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说的是什么?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说的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清明在哪个月?
中国常用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农历,“清明”节气在阳历上面的日子上是固定的,在每年的在4月5日前后,即在春分后第15日,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时期。清明一到,气温就开始升高,雨量也要增多,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是因为,清明时节在公历上每年是固定的,但对应到农历上,时间就没那么固定了。所以在清明的时候到底要不要播种就有待研究。
上面我们说了我国使用的三种历法,阳历是国际上通用的历法,一年十二个月,每个人30天或者是31天,而阴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这样阳历和阴历就总是相差1天,一年下来就相差了11天。而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的月数和天数不固定,全年的天数要比阳历少11天,为顺应寒暑的变化,与阳历保持一致,所以就设置“十九年七闰”的农历置闰法,也就是每19年中有7年是闰月年,一年中会有13个月,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闰月年,节气在农历的时间上就会有所偏差,清明也不例外,有时候会出现在二月,有时候就是三月。
比如2020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4日,农历的三月初八;2020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5日,农历的二月二十;2020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一。可见,每年“清明”的公历时间都比较固定,但农历日期变动都比较大。而2020年是闰月年,闰6月,2020年也是闰月年,闰4月,由此可以发现,平年的时候,清明一般是在二月底,而到了闰月年,清明就会在三月初。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
明白了上面的说法,所以关于这句俗语的意思有两个解释,首先是说:清明节不会在农历2月的前半个月,也不会在农历3月的后半个月,相对固定在两个半月之间。
再者我们都知道清明既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气,既然是一个节气,那么就必然和农事活动有关,根据农事生产经验,这个时间段应该是播种的时节。所以第二种解释就是说如果“清明”时节是在当年的农历二月里,那春种作物就不要在“清明”之前播种;如果“清明”时节是在当年的农历三月里,那春种作物就不要在“清明”这个节气时间的太后播种,可以尽量靠前,或者在“清明”之前播种。
我们都知道在清明节期间雨水就开始明显增多了,而“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春雨的增多,气温也是不断上升了,这个期间就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尽管每年的“清明”在公历上都在四月初,看似天气应该暖和了。但如果农历仍是二月,那就说明气温并未稳定,在冷暖上仍会有较大的变化,这个期间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突然之间的降温天气,如果提前播种种子或者秧苗就很容易冻伤,严重的倒春寒还会导致烂种烂秧现象的出现。而如果“清明”节气是在农历三月里了,那这时候天气已然回暖,温度、雨量都适宜,此时春耕春种自然就适合了,更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与“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类似的还有民间的一个民谣:“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二月清明迟下种,三月清明早下泥。二月清明不上前,三月清明不落后。二月清明你莫忙,三月清明早下秧。”说的也是一样的道理。
今年,2020年的清明正好是在农历三月初一,也就是说处在农历二、三月更替的时间,所以今年在清明节期间播种都是很好的。换言之今年春天的播种不用提前,也不用推后。当然了,具体也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环境来确定,灵活变通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