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随着时代的沉浮不住漂泊,对天下、对国家、对百姓,其诗可谓字字真情,句句心血。同时,他亦时常把目光投到家人身上,将对家人的思念、关怀、愧疚等情感注入笔下。今天我们来走近他作为“家人”的角色,品读杜甫的亲情诗。
有一年月夜,杜甫因安史之乱困居长安,妻儿却远在鄜州,“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他思念妻儿,却从妻子写起,此刻对月,你也在想着我吧?可怜我们的孩子还小,还不懂事,还不知忆他的父亲。后四句,杜甫专门倾诉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思念深处是担忧。与此同时,杜甫还写下一首《述怀》,他说:“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十个月来音讯不通,未见家书,其心里已从盼家书转为怕家书,怕的是传来噩耗啊,这种惴惴然的微妙心情跃然纸上。
杜甫注重对孩子的勉励教导,不少时候用的是诗的方式。儿子宗武生日那天,他写下诗告诫其要努力向学,“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诗是自家事业,你莫要轻视,须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作父母的,愿你成就功名,而不是效仿老莱子,七十岁时还身穿彩衣在堂前嬉戏,只为娱乐父母啊。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是因为他善于由此及彼,由个人悲欢扩大至家国兴衰。他既是一个家庭的领路人,又是历史的记录者,他将自身的遭遇与对亲人的疼惜、小家的不幸与山河的疮痍融合在一起,这种境界是后世诗人无法比拟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曾经宏伟的长安城,如今已是破败不堪。原本是良辰美景,却变成了触目惊心。在这烽火连天之际,要能得到一封家信多好啊。此刻,家与国都是我心头最深切的挂念。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就如同离弦之箭,让人酣畅之极,在这欣喜若狂之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家人:让我们在这春色之中,穿过千山万水,回到故乡,奔向那明媚的未来岁月吧,谢谢你们,我的至亲,我的悲欢,你们都懂。
杜甫是一个极富热心肠的人。他虽然将心中的热爱挥洒给了国家和人民,但从未忽视过自己的家人。无论贫富,无论聚散,他总是把能给家人的一切都温柔细腻地倾注给家人,这或许是他内心重要的动力所在。让家人过得好,让国家和人民都能安康,是杜甫毕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