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说的是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北邙山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地方是真的不简单啊,话说这个北邙山前前后后埋葬了6朝24位帝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未必这个地方的风水好到无人能比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余昔日曾游河洛,登邙山,览山川人物奇秀,叹造化鬼斧神工。思为一文以记邙山,然俗事甚杂,未尝成篇,每每惭愧之。今日始成,文笔不堪,俗庸风雅尔。
1、地理概略:
邙山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又称北邙山,位于洛水以北黄河南岸,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山脉的支脉,海拔约300米。邙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邙山起自洛阳市北,沿黄河南岸流势直至郑州左近,全长近100公里。
狭义的邙山则仅仅指洛阳市北的黄河与洛水的分水岭一带的黄土丘陵区,主峰翠云峰,因古时树木森列,苍翠如云而得名。地处洛北,登高览胜,伊洛两川,尽收眼底,故有“邙山晚眺”一景,且地理位置优越,是历代帝王的理想埋骨处,古墓葬数量惊人。
2、名称由来:
据说邙山名称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远古时期,一个道士带着两个弟子在一处仙洞修行,道士从东海捉到一条蟒,便吩咐弟子们将它放在大锅里煮不停的加水添柴,一日道士外出会友,弟子们好奇俗世的食物,便约定下山游玩,于是他们把锅里的水加满,柴也添的很多。
他们下山开心游玩,傍晚时回到家里看到火熄灭了,锅里的水也被蟒蛇喝干了,他们放目东望,之间蟒蛇往东海方向游走,所过之处留下一条黄色的水道,弟子们马上追赶,追了一天一夜也没追上眼睁睁的看着蟒蛇逃进了东海,两人懊恼之余。
道士赶到,说“你们放走了蟒蛇为祸人间,就在这守着水道吧!”,说完弟子们变成了一座山,被叫做追蟒山,后来当地人感觉追莽山不好听,便改名叫北邙山了。这就是民间传说中关于邙山的由来。
3、风水与宗教:
在洛阳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谚“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这是说北邙山在古人眼中是十分理想的埋骨场所,它横亘在洛阳城北,头枕黄河,背依洛水黄土丘陵带,地势高出黄河,洛水约150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6公里,地形平坦开阔,浅土层渗水率低,土壤黏性好,是十分优越的埋葬地。
古时候,这里树木茂盛,景色优美,依高而葬,伊洛之胜尽收眼底。故有诗云“北邙山上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优越的地理条件十分满足古代的风水要求,为达官显贵争葬,秦相吕不韦,南朝陈后主,南唐李后主,西晋司马氏,东汉光武帝,汉献帝,杜甫等帝王名家都长眠于此!
古代墓葬数以千计,建成有古墓博物馆。这里还是道教的重要地点,相传道家始祖老子曾在翠云山上炼丹,后世建有上清宫,吕祖庵等道家圣地。
4、战略位置:
邙山地处洛阳城北是洛阳城抵御北方敌人的重要天然屏障,与黄河相互依凭,洛阳城北侧几保无虞。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东魏和西魏的洛阳之战,北周北齐的洛阳之战,胜利的一方全都是占据了邙山地理优势的,几乎可以说得邙山者得洛阳。
即便是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面临巨大优势的日军时,占据了邙山地势给予日军沉重打击。邙山的战略优势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