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河南林州五龙 牛王爷赊席子的传说

河南林州五龙 牛王爷赊席子的传说

a1

牛王爷赊席子的故事,在西蒋村无人不晓。

西蒋村坐落在淇东小平川的西部,紧靠凤凰岭。每天早上,东方天际的霞光冒过东大岭,便早早地照到村子里,一派祥和风光。

村东头有座牛王庙,庙虽不大,但庙前的拜殿却不小,这是因为牛王爷保护着村里和方圆邻近农家的耕牛平安。那时候,耕牛是农家的命根子,家家户户把耕牛看得比人还重要,不但四时来这里磕头祭拜,而且到了农历七月十五牛王爷庙会这天,还要在这里唱五天大戏,四面八方来给牛王爷祭拜者成群结队,拜殿小了能行吗?

大约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发生了一件与牛王爷有直接关系的奇事,一时间传得家喻户晓。

农历四月十八,离西蒋十里路的临淇镇有个庙会。临淇东接汤阴、浚县、淇县、卫辉府,南接辉县、怀庆府,往西不远是山西省陵川县,历史上曾三度当过县城,是林县南部重镇。物华天宝,九衢三市,店铺林立,商贸繁荣,平日里,街道上人来人往,客流不断,一到庙会,南来北往的人流更是熙熙攘攘,拥得水泄不通。那天,淇河东岸椤棬村姓张的兄弟俩去庙会上卖席子。到了后半晌,摊位前来了一位白胡子老人,掂着一条二纹席子不松手。他说:“我想买这条席子,只是没带钱。”

临淇庙会上,卖席子的人很多,白胡子老人为什么偏偏喜欢上了椤棬张家兄弟俩的席子?说来是有原因的。论起编席子的手艺,张家属于祖传。这兄弟俩自记事起,就靠编苇席度日。编苇席是技术活儿,从做蔑子到编成席子,需要付出复杂的工艺劳动。由于家里穷,他们小小年纪就成了手艺人。父亲脾气暴躁,让他们十来岁的孩子每人每天编一条席子。哥哥学编席子时,年龄尚幼,父亲嫌他编得慢,被一脚踹倒,从三尺高的檐台上滚到院子里。

由于有严苛的管教,兄弟俩编席子的手艺在临淇川远近闻名。他们能将铺炕的二纹席子编得密不透风,倒上去一盆水,不会漏下来。特别是能在炕围子上编出兰花和牡丹,让屋子增辉。

老人想买他们的席子是好事,可他没有带钱啊!哥哥看了弟弟一眼,宽厚地对老人笑笑说:“没事,喜欢你就掂走吧!你把住处说一下,随后让我弟去找你就行了。”

老人说:“我姓牛,住在西蒋村东头。”

兄弟俩想,西蒋离椤棬也就五六里地,不远,就把席子卷了卷,让白胡子老人拿走了。

老人一走,有人就对兄弟俩提醒:“你们连人都不认识,就把席子让他拿走了,我看八成这钱要不回来了。”

哥哥说:“不该的,老人慈眉善目,像个厚道人。”

过了几天,弟弟遵哥哥嘱咐,去西蒋找姓牛的老人要钱。连问了几个人,都说没有这回事儿。有人说:“俺村有姓逯的,姓刘的,姓党的,姓谭的,哪有姓牛的呀!”一个小伙子一拍大腿说:“有,我知道,牛王庙里的牛王爷姓牛。”“哄”的一下,大家都笑了。

不管是不是,这是唯一的线索了,去找找吧!一帮好事的年轻人拥着张家弟弟来到牛王庙。庙宇有点破,庙门虚掩着。推门走进去,正对面一尊雕塑,面带微笑,就像真人一般。弟弟一看,惊呆了,这不正是买席子老人么!由于小庙年久失修,房顶漏水,那条赊来的席子,就如雨搭一样悬在神像上方。塑像前的供桌上,放着一块银元。

这样的奇事不发生在谁的身上,任谁也不相信。张家弟弟默默地端详了牛王爷好一阵,泪水盈出眼眶。他虔诚地跪下磕了一个头,拿着银元走出庙门,买来好多祭祀品,统统烧到了供桌前的香炉里。

跟来的一群年轻人哪见过这回事,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连连称奇。从此以后,牛王爷赊席子的故事,就在当地传开了。

椤棬村赊席子的兄弟俩,哥哥去世于1965年,弟弟去世于1968年,都活到了七十多岁。在那个大饥荒刚过的年代,绝对是高寿老人了。

2020年,西蒋村重修牛王庙,牛王爷神像上边,专门镶嵌了一条席子,这成了牛王庙的特征。

如今,牛王庙依然香火旺盛,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西蒋村必请剧团来给牛王爷唱五天大戏,祈祷牛王爷护佑全村人畜平安。

河南林州五龙 牛王爷赊席子的传说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