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七日,是清流县嵩溪镇上坑亭自然村传统的五通庙会,庙里供有五通尊王、泗洲老佛、马氏仙娘等诸神。
说它传统,是因为我们自懂事起就有五通庙了,就有五通庙会了。不过,长辈说以前庙址是在“上坑”的一个土墩上,大概是那里更清静、隐蔽、人又居住得更多吧?
1962年,在上坑亭驿道的“亭子上”古庙重建,由原来木料结构的“一字廊”改为土木结构的“关门厅”,后菩萨毁于破“四旧”时期的文化大革命。
2020年9月,在村中长者江仰松等人的倡导下,重又修缮老庙,重又雕塑菩萨金身。
2020年11月,又由乡贤江天德等人牵头、筹资重建一室一厅一厨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庙。新庙落成后,门口那四根水泥柱像四棵苍劲的迎客松,特别引人注目。
说起庙会,最早是正月廿四。庙会这天,要抬菩萨出游,把五通神抬到塘背村的余公桥集会。据《嘉靖·清流县志》记载:上坑亭原名上坑乡,又名草鞋亭,隶属永得里,为归化(明溪)到清流、北里(连城)到明溪的必经之地,过往商客打尖休息之处。而永得里就是现在的嵩溪镇,境内有5座五通庙,他们是5兄弟。塘凤余公桥右侧山麓1座,为第一位显聪;嵩溪观音桥头1座,为第二位显明;青口村村口1座,为第三位显正;塘背村水口边一座,为第四位显直;上坑亭驿道旁1座,为第五位显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庙会日期改为十月十五。庙会这天,集体既要请先生做平安醮,家里又要打糍粑过“圆冬”节,同时还要宰鸡杀鸭招待来来往往的亲戚朋友,村民个个从早晨4、5点到晚上8、9点忙得不可开交。
2020年,经村民大会决定,九月初七为庙会日。每次安排三家人做头主持活动,并年年依次轮流,名单还张贴墙上,以示尽职尽责。临近庙会,村里做头的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她们怀着一种节日的喜悦,买香买烛、洗桌洗凳;男人们则带着一种神圣的庄严,头天下午围拢来庙里帮菩萨开光、换红头盖;而做醮的头天傍晚也来了,他们(一般6人)布置场所、书写榜文,把“佛法无边渡众生,神臣显应指迷津”的对联贴在庙门上……吃过晚饭,就起神了。当咚咚咚的锣鼓敲响,轰轰轰的鞭炮燃响,嘟嘟嘟的牛角吹响,整个村庄便沸腾了,热闹得像一锅煮熟的饺子。尤其是那威震八方的牛角声,乡亲们说能驱邪恶、调风雨、保平安、送吉利……
庙会这天,女人们洗漱完毕就早早的来烧头香了。顿时,神龛上灯火辉煌,香烟袅袅,伴随着朗诵经文的木鱼声,开启了庙会隆重的一天。临近中午,人们开始烧午时香了。男人们还抱着菩萨走下神坛,在庙门口摆好的八仙桌上坐阵指挥,看法师们祭祀天地,祈祷四方……下午主要是拜社公。人们盯着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先生有模有样地念念有词,还指手画脚地捏着一碗清水吞云吐雾。接着,先生抓起鸡笼里的雄鸡,左手举着,右手持刀,像在空中写着什么字,嘴里还嘀咕着,然后把鸡放桌上—— 奇怪,那鸡不飞不跑,在锣鼓的喧嚣中乖乖地啄着桌上的米……
打完筊后,那先生看了看,像剥开的两片花生壳,一片向上,一片向下——胜筊——好(如果两片都朝上,就是笑筊;如果两片都盖下,就是阴筊)!他走到排开要“打花”的草纸前,把鸡杀了,将殷红的鸡血洒在洁白的草纸上,徐徐洇开形成斑斑点点的“雪花”……
傍晚“游符”,一人把洒了鸡血的符纸分到各户,一人把东家放神龛上作先生谢礼的红包收起,一先生也提着一个碗锣跟在后面敲着。每到一家,主人都热情迎接,燃放鞭炮。
晚饭后,还有一个重要节目就是“跳海青”,一先生扮演“海青”哥,一先生扮演“清秀”姐,他们说是从《封神榜》里截取的故事。两人在雄浑的牛角声中依次出场,上演了一段令人捧腹的爱情喜剧。
最后就是谢神了。先生们把挂着的榜文揭下烧了,把祀奉的米果、稀饭端到路上撒了,把早上路口树的幡倒了……庙会在烟花簇拥的夜空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