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骆宾王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骆宾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365句子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闻一多曾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

  初唐四杰之一的他,为人狷介耿直,文章俊逸卓绝,诗作格高致远。一首《侠客远从戎》,豪侠壮美,直看得人荡气回肠。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初唐时节,诗人们具并吞四海之志,渴望投笔从戎,立功塞外。诗坛一扫六朝靡靡之风,充斥着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洋溢着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初唐的万象更新,国力日盛,在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image.png

  早年的骆宾王也是满怀壮志,宾王二字,正是取自于《易经》中“观国之光,利用宾之王。”是说要观仰国家兴盛的光辉景象,以宾客的身份在朝廷中辅佐君王,这是何等的高远志向!

  骆宾王这首《侠客远从戎》,虽然不为人熟知,却是动静结合,感染人心。不仅辞藻华艳,更是充满了音乐韵律之美,马茂元教授曾给予很高评价,称其“格高韵美,词华朗耀,居然是李白《塞下曲》一类律诗的先声。”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报警的烽火刚刚燃起,豪爽的侠客接着就动身前往战场,侠客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可见一斑。当年秦国统一六国,大将蒙恬率兵30万击退匈奴,“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从此,“榆塞”就象征着边防要塞。本诗中,榆塞不仅是地点,更是点明了侠客此行的正义性,他是为了戍卫边疆而出征,这是大格局的家国情怀,而非个人义气。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一路骏马飞驰的侠客武艺高强,堪比战国养由基的箭术,能够射中百步之外的杨柳叶。而一个“照”字更是传神,只有够快的马,马鞍上的玉石才会闪闪发光,这一个字仿佛让人看到疾驰的骏马奔腾跳跃,只听得一阵蹬蹬的马蹄声,旋即便是一骑扬尘。虽未正面写人,却通过对马的描绘,刻画出了英姿飒爽的侠客形象。

image.png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战场上两军的对峙不着一字,只写侠客勇猛无比,留读者一片想象空间。看,侠客用力拉大弓,剑一出鞘便是寒光闪闪。而且诗人奇思妙想,写成满月来临摹弓影,星星飞入宝剑之端,更是让诗句气势非凡。

  侠客一路疾驰奔赴边疆,战场上刀光剑影的形象已然将诗作推向高潮,虽是送别诗却毫无伤感之情,全是满怀的壮志。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这两句掷地有声,侠客不学侠客,不唱悲歌,要击退敌人后平安回来。世人都说此句反说侠客有新意,我却觉得,这里面是诗人对送行友人的真挚情感。明白朋友的志向,所以祝他此去能够建功立业,也担忧他的安危,这一份真情,才是诗人的真性情啊。

image.png

  这一番豪情又岂止是送给友人的?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满怀抱负的骆宾王,那么才思敏捷,那么斗志昂扬。毕竟,他是那个七岁能赋诗的宾王,更是耻于自荐,只想靠着自己的政绩说话的骆宾王。世人都以为多年的怀才不遇已把他的壮志磨平,却发现,年逾不惑的他,内心依然如少年般蓬勃。

  斗转星移,十几年之后,骆宾王在诗中又一次提到易水,却显现出了少有的愁闷与落寞。耿直的他宦海沉浮中始终郁郁不得志,而且因为屡次谏言讽刺,曾获罪入狱,虽然大赦天下时得以出狱,却让诗人品出了世态炎凉,和无人信高洁的悲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骆宾王的《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