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号叠山,南宋弋阳人,即如今的江西省弋阳县的叠山镇。
谢枋得与同榜进士文天祥齐名,是八大乡贤中,与文天祥同样悲壮的人物。后把“文山”(文天祥名文山)、“叠山”并称“二山”,历来被视为两座爱国主义的高峰。他爱国爱民,志节耿耿,坚贞不屈,贫贱不移,一生事迹惊天动地泣鬼神,极富传奇色彩。
南宋末期,1275年,元军大举南侵,南宋王朝土崩瓦解,山河破碎。谢叠山临危受命,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身份任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府。他拒绝了多位南宋旧臣和曾经的好友诱降,率兵抗元,城陷,流亡建阳,以教书、占卜为生。
宋亡之后,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诏召天下人才,集贤殿学士程文海荐举宋朝遗民22人,以谢枋得居首。但是,谢枋得不图荣华富贵,坚持民族气节,慨然拒绝。翌年,尚书留梦炎又荐他出仕,他回信答道:“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言语斩钉截铁,毫无回旋余地。并写下了著名的《却聘书》:“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急于邀功,将其强行押解至大都(今北京)。临行前,谢枋得作诗诀别妻子朋友。序中曰:“行有期,死有日。”全诗如下:“雪压松柏愈青青,扶直纲常在此行。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不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谢枋得从离开嘉兴北上开始,就一直绝食,二十多天也未咽气。后来他仅食少量蔬菜水果,希望能到大都后和被俘的南宋谢太后和恭帝再见一面。但是到达大都后,他已衰弱不堪,奄奄一息。尚书留梦炎只好把他安置于悯忠寺休养,等他身体复原后再迫其为元朝做官。悯忠寺壁间立有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的石碑,谢枋得触景生情,他哭着说道:“曹娥一个小小的女子尚能如此,我岂能不如她!”从此,他又绝食,并把医生给他喝的药摔掉。五日后,他终于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文天祥有“人生自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谢叠山则有“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的名言。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宝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尚情操,至今还在影响着炎黄子孙立身行事。
谢叠山与文天祥交相辉映,用生命书写了一曲极为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
谢叠山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具有渊博的学识,文章伟丽,著作等身,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主要作品有《诗传注疏》、《易传注疏》、《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五卷》、《唐诗解》、《文章轨范》等。另外,杂著诗文有64卷之多,后人辑成《叠山集》、《谢叠山文集》等多种文集。
人品与文品并重,浩然之气永存。这样的乡贤,值得江西人万世景仰。
谢叠山因拒元食死于大都(今北京),遗骸难以运回,但家乡却为他修建了衣冠墓。叠山墓位于江西弋阳港口镇与叠山镇交界处。这是一座普通的墓葬,经历代修缮,逐步完善。石墓低矮,墓顶为三层逐小的石块盖,墓前有“谢枋得之墓”的墓碑,墓后有一碑石,镌刻了谢叠山先生的生平。该墓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谢墓四周青山环抱,绿树低垂。作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英名万古流芳,其精神日月同辉。
叠山书院
厚重而深邃的叠山书院子犹如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高高昂立在城东的信江河畔。
叠山书院始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其门生虞舜臣等在县东郊筑“叠山祠”,元延祐四年(1317)始建明伦堂,后改为“叠山书院”,经明、清两代又陆续建望江楼、桂花园、文昌阁、山长室、藏经阁等建筑,并由长廓边成一体,逐步形成这座由六大部分组成的古朴典雅、九曲回栏、飞檐高耸、巍峨壮观、古色古香的书院。因其深远的影响和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建国后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叠山书院一直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元、明、清时期,是科举学子们的授教场地。清末废科举办学,清光绪论二十八年(1902)叠山书院改为弋阳县高等小学,民国期间又改为县立初级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县委党校、弋江镇中学、弋阳县二中(后改为志敏中学)的所在地。
2020年,县政府从保护历史文物的角度考虑,将叠山书院划归县博物馆管理,并于2020年设立维修叠山书院的机构,对叠山书院进行维修整理。2020年初完成第一期维修工作、2020年底二期工程完工,于2020年元旦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修复一新的叠山书院在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的点缀下,展现了昔日叠山书院的风采。沿着长长的红石砌成的石台阶,走进叠山书院的入口——礼圣门。其匾额由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会长 谢汉儒先生题写。正方“叠山书院”匾额原为清名臣林则徐所题,现为已故原江西省长邵式平手迹。
走进礼圣门,靠右边的口古井,此井水质清冽、味甘,据史载,茶圣唐代陆羽曾以此井水泡茶,饮后赞不绝口,称之为“信州第三泉”。
入门第一殿为文昌殿,清咸丰元年(1815),由县城文庙迁到书院,原为供奉魁星像和孔子及弟子的木制位牌,现为“祭孔厅”,里面设有孔子等先哲画像,是祭祀先贤的场所。文昌殿左侧为藏经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书院收藏书籍的地方。穿过青石砌成的圆洞门,有一座庭园,园内奇花异草,环境优雅,草地上陈列着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碧落洞天书院亲手题写的“碧落洞天”石刻。明伦堂始建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是叠山书院最早的建筑之一,是言明政教、道德、人文伦理的地方,是讲学、祭祀、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
明伦堂一共有两进,一进为谢叠山生平事迹资料陈列室;二进是弋阳县文化教育史陈列室。从明伦堂的侧门走出,是山长室,山长室极具元朝建筑风格,是书院现存各单体中保存最久的建筑物,原为书院负责人“山长”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现为叠山书院维修资料陈列室。
走出山长室,大家可以欣赏回廊左侧壁上的碑文,碑文的内容主要以谢叠山先生的诗文为主,都是国内外书法名家的大手笔,组成了叠山书院的一道书法艺术长廊。
叠山书院惟一有楼层的建筑是望江楼,共两层,明天启二年(1622),由弋阳知县孙森筹款所建。当年方志敏、邵式平就在此楼成立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组织“九区青年社”,并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
望江楼是叠山书院观景最佳的地方,它古朴雄伟,站在望江楼,极目远眺,但见信江长桥横跨,城南的房舍和袅袅炊烟、“弋江十二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