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河南伊川大唐贤相姚崇及姚崇墓

河南伊川大唐贤相姚崇及姚崇墓

a1

姚崇墓园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三华里处,背靠万安山,西距北宋名相范仲淹墓园约200多米,在新修的范仲淹塑像广场可看到不远处有醒目的古建筑,那便是姚崇的祠堂。

原姚崇墓地规制宏大,据史书记载和历代出土的墓志可知,葬在此地的姚氏家族成员还有姚崇的母亲--彭城郡夫人刘氏;妻沛国夫人刘氏、郑国夫人郑氏;长子光禄少卿姚彝(唐碑尚存)、二子坊州刺史姚异、三子尚书左丞姚弈;四代孙蕲州黄梅县令姚侑,五代孙谏议大夫姚勖、姚栖云等。

原姚崇陵墓高大,历经一千二百余年,一直保存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可惜平整土地时被毁,幕砖亦被用作水利渡槽。唯墓地西北之开元五年所立长子姚彝神道碑尚在,这块唐碑为唐秘书少监崔沔撰,唐书法家将作少匠徐嶠子所书,1962年该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姚氏后裔恢复姚崇墓冢,并树立姚崇、姚崇母亲刘氏、姚崇五代孙姚勖等四通碑。无疑,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姚崇墓系后人重建,当然毁系政府所为,建亦政府所为,族裔及其他个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姚崇一生三居相位,系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被称为救时宰相。他为稳定国家局势,改革朝廷弊政,抑制宗教迷信,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姚崇于开元九(721)年九月逝世,终年72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碑文作“文贞”)。开元十年二月,葬于洛阳万安山之阳,其母茔之侧,大手笔张说为其撰写神道碑文。

张说曾与姚崇同朝为相,但常发生矛盾,对他怨恨很深。姚崇临死时,嘱咐儿子道:“我死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们就会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文。你们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帝后立即雕刻。张说一定会后悔,必会索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帝。”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跟他预料的一样,为他撰写了碑文,给他很高的评价,但随即后悔,派人索回,说是需要修改。姚崇之子告诉来人,碑文已通过皇帝审阅。张说知道后,懊悔的道:“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他!”

一千多年来,历代都对姚崇有很高的评价。唐代历任宰相共计369人,其中最出色的不过4位,贞观时代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元年间的姚崇和宋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供职于两个黄金盛世,不知是因为他们,才造就了盛世,还是因为盛世的存在,才让他们扬了名。尽管都是名臣大家,都具有智者的风范,但比较而言,姚崇的经历更复杂,前程忽明忽暗,仕途跌宕起伏;他文武双通,每次任宰相都兼管兵部;他的生存环境险恶,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路子。

姚崇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在唐代颇有政声,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个皇帝。在历史上,除了春秋郑国的祭足(祭仲),先后辅佐过郑国五位国君(郑庄公、郑昭公、郑厉公、郑子亹、郑子婴)和五代时期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君外,没有人能胜过姚崇的了。就连唐代郭子仪,北宋司马光(四朝),而唐代霍光、狄仁杰、长孙无忌,宋代王安石,明代张居正等也都是三朝元老。

姚崇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在崇尚厚葬的盛唐,他作为一品宰相,去世时,金袍玉带一应全无,布衣入葬,孑然如洗,无尘而去。姚崇临终前撰写的《遗令诫子孙文》家训,告诫子孙以史为鉴,严以律己,不管居官还是做人,都要清清白白,廉洁慎行。

河南伊川大唐贤相姚崇及姚崇墓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