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初秋的注解
注解:
不觉:不知不觉
初秋:立秋左右
清风:清凉的风
习习:微风吹的样子
重:再次
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初秋
唐代: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扩展资料:
孟浩然的诗风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初秋
孟浩然
“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注释
不觉:不知不觉
初秋:立秋左右
清风:清凉的风
习习:微风吹的样子
重:再次
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译文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孟浩然有关秋天的诗句是
1、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2、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4、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8、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形容初秋的诗句
1、唐代: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
原文选段: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释义:
相隔两地都是初秋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2、宋代:邵雍《初秋》
原文选段:
夏去暑犹在,雨余凉始来。
堦前已流水,天外尚惊雷。
释义:
夏天已经过去了还是有点热,雨后开始有了阵阵凉意。台阶前流着雨水,天边之外响起了惊雷。
3、唐代:孟浩然《初秋》
原文选段: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释义: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4、宋代:杨万里《初秋行圃》
原文选段: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释义: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5、唐代:白居易 《新秋》
原文选段: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释义:
秋风吹落了树叶,庭院里面的风已经微凉。风吹拂着倒映着明月的池水,莲花上面已经有了点点白露。
形容初秋的诗句: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唐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宋 · 王禹偁《村行》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 唐 · 王涯《秋夜曲》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 唐 · 杜牧《齐安郡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