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明寺,俗称背影寺。位于县城南首山之阴、易经八卦方位的乾位,故名“乾明寺”。
据《襄城县志》记载:“唐武德年间,县城南首山之阴创建乾明寺。”至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年),禅宗之临济宗五代世祖省念禅师到此开山重修。此后,历代扩修,明时最盛,被誉为“中州第一禅林”。
明万历年间《襄城县志》记载:“国朝屡加增修……宫殿九进,自山麓起直抵中峰,高阁重楼,石梵玉台,迤逦渐逼霄汉,题咏甚多,莫可殚述。
”清乾隆年间《古氾城志》载:“当其盛时,僧人聚处其间,烟火百余家,钟、板、鱼、磐之声不绝;土宜松柏,森然成林,自远望去,蓊蔚郁葱。”
由于寺院历遭战乱,原有的372座墓塔日益减少。1944年春,被国民党汤恩伯所部借抗战之名扒掉过半后,剩余的又屡屡遭毁。“文革”期间,塔林不存。
现存有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的青砖浮雕照壁,以及具有很高建筑艺术价值的中佛殿等,院内有千年银杏树1株。寺门前照壁为“一”字形砖砌,是全国保存不多的明代照壁之一。正面为“黄帝采铜图”,描绘了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以定天下的情景。照壁的背面为“七圣迷径图”,描绘了轩辕帝与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七位圣贤,前往具茨山拜会圣贤大隗,迷途于首山西麓,而问道于牧童的场景。
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