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拥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山景区,响誉全国,被喻为漂浮在古冰川遗址上的川西风情古镇。磨西镇内建筑以川西民居结构为主要特点,民风古朴淳厚,是一座融民族、宗教、红色、茶马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小镇。
磨西镇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70公里,现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沟可直接到康定游览高原名城。
磨西古镇虽经岁月沧桑,人们从它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旧有的中国式建筑依旧保存着那份凝重,而其中一座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它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
泸定磨西镇:红军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
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是当年红军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镇。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毛泽东主席下榻于当地天主教堂内,召开了著名的磨西会议。随后,红军抢夺泸定桥。
历史上的磨西曾是唐蕃古道驿站,也是川藏茶马古道重镇和重要的交通要道。始建于1918年的天主教堂曾是当时西方文化在甘孜州磨西的一个文化交流窗口,当年,红军使用的抗战指挥部和毛泽东住所就在此地。
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坐落于磨西古镇的中心,占地约15亩,展馆及附属设施近6000平方米。该纪念馆以史实为依据,分上、中、下三层展厅共计四个单元,馆内除大量丰富的图片、资料、实物外,还增加了仿真雕塑、仿真故事场景等逼真的历史画面,再现当年红一方面军在甘孜的工作、生活情景,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这里的主楼神甫楼是一幢两层三直青砖土瓦房。楼前有块白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等字样。这栋楼还保持着当年的原样:一楼是医务室。
红军来到磨西时,有些人得了痢疾。神父和镇上的大夫热情地给他们治病,就是在一楼的房间里。
毛泽东来到天主教堂后,曾与神父有过一番长谈。后来,神父又主动把自己的住所让给了毛泽东主席。
左边的房间,正是当年召开磨西会议的地方。
会议室以丰富的图片、展板、实物及逼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1935年5月28日一早,红2师,红3、5、9军团和中央军委机关近两万人,从雅安石棉县的安顺场出发紧急开往泸定,28日傍晚红军抵达磨西。由于雨大天又黑,通往泸定的山路全是悬崖峭壁,毛泽东和军团部队夜宿磨西,当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楼。
28日晚10时许,毛泽东主席无法入眠,他紧急召集同天到达磨西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秦邦宪、陈云、邓小平等在房间里开会,这便是著名的磨西会议。
磨西会议是红军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上决定:红军不去康定了,因兵员、粮食得不到补充;马上通知部队有序通过泸定桥,先过人后过马;征求陈云意见,中央准备派他出川到上海恢复被敌人破坏掉的党组织,而后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情况;通知部队抓紧筹集补充粮食。
磨西会议的召开,对红军飞夺泸定桥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5年5月30日凌晨4点,毛泽东离开磨西教堂。行进到磨岗岭半山坡时,接到先遣团派人送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毛泽东极为高兴,随即命令赶赴泸定桥,跨桥北征。
原来,5月28日晚11点,红四团官兵在行军途中接到磨西会议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命令后,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22名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在长征路上,这22名勇士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泸定县在解放后的追访中,还找到了1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长刘梓华。他也是22名勇士中唯一留下,今天泸定县红军纪念馆广场上刘梓华的雕刻头像,就是根据他本人的相片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