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布袋和尚的禅诗《插秧歌》

布袋和尚的禅诗《插秧歌》

a1

禅诗,顾名思义,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其特色在于富含哲理和智慧,具有深刻的辨证思维。如六祖惠能的《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一首杰出的禅诗。除此之外,古代寒山、拾得、王维、苏轼,近代赵朴初大居士、启功大师、明旸法师、真禅法师等,都是写禅诗的圣手。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插秧歌》,便是禅诗中的一首杰出代表作。它出自于五代时期的僧人契此所作,是契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契此,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他的另一个称呼“布袋和尚”,就家喻户晓了。而契此得此称呼,主要是因为他常背着一布袋出游四方。《插秧歌》这首禅诗,便是布袋和尚出游四方期间所作。

关于布袋和尚的这首《插秧歌》,相传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当时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了。到了晚上,四家均来请他吃饭,他也全都答应了。事后人们才发现他身具神通,既可分身插秧,也可分身赴席。其中就有人问他插秧的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正是这首《插秧歌》。至于布袋和尚为何身具神通,是因为世传他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的化身。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首先,诗的第一句“手捏青苗种福田”,它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写的农夫插秧的动作,这点如果有在农村插秧的经历,相信更有体会。

然后,诗的第二句“低头便见水中天”,也是对插秧的动作描写。我们都知道插秧的时候,需要弯腰低头,自然也就能够见到田中水所倒映的天空。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只能想到弯腰低头的劳累。

不过在布袋和尚的眼中,插秧的一举一动却蕴含着做人的至理。即心中排除一切杂念,只顾低下头躬身做事,虽然看起来既卑微又辛苦,但是却可以看见水中倒映的蓝天,原来低头正是审视内心的大好机会。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低头行事,但它并不意味着放弃、逃避、失败,就如诗中所说,它还可以是我们审视内心,然后调整方向,奋发向上的大好机会。

“六根清净方为道”,即只有我们的身心不再为外界的物欲所困扰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么它和插秧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就是说在佛家人的眼中,六根清净后,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处处皆可道。

当然,对于我们俗人来说,肯定做不到六根清净,自然也不能做到处处是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其中学到一个有用的至理,即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去认识事物,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思维。当有了辩证思维后,看问题的眼光就能更全面。如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后退原来是向前”,就是布袋和尚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

“后退原来是向前”,即在田中插秧,看起来是边插边后退,但正因为是这种后退的方式,才能让人把秧田全部插好,因此退步就是前进。而为人处事也就像这插田,看似在退步,实则是取得了进展。这也就是俗话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但需要谨记的是,退让是大气,不是懦弱,你内心的原则还是要坚守的,不能为了利益就轻易出卖自己的良心。

纵观布袋和尚的这首诗,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4句,且语言也比较浅白平易,但是不要忘了它富含人生至理,饱蕴禅机,可谓胜过你读过的所有鸡汤,值得一读再读。

布袋和尚的禅诗《插秧歌》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