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四川巴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四川巴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a1

将帅碑林全称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山顶。陵园建于碑林园内。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筹划批准建设,现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园地。2020年正式对外开放。

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长驱5000余里,抵达四川通江两河口,随即在川北地区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全国第二大苏区。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扬子江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76年之后,在当年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四川巴中,建立起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纪念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

整个碑林占地120多亩。经过20多年的规划建设,现已建成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观景台、奉献碑、标牌碑、思源湖、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纪念碑等共十四大景点。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还安放飞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碑林目前已经嵌碑4200多块,其中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刻红军英名13.8万人,是现在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无论近观还是远望,园内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绿化美化别致讲究,松树翠柏环绕碑林、陵墓,天竺桂、香樟树、黄葛树、塔柏、白果树已及许多常绿草木,更增添了碑林的庄严、肃穆和革命历史的凝重感。

碑林及园区,从筹建开始,就得到国家多位领导人、高级将领、开国元勋及其后代、部队、地方、国内社会各界及世界友好人士的关注,一直不断有人前来关心和给与帮助。仅前来学习、瞻仰、缅怀的各界人士、群众就达数百万人之多。而且前后还有中央和地方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为了让社会各界及世界各国朋友更好地了解碑林,并方便到此,特做如下简要介绍:

一、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

像园位于碑林长廊西端,用红色花岗石雕塑了十一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半身像,他们是: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张琴秋、周纯全、傅钟、曾传六、周光坦。

塑像像座用黑色的花岗石镶嵌。纪念座下的三级U型阶梯,代表一、二、四和红二十五军四个方面军,后编合为一线,表示三个军会师后为一体。像高1.5米,通高4米.像座正面镌刻本人姓名及红军时期担任职务,背面嵌刻个人简历和捐款单位、题字。

徐向前(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1901-1990年,元帅);

陈昌浩(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1906-1967年);

王树声(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1905-1974年,大将);

李先念(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政委,1909-1992年)。

倪志亮(时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1900-1965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琴秋(1904-1968年,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历史上惟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同志,是我党第一代革命新女性中的突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五年回国,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惟一的女师长。四方面军到达川陕边区后,张琴秋先任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后因反对张国焘的错误,遭受打击报复,被调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

傅钟(1900-1989)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曾传六(1904-1983)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

周光坦()时任川陕省委书记。

张国焘的塑像则是放置在比放上面10人塑像的平台低1米多的地方,这表示他后来结局。而且他的塑像与其他塑像面面相对,表示他们的意见相左。但是,张国焘的位置却是在碑林长廊的始端,这又象征他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红军总政委、中共一大代表;背后刻有生平简介。

除此,碑林内还敬立了3280名将士的单碑,和镌刻13.8万将士、烈士英名纪念碑。

单碑将士主要分布在29个省、市、区。其中四川494人,北京338人等。他们中间有:

元帅2人,国家领导18人,大将3人,上将24人,中将71人,少将209人,省军职584人,地师职1063人,女红军148人,夫妇红军108人;烈士英名纪念碑的12万多人中,有省军职948人,地师职2898人,27-37年牺牲的师团职烈士1124人,红军烈士12万,知名女红军138人。

为建设这座将帅碑林,二十年来,在倡建者张崇鱼同志带领下,参加建设碑林的的全体同志,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漫漫征程。在没有专人、专款、专门办公室和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先后170多次,行程70余万公里,拜访了1000多个单位和5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到中央领导和解放军高级将领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洪学智、李德生、张爱萍等同志的题词500余件,收集红军将士名录16415人,红军烈士名录121585人,红军史料近2020册共三亿多字,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20200余件,收集红军将士捐献的纪念物品1.2万余件。

二、碑林长廊

碑林长廊是将帅碑林的主体工程,共三处。主要为红四方面军将士镌立个人纪念单碑。长廊以纪念像园为中心,向左右起伏蜿蜒,依山就势而建。碑林长廊全长近800米,廊宽6米。金黄色琉璃瓦廊顶,转角处建八角亭。纪念碑镌刻红军将士的个人简历、头像,还有配偶及子孙的姓名或捐建者姓名。整个长廊,十分壮观。目前在长廊内已嵌个人纪念单碑3280多块。碑林长廊外,还停放有“歼六”战斗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好似守护革命英灵。

三、标志碑

标志碑,顾名思义,是红军将帅碑林的标志,也是碑林的主题。所以,它位于整个碑林中心,碑高10米,顶部造型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碑身似扬起的风帆,喻意革命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碑的顶端,在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炬的下端,由三棱六面的梭标头造型组成:

一、二面由张爱萍上将题写“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名和红四方面军的军旗组成;三、四面是江泽民总书记题词:“长征·丰碑永存”,及毛泽东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五、六面是“红四方面军战斗历程路线图”(1927—1937),它包括从七里坪出发,到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及从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到星星峡所走过的路程。

四、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碑林园内北侧,主碑呈四面体,寓意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碑系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秘书长李永贵先生帮助,捐款10万元,于2020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所建。

“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的碑名,分别由李真将军、张志坚将军题写。纪念碑通高12.23米,寓意通、南、巴、平四县的12万人参加红军并建立了1省2道23个县(市)的苏维埃政权(巴中共有12万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4万人牺牲)。第一圈直径12.3米,寓意红四方面军解放巴城时间是1933年1月23日。整个碑区的直径为27米,寓意为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

主碑的下方有张震、张万年、迟浩田、耿飚、秦基伟、罗青长、童小鹏、廖汉生、刘志坚、肖克、万海峰、王平等领导的题词。碑身及四周嵌花岗石碑268块,碑中刻有红军名录10万人。由此可见,当年开辟川陕苏区斗争之艰苦卓绝。目睹勒铭碑碣的十三万红军烈士英名,遥想当年红军将士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无不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四川巴中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