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距翠湖不远,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补陀罗为梵文potalaka的译音,也译作“布达拉”或“普陀”,即观音道场),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之一,比著名的浙江普陀山还要早一百多年,而“圆通”这个词,也正是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名号之一,故观音菩萨又称“圆通大士”。
观音信仰最初是由印度传入云南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融会了来自天竺(印度)、骠国(缅甸),以及来自吐蕃(今天的西藏)与中原唐朝的文化元素,结合印度密宗、汉密、藏密、小乘佛教,以及当地原始信仰,甚至道教,形成白族化的独特“滇密”(也有人称为白密),因为传教的僧人称为阿叱力,所以被称为阿叱力教,主要供奉的就是观音菩萨。正因如此,圆通寺一直以观音菩萨为主尊。
清同治十年(1871年),一场大水淹没了圆通寺,佛像被毁,重修时不知什么原因将大殿的主尊改成了“三身佛”,但是,大殿却没有按常理改为“大雄宝殿”,仍叫做“圆通宝殿”,且佛前站立的依旧是观音菩萨的两位侍从“龙女”与“善才童子”,因此出现了观音殿供如来佛的奇观。不过,这里本为观音道场,怎能没有观音菩萨呢?于是,便在大殿前放生池中的八角亭里安放了一尊观音菩萨像,供信徒们朝拜。
圆通寺坐北朝南,背靠圆通山,但不像一般寺院那样前低后高——进山门后沿着中轴线一直是下坡,圆通胜境坊位于缓坡的中段,坡底是天王殿,天王殿的后面则是放生池,池中心有一座轻盈秀丽的八角亭——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周围水榭回廊环绕,放生池中间有两座三孔石桥,把天王殿、八角亭、圆通宝殿沿中轴线连成一体,形成罕见的“水苑式”寺院建筑群,也形成了我国寺庙建筑史上较为罕见的“倒坡寺”。
另外,圆通寺内林木苍翠,被誉为“螺峰拥翠”(或“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八景之一。(摄影:jamesyang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