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365句子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名言,真正读懂的人都不简单
在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名言在很多穿越剧中频频出现,让人觉得高深又神秘。
这句名言,在几千年后,被达尔文解释为“物竞天择”四字,被马克思解释为“实事求是”,被道家总结为“道法自然”……
其实,这句短短10个字,蕴含的信息量真的十分巨大,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可估计。读懂这10个字的人,大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祖师爷:鬼谷子、韩非子、墨子……
实际,崇尚无为而治的老子,是第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才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源易缘”带领大家层层剖析这10个字,拨开云山雾罩的迷雾,看见老子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怎样真实的世界。
一、天地不仁:上帝的宠儿都是自己争取的
人在世间生灵中被称为“灵物”,西方叫“leader”,如果站在其他生物的角度看,人类或许会被认为超自然的天神,宠你,能让你瞬间进入天堂,毁你,能让你种族灭绝,万劫不复。
投胎是门技术活儿,有的人生来就站在金字塔顶端,比如贾宝玉,有的人努力一生,都无法企及别人的脚趾头,比如袭人。
有的人一出生就是神童,比如孔融、王阳明、方仲永……而有的人天生智商让人捉急,甚至脑瘫、痴儿……
世上的事,有时就是那么不公平,因此,让人感觉上天总是偏爱某些人,某些事物,尤其在信息、文化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普遍信奉“天命”之说,比如皇帝被视为“天子”,平民被叫做贱民。
但是在春秋时期,老子率先指出这种天命说的错误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公平的,没有君权天授这一说。
这里的“不仁”二字,不是不仁义、不仁爱的意思,而是说天地没有好恶,没有偏爱,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一样的残酷。
换句话说就是,天地对每个事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偏爱,同样也没有厌恶,之所以有的物种比如人类更优秀,是因为它符合了天地的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万物平等的意思。
那么既然万物平等,世界上又为何会有那么多看似不平等的现象呢?实际用达尔文的思想精髓就可以回答: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这一点和儒学大家董仲舒“君权天授”大相径庭。
显而易见,相比董仲舒,老子万物平等的思想是正确的。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此。它真正的用处在于,让人们去寻找天地的规律,为我所用,让自己在世间万物中更有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主宰者,成功者。
二、道法自然:物竞天择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
老子认识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给人们开出药方: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世间的事物都要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模仿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
一千多年以后,西方的达尔文通过研究动植物,得出一个结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竞争关系,胜利者淘汰失败者。相对的,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在力量、智商等的竞争中,优胜者成王成侯,失败者成为贱民,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服不完的徭役。
除了力量的竞争,人类比动植物又多了思想和智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人类来说,是智谋。
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刘伯温、张良……他们到底洞察了什么样的天道,他们所谓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从自然里到底洞察了什么信息?
三、顺者昌逆者亡:成功人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在诸侯争霸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句话虽然表面上听起来有点欠扁,却是一句大实话。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而有些洞察了天地规律的人,尽管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在红尘这场生存、发展的竞争中轻松胜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掌握了这种规律。
顺者昌逆者亡,洞察并遵从和顺应这种规律的人,比如诸葛亮,虽住在隆中乡野之间,手无缚鸡之力,但却能决胜千里。
有勇无谋者,比如吕布,尽管勇冠三军,但在三国尚未定鼎之前,就被曹操斩杀,身首异处。
纵观古今,大凡成功者,都是他们顺应和遵从了这种规律,才让自己脱颖而出。
这种规律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发现某个事物的内在属性,根据他们因果关系,制定出合适的策略。
比如诸葛亮火烧赤壁,听起来十分玄幻,实际上诸葛亮对付曹操,正是抓住了曹操的三个特点。
一是曹军不善水战,惧怕船只摇晃,因此派凤雏庞统给曹操出主意,将战船连在一起。
二是曹操爱才。三国时流传一句名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刘备得到卧龙先生诸葛亮,如虎添翼,作为一向爱才的曹操内心一直羡慕嫉妒恨。
如今凤雏庞统帮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得到大才,欣喜若狂,放松了警惕。
实际在火烧赤壁中,如何让一向多疑的曹操放松警惕,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是掌握东吴天气,是诸葛亮的优势。
诸葛亮上知天文,实际是他会根据风、云变换的情况,预报天气,这在现在已经不是啥难事,但在三国时期,因为没有发达的气象学,日观天象成为一种玄学。
而诸葛亮是其中少数可以掌握天气预报的人。
曹操即便再多疑,但根据当时冬天都是西北风的经验,不会想到突然会刮起东南风,将自己的战船一烧而尽。这一点是唯物者曹操采用庞统将战船连在一起的关键。
凡事有因有果,诸葛亮的本领够强,知识储备够用,这是他在众位谋士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秒杀曹操的关键。
因此,赤壁之战虽然是以少胜多,但吴蜀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胜利也在预料之中,并无玄机。
归根到底,多智近妖的诸葛亮,也是洞察了更多的天道规律,利用并遵循了这种规律,才在竞争中胜出,为自己和蜀国赢得了优胜的资格,实现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相信,诸葛先生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定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每次计谋,看似出人意外,实际都是利用了让每个人每个事物物尽其用,实打实的他是一个唯物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战国,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