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
江南春
作者:【杜牧】年代:【唐】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
要正确的
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
查看全部31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31个回答
梅花笑语
LV.4 推荐于 2020-03-13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是:在这“尺幅千里”的画卷中 ,不仅有春莺 、春花、春草、春水、春山、春风等春天的景物,而且声、色、动、静兼备。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丛丛绿树,一簇簇红花,黄莺的叫声更是迷人。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原诗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本诗的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指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的帝王都崇信佛教。梁武帝萧衍在位,更是大建寺院。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庙寺之多。这两句既是面上取点式的绘景 ,又是讽谕朝政的议论 。在细雨濛濛的江南 ,兀立着一座座雄伟壮丽的佛寺,更给这江南春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南朝”二字提领那一段历史,引发人透过历史的“烟雨”,联想到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财伤命。
但佛寺并不能挽救病入膏盲的南朝政权,相反,昏聩荒唐的迷信活动却加速了其崩溃的步伐。而今,留下来的南朝佛寺成为衰败历史的见证,在风雨的剥蚀下点缀着江南春光,聊供人们凭吊和游览。
《江南春》干百年来素负盛名,是描写江南春景之一绝。它描写了江南美景多彩,又写了它广阔深邃和迷离。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意思: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出自《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描绘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映红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诗词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升起。 ⑵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⑶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⑷毕竟: 到底。 ⑸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⑹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译文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3]
格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歌曲谱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格律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修辞
倒装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意为: 西湖六月中风光, 毕竟不与四时同。 夸张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对偶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4]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编辑本段]相关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5] 净慈寺有关简介 净慈禅寺位于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道潜禅师开山,延寿大师继主法席。至北宋时,寺院臻于鼎盛,有各类殿堂三十八座,僧众数千人,南宋时被佛教界评为江南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元代高峰原妙、中锋明本和孤峰明德皆出于净慈,时谓“净慈三峰”。净寺历代高僧辈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当首推永明延寿、济公活佛和如净禅师。 永明延寿大师(904~975),五代时人,三十岁出家,后参德绍禅师发明心地,为法眼宗第三代传人。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入主净慈禅寺,前后长达十五年,从学僧众一千七百人,著《宗镜录》一百卷,取“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调和各宗分歧,主张禅教一致,高丽国王闻其盛名,遣僧三十六人入华向其求法,清雍正皇帝对其推崇备至,誉为“曹溪后第一人”,称其著述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被后世尊为净宗六祖。 济公,法名道济(1148~1209),南宋人,十八岁投灵隐寺瞎堂慧远出家,因其为罗汉再来,故现不平凡之相,为寺僧所不容,后移住净慈寺。传说他言行癫狂,嗜食酒肉,见义勇为,抱打不平,诙谐幽默而有文采。民间更流传有许多他的神异故事,被编成小说、戏曲等,广为传颂。济公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百姓喜爱。本寺现尚有与济公传说有关之运木神井供游人瞻仰。 如净禅师,南宋人(1163~1228),曹洞宗名僧。时人评为“近世尊宿,绝无仅有者。”如净禅师注重禅定实践,强调只管打坐,嘉定十六年,日僧道元入宋求法,与如净一见相契,尽得所传,归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奉如净为始祖,如净生前曾两度住持净慈寺,圆寂后亦葬于净慈,至今墓塔犹存。 明太祖洪武年间,住持夷简铸了一口重两万余斤的大钟。每日傍晚,夕阳西下,暝色苍茫,钟声在群山碧空中回荡,响彻云霄,复由南屏山石穴回荡互激,经湖面远扬于十里之外,为西湖十景之一。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高宗弘历南巡,于净慈寺山门外建一碑亭,刻“南屏晚钟”四字于内。西湖十景中,南屏晚钟最为盛矣。 净慈寺自创建以来,历经千余年风雨,屡毁屡建,文革期间又蒙浩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净慈禅寺得以修复,目前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大雄宝殿、钟楼、观音殿、三圣殿、念佛堂等。随着杭州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湖景区大环境的优化改造,以及人们对佛教活动方面的信仰需求,净慈寺院亦在力谋规划。着手扩建中的净慈寺,规模宏大,殿宇巍峨。诚为西子湖畔难得的佛国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