻同回婆家。之后,新娘逢农历初八、十八、廿八日,必须在婆家住,叫扒财,取意“发发发”。连过三个“八”后,就可以随便了。
园饭 出嫁闺女结婚十二天,女家族人和亲戚女眷备礼到男家,双方亲家互相见面认识,男家备酒宴招待。至此,婚礼程序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