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a1

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乌尔琥,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故有“青冢”之称。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2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墓地的主人——王昭君,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

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落雁”由来

王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们多用沉鱼落雁来作为美女的代称。其中的落雁一词即指的是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坐在马车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

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昭君墓即青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诗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嫁给了匈奴人,一路上她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她无怨无悔,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60多年的和平。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随着内蒙古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享誉海内外著名旅游景点。

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王昭君也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民族友好的纪念塔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