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安西镇有上堡、中堡和下堡。安西三堡人具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数百年来,老表们在日常生活、红白喜事中,宴请亲朋好友叫请“老爷会”。每年八、九月份,尤其中秋前后10天农事稍闲时,老表们轮流在午时摆开的“老爷会”最为隆重。
“老爷会”是安西独有的乡风民俗,至今不衰。
安西人重人情,把请“老爷会”作为亲朋好友礼尚往来、沟通交流的一种特有方式来操办,“老爷会”以屋场选择日子轮流举办,八月初一从上堡开始,到九月中旬下堡结束各家宴请。有句古话说:“人情到,禾种粜”,就是说手头上再紧张,到了这个季节,也要“打肿脸来充胖子”风光一下。哪家轮到请“老爷会”的前一个星期左右,主人就会传口信或写请帖邀请,被邀的客人一概如期赴“会”,否则就会认为是“失信”、“吃帖”而从此断绝交往。
“老爷会”那天,村民一大早,便成群结对地敲锣打鼓“噼里啪啦”地鸣放鞭炮到一个叫海螺寨的寺庙里去杀鸡宰猪祭拜,然后把寺庙的香火引回家,放在家中的厨房里,以示“人丁兴旺、代代相传、吉祥如意”。
这种“老爷会”以“吃”搭桥,尽显乐趣。主人款待客人的素菜较为丰富,有木耳、香菇、笋干、板栗、松子等,均取自于自留地的菜地或山里采集,荤菜大凡有山鸡、水鸭、野猪、泥鳅、黄鳝等,汇集成每桌丰盛的“九菜一汤”。炒菜是主妇们的“拿手戏”,哪一家的菜肴优劣也就取决于主妇的手上功夫了,要让“老爷们”吃出气氛、品出情调,可谓是主妇们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老爷”赴宴,一般会带些水果、鸡蛋、饼干之类的“手信”前往,一进屋,对主人一番亲热的称呼后,主人笑嘻嘻地泡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桌上放有花生、瓜子、南瓜条、芝麻酥、桔子饼、炸粉皮等香喷喷、咸津津的食物,桌上放着一根约2寸长的细小竹签,以便“老爷们”品尝。
陆续前来的“老爷”们坐定下来,各人打开话匣,议论各家农作物的种植、收成,销售等。然后话题便展开来,大凡农家耕种饲养、山林养护、衣食住行、子女婆媳、计划生育、彩票中奖、发家致富的信息等等话题,无所不谈。有女“老爷”在时,气氛就更加浓郁了。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免不了出现一些说东家长道西家短的“长舌妇”,但着墨不多,往往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他们为了活跃气氛,也争相讲些笑话,诸如:男人们上山砍柴,把柴伙扔到山脚下时,为了让山下妇女们注意安全,男人们往往会用当地方言大喊:“下面有没有人呀,我们在上面发烧(臊)了!”孰不知,上堡人把“柴”叫做“烧”,在座的下堡人听了笑脱了牙齿。下堡人也会回敬一个“暂时认蚊格”的段子,说的是以前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对看图识字下面的“蝙蝠”自己认不出,学生问他怎么念,他觉得像一只大蚊子,就干脆教学生用土话念“蚊格”。后来,这小段子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一则笑柄。
“老爷会”上也会出现少数孤寡老人行乞,主人会很大方地施舍。他们认为对这些弱势老人施舍是种福气。村上一些有吃奶小孩不好带的母亲,会把行乞食物买来喂给小孩吃,并写上数十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人看上一百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红纸条,请孤寡老人四处张贴。他们信奉这样做,小孩子夜间就不会惊叫哭啼。
“老爷会”氛围最浓的时刻莫过于猜拳行令了,他们叫“划拳”,男男女女都可以一齐参阵。事先把桌上的筷子收集起来,编成6根一组的叫半年,编成12根一组的叫一年,并说定规矩然后每两人一组对战,由一个没轮到的旁观者充当裁判,三局定胜负。紧接着,一句句节奏和谐、斗智斗勇的“拳发手,高升,贵!”、“一丁、四季、七桥、八马、满堂红!”的拼比声此起彼伏,谁喊的“拳语”与双方一起伸出手指的个数总数相吻合,谁就能获得一根筷子,谁积累的筷子最多,谁理所当然就是胜主。不管年纪大小,最后划输者以后见面打招呼时就要称赢者为“师傅”,直到下次赢了对方为止,这个敬称才可“改朝换代”。
猜拳之余,客中的活跃分子又念起了当地的打油诗:“八月十五月光圆,看着日子车车过,请得客来兜里空,出门寻钱禾苗黄……”这时,“老爷会”接近尾声,“老爷”们沾着一身欢乐,心田暖暖的,人生不痛快的事也便解脱了,向主人道一声“多谢了”,于是主人点上一挂鞭炮放响,欢送客人出门说:“下回再来!”,“老爷会”也就尽兴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