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里写诗句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诗的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紧扣题目《春望》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爱国的诗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