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位于锦州市义县和北宁市的交界处,自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高南低,长45公里,宽14公里,面积630平方公里,属阴山山系松岭山脉,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为闾山最高峰。岩石主要由花岗石组成。闾山为舜封全国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中华“五岳五镇”中最北的镇山。《全辽志》载:“辽境内,山以医巫闾为灵秀之最”。因之,在东北最负盛名。
医巫闾山,古称甚多,如:微闾山、无虑山、医无虑山、义无虑山等,均系我国古代民族东胡族语言音译,意为“大山”。闾山原在长城以东属东胡族统治,在东胡族语言中“依克奥拉”即是“大”的意思,后蒙古族统治东胡族,蒙语:“医巫闾”也是“大”的意思,所以医巫闾山意为“大山”。
历代帝王对闾山皆有封号:唐代封为“广宁公”、金代封为“广宁王”、元代封为“祯德广宁王”、明、清封为“医巫闾山之神”。辽代有六位皇帝先后四十多次来闾山祭山祭祖,这里埋葬辽代的三代皇帝和二十几位皇妃、大臣。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数次登临闾山寻幽揽胜,留下诗赞五十余首。
闾山是历代朝廷推崇的灵山圣地,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贤士,吸引了众多的重臣、名将来此抒发情怀,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石刻、碑记,是闾山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战国时期屈原曾在他的名著《远游》中表达了对闾山的想往之情。辽太子耶律倍,曾在闾山藏书万卷隐居读书。元代宰相耶律楚材,儿时在闾山居住读书,而后成为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贤相。
闾山数千年来是佛、道修身养性和皇家祭祀山神之地,道观寺院坐落有序,碑廊亭台随处可见,形成了悠久的宗教文化,常年香客不断,烟云缭绕,给闾山增添了更加神奇的色彩。
闾山可谓集山、石、松、泉、洞为一炉,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造就了医巫闾山的奇峰险壑,描绘出一幅幅人间仙境。白云、浓雾、佛光,月色、苍松、翠柏,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舂来梨花初放,香雪如海;盛堆绿,翠黛千重:深秋红叶满山,果香漫谷;隆冬层峦积雪,如银似玉,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前、“十一黄金周”前分别举办闾山赏花会和闾山文化旅游节,每年还择期举办五大镇联袂对接活动,和宗教文化系列活动,吸引数十万人来此游览观光。
医巫闾山景点有:北镇庙、圣水桥、鱼池、观音阁、四角亭、旷观亭、蓬莱仙境、莲花石、望海寺、万年松、名山、老爷阁、风井、桃花洞、白云关、游目天表等。除北镇庙在山下外,其余景点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观音阁一带,彼此相距较近。北镇县有条路直通北镇庙、圣水桥和道隐谷。自道隐谷起,此路虽始分为两支,但左右环通,无论左行或右行,山上景点皆可遍游。一般说,以右行先至鱼地、观音阁为佳。
闾山分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四个主要游览区,共计一百多个景点。
闾山以寺院为中心形成了十大景区:大石棚、圣水盆、观音阁、白云观、辽代肖太后蜡像馆、元代宰相耶律楚材读书堂、玉泉寺、药王庙、祖峰长城,新建的千米索道把大阁、玉泉寺两景区连为一体。远眺峰峦翠色,近睹千丈危岩,景色秀丽,姿态万千,像一幅恢弘博大的泼墨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目不暇接的奇峰怪石;千资百态的苍松翠柏;水丝如帘的石棚飞瀑;梨花巧构的“香雪海”,真可谓人间仙境,壮美瑰丽。
“五岳”泰山为首,“五镇”闾山为尊。
自从盘古开天地,尧舜为君,闾山就承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神韵,从泰山之巅奠基,从黄河源头走来,连结华夏名山大川的灵脉,威镇北方,祈天佑地。历朝帝王将相都对北镇闾山顶礼膜拜、封王谥号、视若神明。在北京的天坛和先农坛,至今还保留着明、清两代皇帝祭拜的北镇医巫闾山神位。在闾山的镇山庙——北镇庙内保留下来大量的历朝历代祭拜闾山的石碑。闾山受天地之精华,承历史之崇拜,终成今日之灵山胜地。
北镇闾山久享盛誉,自“舜封医巫闾”以来,汉列“五岳五镇”,明代已礼秩居他镇之首“。辽代,有六位帝王42次祭祀闾山,唐、宋、金、元、明、清诸朝视北镇闾山是″发祥兆迹、王气攸钟″的神山圣地。清朝皇帝都曾亲临或派遣重臣到北镇闾山祭祀。其中乾隆皇帝四到闾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闾山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文化辉煌。因为闾山的神圣奇秀,不但成为历朝历代帝王封禅祭祀、顶礼膜拜的神山,也成为数千年来贤臣、名士、文人、墨客润翰题壁,纵情歌赞的胜地。
战国时的屈原,极慕闾山,梦中尚“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闾”。李白、杜甫、徐霞客,曾为生前没能拜谒闾山而发出遗憾:“惜哉医巫闾,作者未抵面”。辽东丹王耶律信等隐居于闾山而建望海堂和璃寺,他的八世孙耶律楚材,幼时随母在闾山读书,研习治国经略,而后成为元朝宰相。明代重臣李成梁、马永、张邦土等都曾在闾山留下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景点。清王朝对闾山更是推祟倍至,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帝王先后十几次来闾山祭祀、揽胜,留下了大量的人文胜迹。把闾山的历史文化推向高潮。
闾山标志门由清华大学设计,构想绝妙,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山门版块上的八幅浮雕,展示了从虞舜到明清绵延四、五千年的闾山文明史。
旷观亭为闾山观光揽胜绝佳之处。始为辽代东丹王耶律倍所建,清代改建。
碑廊建于一九九一年,长近百米,宽4米,为清式爬山卷棚式建筑,布瓦青砖苏式彩绘,内嵌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七个朝代四十九位书法家名贴117幅、209块。
白云关辽代烽火台,明代为辽东长城关隘,清代称望海寺,为乾隆皇帝所封闾山八景之一。现内建有辽代萧太后蜡像馆。
十八蹬明代景观,在垂直地面近30米的石壁上开凿而成,上为藏经洞,中间由十八阶石蹬相连。故称“十八蹬”。墨石,为我国东北最大的碑廊,碑廊内建有“耶律楚材蜡像馆”和“文殊院”。“医巫闾山碑廊”为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所题。
闾山古代建筑座落有致,碑廊亭台随处可见,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人文胜迹星罗棋布。这些人文景观或建在奇峰险壑之上,或卧于青松翠柏之间,把闾山点缀得更加雄奇秀美,更加充满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