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中国古代清官笔下的清诗廉韵

中国古代清官笔下的清诗廉韵

a1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良吏,他们的事迹承载史册,他们的思想启迪着后人,他们的拒腐诗联充满正气,流芳百世。现摘取部分诗词联文与读者共享。

一是白居易忏悔诗

白居易一生有诗305首,多以描绘民间疾苦,讽刺豪门贵族,希望朝廷除贪去暴,宽惠爱民。他坚持“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的为官之道,他不但扬善除恶,还与民同根,同情民众,关爱民生。所以,他的名字和他的诗留芳千古,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理解。

在杭州任刺使期间,从未收受过任何贿赂或向地方索取任何名贵物品。离任还乡后,白居易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遂写诗追悔己过,诗曰:“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这两片石,是他一次游天竺山拾取的。现在,他遥望杭州和天竺山,深感愧疚。想到每个游山的人都和他一样随便带走两片可爱的山石,那天竺山为期不远就“山将不山”了,他自觉贪污了千金似的,心里好不沉重。

二是吴隐之自励诗

隆安年间,朝廷想革除岭南的弊端,任命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赴任途中行至距广州20里处的石门,遇一山泉,当地人皆说喝了此泉之水就会变得贪婪无比,故名“贪泉”。隐之对家人说:“如果压根儿没有贪污的欲望,就不会见钱眼开,说什么过了岭南就丧失了廉洁,纯属一派胡言,吴隐之不信此说,就亲临泉边酌水而饮,饮后写诗道:“古人云此水,一歃思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从小就崇尚清廉勤俭,为人处事无不显示出勤劳俭朴的个性,他不畏艰难,奉命到偏远的广州赴任,不仅繁荣了当地的经济,而且以自身的廉洁清操影响政风民风,使素以贪赃渎职闻名的岭南吏治一时有了较大改观。

《酌贪泉》一诗就写于赴任途中,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吴隐之淡泊名利,清心直道,公正廉洁,励精图治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词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深受老百姓的拥戴和推崇。

三是张伯行禁令檄文

清朝张伯行,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从来不受纳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并委以重任,因而晋升为福建巡抚。其走马到任后,为杜绝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檄》文,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他的这几句话,在朝廷上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很快在官场上被广泛流传,宋太宗把蜀后主孟旭的《官箴》改成“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话,在宫中刻石立碑告诫官员。

同时,历史的扉页上还记载了一篇又一篇千古佳话,如包拯的拒礼诗

北宋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民间都称他为包公。在他7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但包拯仍然拒收皇礼,并挥毫题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蔡信芳赠别诗

清道光年间,湖南蔡信芳任陕西蒲城县知县,他清廉正直,重士爱民,颇有政声。离任之日,百姓拦道挽留,蔡信芳十分激动,含泪写诗相赠:“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中一寸棉。回看群黎皆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胡审安卸职告知诗

明朝信阳州胡审安,为官清廉,在任满卸职时借向“城隍”辞行之际,薄服轻装。途经城隍庙时,感慨赋《任满谒城隍》诗明告:“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于谦讽谏诗

明朝于谦在任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很受百姓爱戴,他官至监察御史,为官清廉,一生家无余财,针对当时许多官员乘巡视之机搜刮钱财,回京后向上司送礼物的风气,写了一首《入京诗》予以讽谏:“手帕蘑茹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诗言心志,这一首首清诗廉韵写出了清官廉史们淡泊自律、清心直道、公正廉明、励精图治的为官之道,展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精神情操。今日读来,仍给我们以砥砺,告诫我们当时刻以他们为榜样,智慧明达,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牢记职责使命,培养良好的从政道德。同时,更应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懂廉耻,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保持良好品行,养成浩然正气;要善于从点点滴滴做起,靠一分一秒积累,凭一时一事坚守,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中国古代清官笔下的清诗廉韵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