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陶渊明"腹有诗书气自华"那首诗叫什么名字
叫做《和董传留别》,不是陶渊明写的,是宋代苏轼的作品,原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2、赏析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本应是“生涯裹麤缯大布”,但词序一颠倒变成“麤缯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烹瓠叶”是用典。
《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诗中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但主人并没有以其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所载唐进士放榜日公卿家倾城选取佳婿。
“钿车珠鞍,栉比而至”的典故。苏轼的意思是说,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苏轼写到这里,似乎完全忘记了此诗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剩下的就只有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至今让人传诵于口的名句。“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脱开诗中赞扬董传的语境,单独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就是:
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正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整理出以下三个来源:
其一:
陶渊明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题目已经无处考证
其二:
苏轼《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简析】
麤缯:粗丝绑发,粗布披身。
裹:经历。
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
腹有:胸有,比喻学於成。
气:表於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老儒:博学而年长的学者。如:博学老儒。
瓠业: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瓠叶,大夫刺幽王也。或以为燕饮之诗。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举子:被举应试的士子。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囊空不办:引用《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而引用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但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官贾富家之千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古有择婿楼。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其三:
据传,“腹有诗书”的典故出自一生喜爱读书,才华横溢,被尊为“医中之圣”的李时珍。在李时珍的家乡,有一位庸医,不学无术,但喜欢假装斯文,购买了许多医书,以此来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节刚过,庸医命家人将藏书搬到院子里晒。各种古典医书摊开满满一院子,他自己洋洋自得,在院子里踱着方步。
这事正巧被李时珍看见,他一时兴起,便解开衣襟,躺在晒书架子旁边,袒胸露腹,也晒起“书”来。庸医一见,莫名其妙,惊问道:“您这是做什么?”“我也在晒书呀”,李时珍答道。庸医问:“先生的书在哪里呢?”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笑着说:“我的书都装在肚子里。”
以上典故显然是在讥讽挖苦庸医的不学无术、卖弄斯文。评价一个人的知识,不在于书架上摆有多少书,而在于腹内装有多少书。也就是说,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真正喜欢读书学习,是不是真有学问。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标准的写照。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这句话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可以算得上是名句了。一个常见的出处是苏轼的《和董传留别》。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当时董传很穷困)次年回长安后作此诗。)
另一个出处是所谓的陶渊明一首诗:
仁者乐山山如画,
智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多数资料认为这一名句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认为出自陶渊明的则寥寥无几。我个人的看法还是应该出自苏轼。原因有二点。
其一:从两诗的比对来看。从诗的文字水平和思想内容以及众多古书所载来看,前者是苏轼所作,是确凿无误的。而第二首诗的风格虽然也想学陶渊明那种恬淡的风格,但是文字水平和陶渊明有明显的差距,显然是后人所作来假托陶渊明之名。
其二:陶渊明生活在苏轼之前,假如此句果真是陶渊明所创。那么苏轼应该不会随便引用的,就算引用也会被别人指出来的。因此从另一面也证明后一首不是陶渊明的真作。
好在他们俩不生活在同一时期,好在他们那时候没有网络,好在他们都不需要自我炒作。要是换在今天,恐怕早就分了挺苏、挺陶两派粉丝,轮番PK。最终是口水大战三百回合,还不知道能否分出胜负。
这首诗不是陶渊明写的。
陶渊明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这种格式的诗。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同一个位置两个“一杯”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同一个位置两个“小”
根据以上可以判断,作者是一个根本不懂诗词格律的人。是当代年轻人的作品。假冒陶渊明的名义发布的。
陶渊明有哪四句诗句表示读书不用功的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但现代我们往往只是摘取其中一句 “读书,不求甚解”殊不知五柳先生原意并非如此。却看整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一要义是“好”也就是说必须博览群书。只有做到爱好读书,才有资格套用先生此句。
其次,“不求甚解”四字在先生的语意中并非可以独立使用的,先生原意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达到会意则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这种读书的境界也不是我们小辈平时读书所追求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每每能抽出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实属不易了,更不用说读大部头的经典。现代大多数人喜欢读“快餐文化式”的《读者》《哲思》之类。因为这种文章实在是可以追求“不求甚解的”。文字冲击带来的快感一闪而过,什么也没留下。但是经典诵读得花很多时间去咬文嚼字,去慢慢赏析字里行间给你带来的韵味,如果追求“不求甚解”那么估计只了解到文章大致意思,完全没有吸取到文章的精华。先生在“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中提到“会意”,我认为这是“不求甚解”的基础。“会意”在我看来是读书最难的地方。只有达到一定的语言功底,你才能“会意”。同时这也再次应证先生一开始提到的“好读书”。总言而之,真正的读书人一则要“博览群书”,二则要“求甚解”。以上供参考。
陶渊明的古诗十首
一、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原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二、魏晋·陶渊明《饮酒 其五》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三、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二》
原文: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四、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一》
原文: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五、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原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六、魏晋·陶渊明《饮酒·七》
原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
秋天的菊花颜色美好,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把菊花泡在酒中,使我遗弃世俗的心情更为遥远了。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七、魏晋·陶渊明《四时》
原文: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译文:
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八、魏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原文: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着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九、魏晋·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原文: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十、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八》
原文: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②在人境③,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④?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⑤佳,飞鸟相与⑥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⑦。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②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③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④尔:这样。⑤日夕:傍晚。⑥相与:相伴。⑦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辨,辨识。
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杂诗》12首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其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十二∶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移居二首
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挽歌诗三首
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移居二首
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挽歌诗三首
其一∶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杂诗》12首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沈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其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十二∶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二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
我是刚复制粘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