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风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带微风的古诗词
诗句是: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4、冬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6、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帏。
——李白《春思》
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出塞》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
10、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3、秋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4、秋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形容微风舒服的诗句
水槛遣心
[唐]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1“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2《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辩乐》载其辞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描写微风的诗句
1“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陶渊明《时运》
2《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辩乐》载其辞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跟微风有关的诗句
跟微风有关的诗句:
1、《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咏柳》唐代-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微微春风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5、《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微微的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扩展资料:
1、《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5、《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舟》)
释义: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大风起兮云飞扬。——汉 刘邦《大风歌》
释义: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释义:今夜酒醒之后我的心上人在哪里?只看见晓风残月的杨柳岸.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 志南《绝句》
释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5.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释义: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6.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释义: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那一种景象。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释义: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释义:风声萧萧地吹啊,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释义: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关于微风的诗句。
8.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关于微风的诗句。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关于微风的诗句。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2.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3.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跟微风有关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注释
⑴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