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小寒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小寒属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第23个节气。在小寒之后,还有大寒。过完大寒,一年就宣告结束,开始第二年的第1个节气:立春。虽然小寒和大寒都意味着寒冷的冬季,但在人们看来,“小寒胜大寒”,小寒比大寒还要冷一些。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每年冬至,对于北半球而言,是一年中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候,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虽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往北方移动,但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太阳的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中国大部地区白天的热量收入顶不住夜间向外放热的散失,导致气温会继续降低,一直到小寒和大寒之间。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大寒,滴水成冰。”“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好在小寒和大寒前后。
所以,小寒和大寒,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至于小寒和大寒谁更寒冷,取决于所处的位置。
对于北方而言,小寒不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虽然与南方相比,北方在小寒时期动辄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气温,已经足够低了,但到了大寒,北方才真正迎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的平均气温能够达到-3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能达到-50℃以下。这就意味着,北方人民还得继续在肃杀的北风里熬一段时间……
对于南方而言,小寒的确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虽然与北方相比,南方在小寒期间最低气温也很难达到-5℃,特别是在华南南部,连雪花都不会飘起来,但已经让没有暖气的南方人民寒意彻骨、坐卧不安,只好靠抖脚取暖。好在过了小寒,受逆温效应的影响,南方地区就会逐渐回暖,南方人民的“苦日子”基本熬出头了。
当然,再寒冷的节气,咱也得高高兴兴地过呀。中国有将所有节气当作“吃货节”过的优良传统。到了小寒,咱们自然也要讨论吃什么的问题。
北方人民的小寒节,有丰富多彩的食物,什么羊肉炖白萝卜呀,牛肉炖胡萝卜呀,小鸡炖蘑菇呀,不一而足。北方人,有吃炖菜的传统。天一冷下来,家家户户都喜欢做炖菜。不管是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荤菜,还是豆腐、土豆、腐竹、青菜等素菜,统统用一口大铁锅炖了。北方炖菜包容性特别强,只要是能炖的食材,都可以采用这种朴素的方法。全家围坐在大铁锅边,其乐融融,特别有过年的味道。
南方人民也给小寒节准备了特色食物。南京民众有吃菜饭的传统。最传统的做法,是用矮脚黄青菜、咸肉片、香肠片(板鸭丁),加上糯米、生姜粒与一起熬煮,类似于“腊八粥”的做法。广州民众则习惯于在小寒的早上吃一碗香喷喷的糯米饭。广州糯米饭以腊肉、腊肠、排骨、香菇、藕、糯米为食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道老少咸宜的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有“春生、夏长、秋敛、冬藏”的说法。其中,冬藏的要义在于“养精蓄锐,休养生息。”所以,小寒过了后,大家不妨在周末的早上睡个回笼觉,偶尔慵懒一下,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春节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