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大人见识力量与众不同者,皆从庇人而生;若徒庇于人,则终其身无有见识力量之日矣。
2、大人者,庇人者也;小人者,庇于人者也。
3、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4、人来得书,时正入山,故喜而有述,既书扇奉去矣。
5、学者但恨不能疑耳,疑即无有不破者。
6、中夫聪明异甚,真是我辈中人,凡百可谈,不但佛法一事而已。
7、夫道本中庸,苟毫厘未妥,便是作怪,作怪即谓之妖。
8、一身漂泊,何时底定!昨为白下客,今日便为济上翁矣。
9、若来,不可带别人,只公自来,他人我不喜也。
10、朝廷之法:死有死律,军有军律,边远充军有边远充军律,口外为民有口外为民律。
11、克已者,无己也。无己可克,故曰克己。
12、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
13、盖世人爱多事,便以无事为孤寂;乐无事,便以多事为桎梏。
14、世间万事皆假,人身皮袋亦假也。然既已假合而为人,一失诚护,百病顿作,可以其为假也而遂不以调摄先之,心诚求之乎?
15、往者布施,尽是佛光,信受保不虚者。
16、今年不死,明年不死,年年等死,等不出死,反等出祸。
17、老人肚肠能有几许,断而复续,徒增郁抑,何自苦耶!
18、心即是境,境即是心,原是破不得的,惟见了源头,自然不待分疏而了了在前矣。
19、知止其要矣,致知其功矣,此大人之学所以难在于知止也。
20、关门闭户,着书甚多,不暇接人,亦不暇去教人。
21、是故大学之道,终归于至善之止,而以知止为极功,得止为效验云。
22、若无乡贤,又无名宦,则载流寓之贤,亦足以重此邦。则如生者,虽不敢当说法之教主,独不可谓流寓之一贤乎?
23、既无加损,则虽欲辞圣贤而不居,让大人之学而不学,不可得矣。然苟不学,则无以知明德之在我,亦遂自甘于凡愚而不知耳。
24、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
25、是故有弃官不顾者,有弃家不顾者,又有视其身若无有,至一麻一麦,鹊巢其顶而不知者。
26、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27、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羡于唐、虞之隆也。
28、既有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则无凭,虽惜才,其如之何!
29、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
30、先务者,亲贤之谓也。亲贤者,知贤之谓也。自古明君贤相,孰不欲得贤而亲之,而卒所亲者皆不贤,则以不知其人之为不贤而妄以为贤而亲之也。
31、祗此一书耳,终身之交在此,半路绝交亦在此,莫以状元恐吓人也。世间友朋如我者绝无矣。
32、然今世要未能作此者,所谓学从信门入是也。
33、大抵今之学道者,官重于名,名又重于学。
34、舍稳便,就跋涉,株守空山,为侍郎守院,则亦安用李卓老为哉?
35、己处彼,两得其当,纷纷之言,自然冰释。
36、其人品之高,心术之正,才力之杰,信足以自乐,信足以过人矣。
37、非恭敬之未易言也,以恭敬之未易知也。
38、我以自私自利之心,为自私自利之学,直取自己快当,不顾他人非刺。
39、每从而反之曰:吾之所少者,万物一体之仁也,作恶也。
40、内不见己,外不见人,无美于中,无丑于外,不背而身不获,行庭而人不见,内外两忘,身心如一,难矣,难矣。
李贽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