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李白写泰山的诗句-李白赞美泰山的诗句

李白为泰山写的诗是什么?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还要背景或者解释么,我觉得李白的诗挺简单也挺容易明白的.要的话我再给你翻译解释

还有啊~~楼下那个..那个是杜甫的啦~~不是李白的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李白的泰山吟中的千古诗句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去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核。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去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首开去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去鬟。叹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疯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独把绿绮琴,夜行青山月。

山明日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听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摇龙门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李白诗中“游泰山”的诗句

《游泰山》是李白的诗,原文如下: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游泰山》译文:

阳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着屏风样的山峰直上。皇上曾经乘坐六龙车辇翻山越岭,深壑幽谷萦回曲折。当年碧峰上遗留的马蹄痕迹,现在早已被青苔掩盖。峭壁悬崖,飞瀑喷流,松风水声激切哀鸣。北望群峰奇绝,仿佛向东海倾倒。安放皇帝玉册的石洞前巨大的石门紧闭,隐隐感觉到地底风雷涌起。绝顶望东海蓬莱三岛,想象到了金银台。站在南天门长啸一声,青风四面万里来。仿佛看到四五个美丽的仙女,飘飘袅袅飞下九天来。她们对我嫣然一笑,接着把一只璀璨的流霞酒杯赠送给我。我急忙再三低头致礼,自己很惭愧:不是神仙而受此大恩。

我顿时感觉到:宇宙如此渺小,这尘世有什么值得恋眷的呢?拂晓,我骑上白鹿,直奔南天门而去。山腰上遇到一位仙人,道貌轩然,瞳孔方方。我抚摩着古松上的萝藤,想和他聊天,他却把高入青云的关门紧闭。幸好的是,他赠送我一本远古的写有鸟迹字的书,飘飘落在山岩间。书是上古文字写的,读起来很费解。因而再三叹息,拜他为师,才没有回来。天亮时分,我老到了日观峰,举手就可以扣开云关。顿时全身精神飞扬,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

黄河从西边逶迤而来,再窈窕如丝地流向东面的群山。倚靠在山崖傍边,极目四面八方,天地悠然。突然看到一个青发小道童,头发挽成双云鬟一样。他笑着对我说:干嘛现在才来学道呢?岁月蹉跎,青春都浪费掉了。突然他便无影无踪,无处追寻,令人浩然长叹。斋忌三千日,裁白丝布书写道经。天天吟颂,心有所得,感觉众神拱卫在我身边。可以信风乘云,宛如身有双翼。攀上日观峰,凭栏望东海。海涛撼动着远山,云中天鸡在鸣叫。

银光闪耀的楼台跃出大海,鲸鱼翻滚起巨浪。

怎样才可以得到仙丹?真正生出羽翼,高飞蓬莱!泰山日观峰朝东北倾斜,两座山崖夹着一双巨石。海水仿佛在眼前弄潮,遥远的天边一片青碧的色彩。千座山峰如枪林立,万条沟壑如临深渊。缅怀曾经骑黄鹤来泰山的神仙,可现在那里去寻找他们的踪影?山上的古松高耸入云天,远远望去,离天不过几尺。山花也与人间不同,五月里白色的花儿与白雪浑然一色。总会遇到仙人安期生的,一同在泰山炼金丹玉液。清晨饮过泰山瑶池的清泉,夜晚准备在南天门投宿。

怀中抱着绿绮琴,天黑了还行走在青山之间。月亮出山了,群山一片皎洁如玉,夜静了,连古松也停止了啸吟。寂静中愈感觉清晖可弄,玉真仙女下降到翠微峰。仿佛看到鸾凤与龙虎一起翩翩起舞,衣袂飘举。举手就可以攀折到天上的匏瓜,味美甘甜,乐不思蜀,真的不想回家了。再举手,抚弄着银河的浪涛,清浅可爱,却不小心摸到了织女的纺织机。唉,到明天天亮,美梦就会消失,只见五色云彩飞舞!

赏析:

《游泰山六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不但是连章古诗的精巧写法,又是李白写作此诗时特殊的情怀背景所致。李白是一个怀有“鸿鹄”之志者,他的抱负是很大的。他希望做帝王的辅弼大臣,在政治上有赫赫的建树。但由于他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只能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李白《游泰山六首》,既从表层诗境上展示了泰山山水和神仙仙境之美,又蕴含着萦于李白心底的矛盾彷徨情绪。

泰山雄刺云天,登山目尽长空,凭览八极,或“举手开云关”,或“天门一长啸”,既是诗人傲岸、狂放性格的自然表露,也是诗人长期压抑下的慨愤不平在寥廓宇宙中的暂时放解。但这种性格表露和情绪放解与潜存心底的壮志难酬的情结又不时产生反差和碰撞。因而诗人运用或夸张、或险奇、或清丽的语言幻造出的仙境仙人虽然极具魅力,但并没有表现出诗人追求仙道的挚诚和狂热倾向。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游泰山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李白赞美泰山的诗句

游泰山六首作者: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暝。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连翠微。想像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谁知道李白写的泰山诗句?

《游泰山六首》:

其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 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其 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其 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 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

缅彼鹤上仙,去天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其 六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观。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歌。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怳忽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星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诗坛上的煌煌巨星。他的光芒一直辉耀着古代诗坛,被誉为“诗仙”。他以天纵之才,谱出雄奇瑰丽、豪壮奔放的诗篇,反映着盛唐的时代精神。天宝初年,他来到泰山诗文,也留下了他在那一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成为泰山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与李唐室同宗。其先世在隋末时远谪西域,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城附近)。至中宗神龙初年(705-707),李白之父才携家迁回内地,居于绵州昌隆县青廉乡(今四川江油县)。父李客终身未仕,但很有文化修养。李白自述“余小时家大人令诵《子虚赋》”,并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又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年龄稍长,便走出家门,结识了一些豪侠之士和隐者、道士。开元八年(720)李白二十岁时,宰相苏颋因事被出为益州(今四川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李白中途以诗文谒见,苏大加赞赏,称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这给李白以极大的鼓舞。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已是满腹经纶,制作盈笥,习得一身才艺,遂“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出三峡,到江陵,泛洞庭,登庐山,直下金陵、扬州、会稽一带,最后到达湖北安陆,与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为时约十年之久。

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移家山东任城(今济宁市),直至乾元二年(759)移家梁园,共寄家山东达二十三年之久。天宝元年纵游泰山。同年秋被召入京,供奉翰林院,受到玄宗礼遇。李白原以为得到君臣遇合的良机,可以施展抱负,大济苍生了。如果不过是文学侍臣,未见重用。李白以诗人的敏感,透过大唐的繁荣表象,看到朝中的黑暗腐败,社会潜在的危机,使他深感失望痛心,终于上疏求去,于天宝三年初被“赐金放还”,实际在京时间仅一年有余。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乱隐居庐山屏风叠。永王璘东巡,招人幕府。后永王在与肃宗李亭的争斗中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下狱,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759)行至巫山,遇赦东归。上元二年(761)秋,李光弼率军抵抗史朝义,李白入幕府请缨杀敌,途中因病返回金陵,投奔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冬,李白逝于当涂,享年六十二岁。临终以手稿付李阳冰,阳冰编为《草堂集》,并为作序。

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移家任城。其时李白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族弟李凝为单父(今单县)主簿,近世族祖李辅为鲁郡(今兖州)都督,从祖为济南太守,另外还有族弟李幼成、李令问等亦在鲁地供职。李白在此结交各地名士,与杜甫、高适漫游。齐鲁山川名胜,多有其游踪足迹。

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来到泰山,作较长时间的浏览逗留,并写下了一批关于泰山的作品。

《游泰山六首》:

其 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 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其 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其 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 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

缅彼鹤上仙,去天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其 六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观。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歌。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怳忽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星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淮公。

入门不拜聘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 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调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屼当安之。

《拟恨赋》:

晨登泰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坟毁,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于是仆人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没。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指挥中原,东驰渤,西漂昆仑,断蛇奋旅,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 ,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何归。

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远仇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揪。听江风之 ,闻岭 之啾啾。永埋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戳,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执爱子长别,叹黄 之无缘。

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

已矣哉,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同归。

李白游历泰山期间,还有一批酬赠之作。游泰山之后,李白即于初秋到泰山南麓的徂徕山。这是他第三次到徂徕。早在开元二十四年冬,他到任城刚刚半年,即到徂徕山,结识了孔巢父。开元二十八年秋,再至徂徕,与孔巢父等人隐居。据《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饮,时号竹溪六逸。”竹溪遗址在徂徕山乳山之下,今尚留有李白“独秀峰”题刻。孔巢父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孙,自幼勤学,长期隐居徂徕山。据《旧唐书》本传载:“永王起兵江淮,闻其贤,以从事辟之。巢父知其必败,侧身潜遁,由是知名”,看来他的政治判断力远高于李白。唐德宗时任何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寻兼御史大夫,充魏博宣慰使,后在平叛中遇害,是一名大器晚成的政治家。“六逸”中其余皆处士、山人之流。开元二十八年,李白夫人许氏病故于任城,孔巢父等人大约是前来吊唁,李白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霄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账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还有与友人鲁颂告别的《别鲁颂》: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活。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李白还遇到了来自布山的王山人。布山又名布金山,在泰山西南八十里,今肥城境。临别时作《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在任城期间也有一些赠别诗。《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鸡,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雪,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开元二十六年,东平道士赵叟至任城拜访,李白有《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长桑晚洞视,五藏无全牛。

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

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

友人梁四前来过访,李白置酒设宴,有《送梁四归东平》: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钓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另外,李白还在他的许多诗篇中提及泰山,如在《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中,有:“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在《早秋赠裴十七仲堪》中,有“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等等,充满对泰山的赞美与深情。

李白关于泰山的诗篇,既是雄奇俊逸的游仙诗,又寓于深刻的现实含意,是反映李白思想的重要资料。纵观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是其孜孜不倦的实践与追求。少年李白是在当时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氛中成长起来的,他家乡昌隆县的紫云山、戴天山均为道教名山。蜀中道风繁盛,一些著名的“道门龙凤”多在幼年即入道。李白“弱龄”时就结交了著名道士元丹丘,其最早的诗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大约就是赠元氏之作。道教典籍是李白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他童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自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奇书”,当然是道教之书,“学神仙”、“学剑术”,也就是道教之术。后专门到梓州从道士赵蕤学习一年有余。这使得道教思想在他心中扎下了深根。后来他在济南接受高天师所授道 ,正式成为道教中人。

李白政治理想的形式和从政道路的选择,也是由儒道互补的社会风气熏陶和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所决定的。这就是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阐述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要实现这个理想,一般科举取士是办不到的,这就决定了他必须走以隐逸访道求官的终南捷径,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到自由放逸的道教中去。如此,李白与道教著名人物司马承桢、吴筠、元丹丘等的密切交往,就有多重含义,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司马氏是茅山道派掌门,南朝道士陶弘景就是一面在茅山修道炼丹,一面与梁武帝打得火热,往来咨询,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这种从政模式对李白有很强的吸引力。司马氏在当朝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其道教教义研究很有造诣,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频频应召入宫讲道,玄宗还“亲受法箓 ”成为在籍道士。司马氏身边有一名女弟子持盈法师,是玄宗同父异母之妹玉真公主,这无疑是引荐进身的绝好人选。李白曾满怀虔诚在长安远郊的玉真公主别馆(今陕西周至县楼观台)小住,期待能与公主会面,献上精心撰写的《玉真仙人词》,只是机缘不巧,未能如愿。吴筠也是茅山道派,司马氏师弟,长于道教理论阐发,李白曾与他同隐剡中。天宝元年初,玄宗召筠入京讲道,一时深得玄宗赞许。吴筠此行也不负李白所托,趁机引荐。所以《旧唐书》说李白因“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侍诏翰林”。与李白关系最为深厚的是元丹丘,李白与其不仅相交弱龄,而且长期同游,共修道业。开元二十九年秋,元丹丘奉召入京,行前李白作《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凤笙篇》二诗相赠,提醒他“弱龄交光景”,莫忘“荣枯同所欢”。天宝元年春,玉真公主奉诏谒谯郡真源宫,元丹丘以“道门威仪”封号随行,极有可能借机荐白于玉真公主,遂在返朝后请玄宗下诏。此时正是李白游泰山之际。是年八月,李白自泰山返任城后接诏入京。所以与李白结交甚厚,又是第一个编辑李白诗文集的魏颢说:“白久居峨嵋,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人翰林,名动京师”(《李翰林集序》)。应当说,道门人物的推举引荐,总算有了成效。

李白的泰山之游,正是他具备了一定声望与条件,尚在待机进身的特殊时期进行的。此游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开阔眼界,追溯历代帝王先贤遗踪。另一方面也是为现实功利计,期冀与神仙异士际会,得到高士名师指点。这一目的强烈吸引着李白,使他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到“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再到“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一气住了四个多月。这种长时间的独往独来的畅游,是李白游历生涯中罕见的。

《游泰山六首》反映了李白丰富的精神世界,表现了他的泰山寻仙从想象、等待到怀疑、失落的内心活动和真实的情绪变化。诗中首先表现了那种神奇浪漫的想象。在想象的形象思维方面,道教与诗歌有着密切的身缘关系。道教的“存想思神”,即通过“心斋”达到“光景内藏”来想象神仙世界,追求在强烈欲望支配下的迷狂幻觉,是道教的重要法门。对李白来说,这种想象当然就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其一),“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其六)都是身入仙境,独与神仙往来的真实情景。但此时尚未名忝仙籍,位列仙班,还不能“旷然弃世”,必须等待知已或识才者的引荐,需要时间和机遇,只好耐心等待,“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期望“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其四)。但是等待的结果往往令人生疑:“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掩却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二)。天书难识,天意难测,继续从师深造吧,却已为时太晚:“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其五),这一下全然没有了“自愧非仙才”的谦虚,满腔热望成烟云,愁怅的失落笼罩在心头。什么“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什么“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统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瑰丽的泰山游仙诗,就这样悲凉地划上了句号。现实中的状况同样不堪回首——数十年汲汲于名山寻道,至今仍布衣飘零;元丹丘入京转眼快一年了,吴筠在朝也半年多了,引荐之事全无动静,会不会象以前历次被推荐一样没有下落呢?在这里,李白翘首以待的形象和焦急忧虑的心态活现在面前。难怪他辞山返任城不久,接到诏书以后,是那样地喜出望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蒿蓬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神态简直呼之欲出了。

《拟恨赋》是一篇南朝江淹《恨赋》的拟作,是李白自己最珍爱的作品。稍晚于李白的山东文土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李白曾先后三拟《文选》,皆不如意而焚手搞,唯留《恨》、《别》二赋。《拟别赋》早已亡佚,《拟恨赋》则为硕果仅存,这是极为特殊的篇什,在主旨、风格上与《游泰山》诗大民异其趣,形成鲜明对照。《游泰山》显出一派仙风道骨,连失望的结局也充满浪漫的神仙色彩。而《拟恨赋》却直抒胸意,通篇笼罩着苍凉沉郁的悲剧气氛。

在李白“晨登泰山,一望蒿里”的时候,全然没有了道教的迷狂,对人生世事格外冷峻清醒。纵观古今,“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你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帝王,如叱咤龙跃的汉高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早已化为灰烬。凡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荆珂,香草美人般高洁的屈原大夫又在哪里?辅佐秦王统一六国,在泰山极顶刻石纪功的李斯,最终连带着儿子驱黄犬猎兔也办不到,只落得身首异处。古往今来,那些高官巨贾,宠妃丽姬,乃至平头百姓,从军夫,天涯客,生在世上不 有天壤之别,最后的结局却是“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同归”。魂归蒿里之后,还能分得出贵贱高低吗?既然人生梦幻般归于寂灭,那么这胸襟抱负能否实现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说《游泰山》在自由飘逸的“求仙”下掩盖着强烈的用之心,那么《拟恨赋》则是窥破红尘,毫无遮拦地抒泄对人生、仕途的失望和哀叹。李白从少年时代即以“长鲸”、“鲲鹏”自喻,晚年投李光弼平叛,因衰老不堪半途病还,仍自称“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甚至在绝笔诗《临路歌》中依然高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情绪始终是激昂奋进,气势始终是宏阔磅礴,铸成他雄奇瑰丽的诗魂。而《拟恨赋》这样的悲歌在李白诗赋中是绝无仅有之作,这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不忍为,他不愿成为折翼的鹏鸟。它真实地映现了李白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这或许是李白格外珍视这篇作品的原因所在,因此也具有特殊的审读价值。

《梁甫吟》是用乐府古题,正面抒发进取精神。诗中列举东周吕尚八十岁垂钓渭滨,九十岁才受到文王重用,汉代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以七十余城降汉,和洛阳大侠剧孟的故事,以及干将、莫邪两柄神剑被西晋张华得到,后来化龙而去的传说,来说明自古英才起于蓬蒿,历经磨难,而最终得遇明主,施展拖负,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李白非常祟拜的贤相诸葛亮,少年时代曾随任梁甫县尉的父亲在徂徕山度过四年光阴,并善于吟唱慷慨悲凉的《梁甫吟》。不过李白看不上躬耕垅亩的隐居方式,认为还是以道求官来得风流儒雅,所以“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邺中王大劝八高凤石门隐居》)。加之历代封禅大典都要在梁甫举行禅地仪式,在此地隐居,会不会重现“三顾茅庐”也未可知。所以李白禁不住按节高歌:“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当安之!”

如果说《游泰山》是迷离、飘逸,《拟恨赋》是透彻、沉郁,那么《梁甫吟》便是奋厉、昂扬。将三者对比察照,联系审视,庶几乎可全面了解李白丰富的思想情感与不羁的独特性格。

李白在泰山的浏览和创作大大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容:经春历夏的泰山寻仙,留下令人缅怀的足迹遗踪。《游泰山》把诗人的理想抱负与求仙访道完美的结合,是继屈原的香草美人形象之后,开创了以神仙道化寓政治理想的崭新的新手法,显示出“诗仙”的非凡手笔。他创造的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奇丽意象和旷达境界,那种与天地往来的自由放逸精神,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拟恨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察照人生,直抒胸臆,令人耳目一新。隐居徂徕,“竹溪六逸”的诗名传播深远,慷慨激昂的《梁甫吟》传唱有人。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悠远的思考与回味。

《游泰山六首》:

其 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游泰山六首》:

其 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 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唐玄宗天宝四年,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在这里,杜甫留下了他那首咏赞泰山的那首诗篇《望岳》,而这首诗,在历代咏赞泰山的诗歌中,力压群才,堪称千古绝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 《游泰山》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 其二 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 其三 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 其四 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 其五 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 其六 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

李白写泰山的诗句-李白赞美泰山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