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和“元日”有什么区别?短动画《元日》讲了什么?下面365句子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相信大家都有学过了,几乎人人都能倒背如流。中国唱诗班将《元日》作为背景制作了一部动漫,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评一下中国唱诗班系列的段动画《元日》。
首先给大家做个小科普,元“旦”与元“日”虽然只有一横之差,但是其含义还是有所区别的。“元日”一直以来只得都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而“元日”则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了4000多年,原来也是指“春节”、“新年”。但是,现在的“元旦”指的是阳历的1月1日,为1949年所定。
《元日》这一话以贺岁为主题,分为两条线。首先,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四百年前明代嘉定春节的传统习俗。小孩们结伴嬉戏,放炮仗。在爆竹声中,父辈搭着木梯贴春联、挂红灯笼,母亲们在厨房忙着做丰盛的年饭。小孩们偷偷来到厨房,想要拿供奉给灶王爷的供品。被父亲抓了个正着,父亲以传统礼节“君子不可取不义之财”循循善诱。
其次,动画也描绘了学生们来给老师即“嘉定四先生”之一的唐时升先生拜年的情景。更是描绘了先生的一言一行,体现出“礼轻情意重”的道理,并不是只有贵重的物品和富贵的生活才能带来快乐,自家所种的果蔬,简简单单的一碗“贺年羹”亦可。一碗待客的“贺年羹”,朴拙温情相融汇,传递出古时春节的世情况味。同时在片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过年时的传统习俗,有放烟花、祭祖先、逛灯会、舞巨龙、画糖画等等,可谓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据说为求真实性,这帮制作班底查阅了大量明清嘉定县志中。其中背景和人设均参考《南都繁会图》和《元宵图》等。
动画利用春节这个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特殊意义的节日,描绘了中国节的特殊民俗风情,蕴含着古朴的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借这个特殊时期体现出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等等优良的传统品格。首先,父亲教育孩子“不可取不义之物”是为“义”;孩子在夜晚喂街边的小狗肉吃是为“仁”;祭拜灶王爷、学生们于春节拜访老师以及各种拜年的礼节是为“礼”;老师言传身教,贯彻着“一箪食、一瓢饮”也不改其乐的信条是为“信”;至于“智”,有什么比画面中显示的各种各样的传统礼节和民俗风情更加能体现古代劳动人民以及知识分子的智慧呢?这个故事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时春节的热闹,更强调了古人优良的品格,而所谓传承,便是如此。
在当代,每年过年时总能听到各种各样说着“年味变淡了”这样的抱怨声,小编却不以为然。从主观上来说,那些抱怨着年味变少的人有多少是每年亲自去置办年货的呢?有没有亲手贴过春联和“福”字呢?有没有亲手做一顿黏液饭呢?有没有与家人一同去逛逛庙会呢?很多人过年的时候只是有如咸鱼一般的一躺,然后抱着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张口就是“年味变少了”,未免太武断了,其实过年时有很多很多令你忙碌却觉得有趣的事。
但是确实也有客观上的原因,首先,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城市里的,城市里都是一个一个孤岛,恐怕大部分的人连邻居是谁都不知道,而在乡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彼此认识,过年时走街串巷十分热闹。其次,则是近几年由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以及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的出现,政府对于放鞭炮等问题都严加限制,这些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有一些其实小编是不太理解的,譬如竟然不允许店家贴对联,因为影响市容?对联上的包含着每家每户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也有关于中国对于“年”的传说,总之是中国过年的一种习俗,是中华文化的一份子,我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辨别力,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我们不能被西方化,记得西方某些节日,却不知道中国节日。
但是,过年也会有一些令小编烦恼的事,比如各种各样的亲戚来拜年,虽然心意理解,但是面对压根不认识的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八卦的问题,还需要笑盈盈的回答,实在是拿出了奥斯卡般的演技。最最头疼的是,还需要给小辈们发红包,小编的钱包在哭泣。另外,小编还了解到一些结了婚的夫妻会在去双方谁家过年而争执,这么看来,此“热闹”就非彼“热闹”啦。
大家的家乡是在哪里呢?过年时都有着怎样的习俗呢?年夜饭有什么特殊的或者拿手的饭菜吗?过年时会不会也有烦恼的事呢?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像大家介绍一些你的家乡的过年习俗,或者解决烦恼的小妙招吧,有什么烦恼也可以提出让大家帮忙提出意见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