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陕西泾阳“龟”形城池的由来

陕西泾阳“龟”形城池的由来

a1

泾阳自秦代置县以来,因其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被誉为“关中的白菜心”,也是汉、唐帝国的“京畿要地”。明清之际,为了有效抵御战乱和匪患,泾阳县城也修筑起坚固的城防工事。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泾阳县城的城墙布局并不像北平和西安古城墙那般方正规整,而是呈标准的椭圆形,就连城墙四门的瓮城也建成半园状,紧贴在城墙的四周。如果从空中俯瞰,县城城池颇似一只巨大的乌龟匍匐在泾河北岸的滩地之上,别致而又坚固,守护了曾经的生灵,也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传说。

据传,明代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采纳谋士朱升的建议,实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策,以期巩固刚刚建立的大明政权。一时间,全国各府、州、县衙驻地筑城之风大盛。处于关中腹地的泾阳也不例外。时任泾阳县令为了向朝廷表功,征调大批民工选定泾河以北、宝丰寺以南的平坦开阔之地夯土筑城。

经过近一年的艰辛劳作,一座外形效仿长安古城的方形城池终于矗立在泾水之阳。在满城百姓的欢庆声中,那位坚决贯彻朝廷决策的泾阳县令也得到了上级的嘉奖并擢升为长安府尹,即日赴任。

满城百姓的喜悦之情并没有长久地保持下来。就在城墙工程完工的第二年初夏,泾河上游降下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雨水汇聚成巨大的洪峰如同一只饥饿的猛兽,沿着古老的河床汹涌东流。所到之处,房屋、农田、树木、牲畜尽被吞噬,也将竣工不到半年的泾阳县城夷为平地,满城生灵尽遭涂炭。

大水过后,继任的泾阳县令接过了续筑县城的接力棒。这一次,他再也不敢盲目上马。而是轻车简从,访贤问能,寻求最佳建城方案。寻访途中,县令遇到一位鹤发童颜、长须飘髯的云游道士。听完县令的陈述,道人略作思忖,开口说道:“邑居泾之阳,龟卧碧波上,重土惜民力,城池若金汤。”

按照道人的指点,县令召集当地多名能工巧匠,集众人智慧,设计出龟状椭圆形城池,于农闲时节征调少量民夫,清理出县城废墟中散落的砖石,就地取材,起动城池建设工程。如遇农忙时节,则停止施工,让农夫回家收获耕种,农闲时节恢复施工。如此建建停停,三年之后,一座黄土夯筑、青砖砌面、外形别致的县城城池重现泾河之滨。

自此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泾阳县城虽屡有修葺,但其基本形制一直保持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泾河之水涨涨落落,起起伏伏,但再也没有危及到泾阳县城的安全。当地人都说,是县城的乌龟形状消解了泾河水患,保护了一方百姓安宁。

陕西泾阳“龟”形城池的由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