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古诗文大全

成语“奋不顾身”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

  【奋不顾身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传》:”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旧唐书卷七十六太宗诸子传蒋王恽传》:“遂能奋不顾身,率先唱义,虽英谋未克,而忠节居多。”

  释义:指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奋不顾身成语故事】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着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兵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夏天,太史令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武帝则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却听说他投了降,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愤怒万分。朝中大臣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匈奴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关进了大牢,施行“腐刑”。

  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李陵

成语“奋不顾身”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