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但是你知道这个“风”字是什么意思嘛?不知道不要紧,因为学术界对它的解释至今也众说纷纭。主流有3种解释版本,一起来看看。
“风”的本义是“自然界中的空气流动”,引申为风俗、风气、风声等,古人认为音乐对人有教化作用,风又有了民歌、民谣义,于是有了采风一说,即收集地方民歌。之后民歌又成为一种诗歌形式,于是“风”又成为一种文体。
以现代汉语的眼光来考察,“风”“马”“牛”是三个并列的名词,这三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事物间毫无关系”这个引申义的呢?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
——《尚书·费誓》
“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
——《史记·鲁周公世家》
“风马牛不相及”与“马牛其风”语意是否相承?
继续考证。
“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左传·僖公四年》
这就是我们在古籍中,我们能找到的最早出处。马和牛是什么,我们都明白,问题就出在“风”上了。但是这个“风”是什么意思,今人搞不明白,古人有定论吗?毕竟,他们的生活年代,距离出典时代可比我们近得多。
抱歉,没有。
“风”通“放”
西晋杜预的《左传》注中,把“风”注释为“风逸”,“风”、“逸”同义连文。
“‘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齐楚相隔辽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能互入境内”。
——《成语熟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
“‘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虽马牛放逸,也无从相及。”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册》
“牝牡相诱谓之风”
这是比较流行的解释,本自东汉的服虔或贾奎。意谓齐楚两国相隔遥远,纵使马和牛因牝牡互相引诱而追逐奔跑,也不会跑入对方境内。
“兽类雌雄相诱叫做‘风,马与牛不同类,不致相诱。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辞海》
“风: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头。双方相距很远,马、牛发情也不会碰到。”
——《汉语成语词典》
“风,指牝牡相诱。”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
“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依孔颖达说)。风,放,指牝牡相诱,这是譬喻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
——王力版《古代汉语》
有的学者对“放”的注释甚至解释为“‘风’‘放’也,指牝牡相诱。”意思是说,这是马牛走逸的原因。
风向
这个版本说,牛和马遇到风就会开心地走起来,牛喜欢顺风走,这样耕地省力;马喜欢逆风走,这样跑起来鬃毛飞扬,十分酷炫。因此同样的一阵风吹来,两兽会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记俞文豹有云:‘牛马见风则走,牛喜顺风,马喜逆风,南风则马南而牛北,北风则马北而牛南,相去遂远,正如楚处南海,齐处北海也,故曰不相及。此说优于杜注。"
——[明]周梦旸卷四“风马牛”条
明张存绅《雅俗稽言》卷二十四也记述了俞文豹的这一说法。
“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
——[清]吴楚材《古文观止》
古代邻国之间常有以寻找走失的马牛为借口侵犯对方的事。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中说‘往刍或来牧之类常常是战争开衅的原因。”正因为有此惯例,搜寻走失的马牛才可成为入侵的借口。《管子·侈靡》中讲述帝喾之时天下安宁无事的情景时说:“牛马之牧不相及,人民之俗不相知,不出百里而来足。故卿而不理,静也。”将放牧时牛马不越入对方地界作为安宁的象征,这从反面说明了马牛相及常常引起争战的现实。看来不论古今,战争都要师出有名,套路也是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晋朝,杜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