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湖光诗句-描写湖光水色的诗

描写湖光山色的四句古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关于描写“夕阳西下,湖光山色”的诗句有哪些?

1.《钱塘湖春行》

唐朝诗人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过故人庄》

唐朝诗人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朝诗人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4.《晚霞》

宋朝诗人林用中

晚霞掩映祝融峰,衡岳高低烂熳红。

愿学陵阳修炼术,朝餐一片趁天风。

5.《赠汪伦》

唐朝诗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代文人墨客为何钟爱游山玩水?

古代诗人生活远没有今天如此丰富,寒窗苦读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托身社稷,卖与帝王家.否则只能寄情山水,保留一点其文人的孤傲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望洞庭》

晴山远树青如荠,野水新秧绿似苔。落日湖光三万顷,尽随飞鸟带将回。

——(元)  顾瑛《湖光山色楼》》

回溪断岸柳阴疏,酒舍渔家竹径迂。一片湖光暮云隔,荷花荷叶带平芜。

——(明)  释良琦《避暑湖光山色楼(二首)》

移舟界溪上,忽见海虞山。山接空青外,湖当惨淡间。

松声听欲近,帆影坐看还。何处西风起,渔歌下别湾。

——(明)  熊梦祥《湖光山色楼》

描写湖光山色的古诗有哪些?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白话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话翻译: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翻译: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5、、唐·刘禹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话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1、山中

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2、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3、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5、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唐代: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2、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4、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宋代:苏轼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湖光水色的诗

《吴江垂虹亭作》: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精鉴别,善书画,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宝晋英光集》等。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江南。

破鲈(lú)鱼:如同说“鲈鱼破玉”。鲈鱼,一种淡水鱼,又名银鲈、玉花鲈,主产于吴江一带,吴江有“鲈鱼乡”之称。玉破鲈鱼,形容切好的鲈鱼肉莹洁如玉。金破柑:形容剖开的柑橘灿若黄金。洞庭东西山盛产柑橘,品质较优。“金破柑”,《宋文鉴》作“霜破柑”。

《吴江垂虹亭作》是两首山水诗。第一首描写了太湖边的美好景色,是写实;第二首则由水天一色的湖光水色联想起织女架起了织布机、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垂虹桥,素以“江南第一长桥”而名闻遐迩,自宋始建之日起,即被誉为三吴绝景。改建为连拱石桥后,“环如半月,长若垂虹”,“三起三伏,蜿蜒似龙”,其壮丽秀美,更是独步江南。历史上有百余名名人为此吟诗作画,赞叹不绝。其中宋苏舜钦“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宋杨杰“八十丈虹晴卧影,一千倾玉碧无暇”,以及宋郑懈“插天虫带虫东玉腰阔,跨海鲸鲵金背高”,世称吴江长桥三名联。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这是北宋诗人米芾吟咏吴江垂虹桥的一首诗。它以富有画意的笔触形象地描绘了这座水波连天、长虹飞渡的古代名桥的宏伟景象。

垂虹桥位于吴江松陵镇东门外,横卧于古吴淞江正源之上(古吴淞江又名淞江或吴江),原名“利往桥”,俗称“吴江长桥”,因桥上建有垂虹亭,故又称“垂虹桥”。

垂虹桥建于北宋年间,它的建造与古代吴江的地理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吴江就是一个水乡泽国,县城松陵镇位于古吴淞江之滨,镇南即为烟波浩渺的太湖。吴淞江在松陵东南接纳太湖水东流入海,正如旧志所称:“吴江以南,一望无际,皆太湖之委,松江之始也。”唐宋以前,这里江面宽阔,水深流急,风高浪大。古运河在此又借道吴淞江,如遇上天气骤变,则常常翻船溺人,官府漕运屡遭损失,当地居民往来也极为不便。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官府召集民众在江湖之间修筑了吴江长堤,堤东为江,堤西则湖,为了让湖水东泄,就在县城东南留有一大缺口,运河以西、长堤以外仍然风大浪急,日夜无休。为了保证漕运的通畅以及居民往来方便,修建一座长桥把县城与吴江长堤连接起来已势在必行。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当时吴江知县李问和县尉王庭坚募钱百万兴建长桥,次年6月桥成通行。当时桥长1300多尺,西北-东南走向,砖木混合结构,桥面铺砌青砖,双边萦以修栏,用木万计,桥中心比较宽阔,建亭名垂虹,桥下85孔互相联缀。垂虹桥上临波涛万顷的太湖,远远望去,犹如中流砥柱,屹立于洪涛之中。波光桥影,远山近芦,苍茫如画,成为绝景。桥成以后,舟楫免于风波之险,徒行者晨往暮归,皆为坦道,十分方便。宋元时期,太湖之水从桥下浩荡东流,垂虹桥便成为吴淞江的咽喉,为数众多的桥孔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吴淞江浪涛之险,所以宋代曾有“松江未过不愁,过了垂虹百不忧”的诗句。

垂虹桥建成以后,便成了文人雅士们的游览胜地,历代文人途经垂虹桥无不吟诗作赋。不少诗人登临桥上,南望波涛汹涌、水天一色的太湖,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垂虹桥也随之名闻天下。北宋诗人张先曾为吴江县令,有诗云:“桥南水涨垂虹影,清夜澄光合太湖。”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途经垂虹桥时,留下了“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萧。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佳句。王安石、苏轼、米芾、杨万里等宋代名家都以登临垂虹桥,面对万顷太湖,远眺洞庭诸山,品尝鲈脍为乐事。垂虹明月,松江鲈鱼,钓雪晴沙,足使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由于木桥易腐,加之常遇兵燹,长桥屡遭毁坏,因此垂虹桥自建成后,几乎每年都要维修,桥孔也时增时减,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竟多达99孔。到了泰定二年(1325年),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石易木,下开62孔,桥孔为弧形联拱式结构,并在东西两桥堍各立巨大石狮一座。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吴江监州那海又重修垂虹桥,并亲书隶体“垂虹”两大字悬匾于亭。此后世皆称垂虹桥而不称利往桥。明永乐二年(1404年),吴江知县蒋奎又用石砌面,双边冀以双层石栏,栏杆上雕刻有狻猊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邑人包咸等人出资重修垂虹桥。由于城市闾井变迁,淤滩封占障塞,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夏,官民又积资重修此桥,但此时桥孔之数仅存四十又四了,不过它一头连接东门城墙,一头直通郊野,水波连天,仍然壮观。解放后垂虹桥尚可见37孔。

垂虹桥在历史上已显示出它的作用。然而,由于河道淤塞,改道频繁,特别是在明清之际,东太湖淤浅迅速,吴淞江正源北移,垂虹桥下已不是太湖东泄的主要通道,桥孔逐渐被泥沙所堙塞,流水不畅,长桥南北逐渐淤涨成田。明清两代在疏浚吴淞江的同时,虽然对桥洞多次疏浚,但终不能恢复其旧观。解放后,此桥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未作认真保护。由于长年失修,1967年5月2日,垂虹桥先是倒塌一孔,但无人敢问。在那动乱的年代,有谁还顾及这毫无“政治价值”的古桥呢?于是一夜之间,基余桥孔都接连倒塌,古桥石块则被附近居民和单位擅自挪用,如今只有东西头尚残留七八个桥孔。久负盛名的垂虹胜景现在几乎荡然无存,只有前人留传下来的诗文还能使后人思想起当年的景况。正是:垂虹桥影虽无踪,名十诗文照汗青。

垂虹桥历经宋、元、明、清,至1967年塌废,前后存在了920年。论其结构与今苏州宝带桥相似,然而桥身之长,孔数之多,修葺之频繁,在中外建桥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正如当代桥梁设计大师茅以升所言:“吴江垂虹桥与河北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同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桥梁。”

垂虹桥倒塌处现辟为垂虹遗址公园。

《吴江垂虹亭作》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江南。

破鲈(lú)鱼:如同说“鲈鱼破玉”。鲈鱼,一种淡水鱼,又名银鲈、玉花鲈,主产于吴江一带,吴江有“鲈鱼乡”之称。玉破鲈鱼,形容切好的鲈鱼肉莹洁如玉。金破柑:形容剖开的柑橘灿若黄金。洞庭东西山盛产柑橘,品质较优。“金破柑”,《宋文鉴》作“霜破柑”。

《吴江垂虹亭作》是两首山水诗。第一首描写了太湖边的美好景色,是写实;第二首则由水天一色的湖光水色联想起织女架起了织布机、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描写湖光山色的诗句有什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湖光诗句-描写湖光水色的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