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古镇约一公里处,紧靠省道“茶上线”公路旁,远观白墙黑瓦,清淡素雅;近看雕龙画凤,工艺精湛。它犹如旧时乡村中清高儒雅的老书生,黑瓦白墙中透出的清淡雅致是它的外在气质,而屋内精美的雕刻绘画是它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内涵。
肇庆堂,又名“敬修衍庆”,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距今已有90余年之久,占地近3200平方米,主体为“堂”、“横”组合的府第式客家围屋,平房为中式结构,包括中堂、下堂和禾坪,左右各有横屋1排,共有12个房间,6个厅。厅堂大的有30多平方米,小的也有20多平方米,中堂则有近百平方米,紧挨中式平房的是一座西式回字结构的两层洋楼,共有10个房间;整座建筑全部砖土木结构雕梁画栋,屋顶屋檐等用瓷片及粘泥和木工雕塑而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堪称世间精品。
传说当初建筑时,专门雇请师傅,自建瓷窑烧制瓷片自用,故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围屋侧是一幢建筑精美的两层西式洋房,与其它地方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中那种屋内为客家围屋结构、外墙采用西洋风格装饰的民居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其特点为主次分明,一中一洋,虽然各据一方却又紧密相连,是梅州山区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2020年被列为大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堂由百侯镇侯南村楼下人杨敬修的三儿子杨荫垣斥资8万光洋兴建。杨荫垣早年离家前往汕头经营药材生意,由于其天资聪颖,善于经营,又有着客家人刻苦耐劳、勤奋实干的创业精神,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积聚了一笔钱财,在离祖屋不远处的地方购得一块宅基地。建房时,他又选取优质的石材、木料,甚至有一部分不远万里从海外购进;又从福建、江西和潮州请来建筑、雕刻、绘画水平精湛的工匠,还特地请来外国洋人督造西式洋楼。该工程历时3载,耗费银元100万之多,至此,大屋终于落成,国民党要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胡汉民亲笔为其题写“肇庆堂”牌匾,置于屋内上堂。
从气势不凡、门楣上书“敬修衍庆”的斗门进入屋内,迎面是一扇造型独特的八边形大门。跨过八边形大门便来到屋前的晒坪。站在晒坪,右边是凸出围屋的两层洋楼,前面为高约3米的墙,右为主体核心“二堂二横”的围屋。堂屋不设大门,由一字排开的屏风木板隔开内外,平时屏风关闭,由两侧横屋的小门供人出入。走进合院式堂屋内,虽有几分陈旧但仍不失堂皇气派,娟秀的石柱托起粗壮的大梁,显得高深空旷、气势轩昂。上下堂之间是一个大天井,充足的光线把厅堂照得通亮。上堂上方,高高悬挂一横匾,上书“肇庆堂”,下方放一神龛,用来供奉祖宗的牌位。那历经90余年的梁柱、斗拱、屏风和门窗,依然保留着一幅幅精美的雕刻和色彩斑斓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仅雕刻就有镂空见彼的透雕、打磨圆滑的圆雕和深浅起伏的浮雕,其形式有石雕、泥雕、木雕和瓷雕四大类,风格各异、工艺精湛。
纵观整座大屋的雕刻和绘画,构图奇特,意境无限,但最具代表性的非中堂屏风门扇莫属。该屏风门由10块硬木组成,高约3米,左右4块屏风门的上半部分刻凿“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中间四块屏风门刻凿为“福,禄,善,庆”,文字高约1米,工整凝重,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屏风门下半部分绘有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极为生动传神。
如果说,围屋里处处弥漫着的是浓郁的儒家传统文化气息,那围屋外的两层小洋楼,反映出的却是风格独特的“西洋”风情:其采用外围通廊、圆拱造型的开放式的格局,更具有西洋建筑中用几何线条造型的艺术装饰之美;墙体上用浅浮雕效果雕塑或虎或狗或鱼等动物图案,形象逼真;楼梯设计更是别有新意,采用普通样式和螺旋样式两种,相互对比,交相辉映,让观者去自行体味其中的韵味。
肇庆堂的落成,曾给杨家带来莫大的荣耀,可以说是声名远扬,威震十里。但树大招风,肇庆堂的名播遐迩,也让这个大屋命运坎坷。大屋落成后,笑声尚在大屋内回荡,厄运便接踵而来:1920年,杨荫恒的长子杨焕枢被土匪绑架,虽以100块大洋赎回,但不久即身患重病,英年早逝;不久,杨荫恒因劳累过度,加上丧子之痛,48岁时便含恨去世;二儿子杨河枢因不善经商,此后,家道中落。
建国后,敬修衍庆(肇庆堂)成了杨家地主成份的铁证,1958年“大闹钢铁”,激情万丈的乡亲们不由分说,将肇庆堂的一应铁窗铁栏杆拆去炼钢。
“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冲进敬修堂,把屋檐上的两个龙口、两尊泥塑狮子砸得粉碎。屋内正堂的横匾“肇庆堂”是国民党将军张发奎所书,下堂横匾“人登寿域”是陈炯明所题,这两块大匾都被拿去兴修水利指挥部做了床板,后经多方努力,两块牌匾才重新收集回来。
历经百年风雨,饱经世事沧桑的肇庆堂,依然在那儿站立着,而那些雕龙画凤的的屋梁门窗,也依然熠熠生辉,至今十分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