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什么叫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曾常住洛阳香山寺内,因此自号“香山居士”。
832年,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
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
扩展资料: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白居易于829年春开始,晚年生活都在河南洛阳香山寺内居住,且将自己在洛阳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长庆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自号香山居士,是僧如满的弟子。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32年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之后,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扩展资料
白居易诗歌主题思想
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分为前后两集,是他两次编集的。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氏长庆集
洛阳-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洛阳-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是北京的香山吗?
洛阳-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洛阳-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白居易为什么称香山居士
公元七七二年~八四六年‧唐朝
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唐山西太原人。发愤忘食,勤读儒书。中进士,为尚书。文章精简,诗平易解。为杭州太守时,访鸟窠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曰:「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易曰:「三岁儿童亦晓得。」禅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后于香山寺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唐山西太原人。发愤忘食,勤读儒书。中进士,为尚书。文章精简,诗平易解。为杭州太守时,访鸟窠禅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曰:「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易曰:「三岁儿童亦晓得。」禅师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后于香山寺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于829年春开始,晚年生活都在河南洛阳香山寺内居住,且将自己在洛阳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长庆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自号香山居士,是僧如满的弟子。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32年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之后,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扩展资料
白居易诗歌主题思想
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分为前后两集,是他两次编集的。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居易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