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蒋鹿洲吗
《嵊联遗存》格言金马祗为身累;清泉白石尽可怡情。
——?王瑶【注】王瑶(504~578),字道良金庭,王羲之七世孙。
博通坟典,长于词翰,僻嗜林泉,无心仕进,撰兹联为誓。
见《金庭王氏族谱》。
痴云蔽岳行人远;淫雨摧花白发生。
——宋?姚镛【注】姚镛(1191~1271
),字希声,号雪篷,又号敬庵,嵊县晋溪人。
嘉定十年进士,吉州判官。
以平寇擢守赣州。
绍定间忤帅臣陈子华,贬衡阳,撰兹联。
见周密《浩然斋雅谈》。
试看朱绂方来日;正是黄粱未熟时。
——明?卢鸣玉【注】卢鸣玉,字君式,居邑东隅。
崇祯丙子举人,庚辰登进士。
孝子。
尝叹曰:“国事至此,吾有老亲,当灌园撷蔬为甘旨计,毋贻母忧也”。
观政归省,口占兹联。
至邗江母卒,以不及面为恨。
见民国《嵊县志》卷十六。
愿持白节酬君父;莫玷污名累子孙。
——明?王禹佐【注】王禹佐(1590~1636),字之益,嵊城人。
天启元年恩贡,除保定府通判,分驻居庸关,司昌平三区。
崇祯九年移镇昌平州,清兵入关,与其子王国宣守城不屈,双双殉难。
谥“节愍”。
县城大有弄有王节愍公祠。
见《剡溪王氏宗谱》。
关节一毫无地入;公平两字有天知。
——清?徐匡居养无殊蓬户日;担当恐负秀才时。
——清?徐匡五斗米可以有为,倘为身家,安得人呼父母;一文钱不容苟取,若朘膏血,岂非自食儿孙。
——清?徐匡【注】徐匡,字汉衡,嘉定人。
举人。
康熙四十三年知嵊县,任五载。
催科不扰,讼减刑清,民皆赖之。
善赋诗,每公事至乡,过山水佳处即豪吟寄志,铭联于柱自警。
以上三联见民国《嵊县志》卷十。
消磨岁月书千卷;啸傲乾坤酒一壶。
——清?徐仲瑜【注】自题梯云书屋联。
徐仲瑜(1866~1939),字明泽,嵊县藏岗村人。
秀才。
王金发从之学。
有《盛世元音》《步月庐》手稿。
愁心雨滴碎;诗梦水惊回。
——清?王芝生【注】王芝生绍祥梦中得联,共讶为不祥,未几果卒。
见徐仲瑜《步月庐》手稿。
王芝生(1828~1866
),王景章子。
生于湖南零陵县署。
年十五回嵊。
邑廪生。
能文工诗,为月楼吟社祭酒。
竹篱茅舍梅三百;流水空山鹤一双。
——清?邢籀青【注】邢籀青洪书梦中得联,醒而不解,余曰:“君得母,和靖先生后生耶
”见徐仲瑜《步月庐》手稿。
治家在米盐以外;择友于直谅之间。
——民国?郑午昌煎茶煮饭扫地洗衣,自家有力自己做;学佛读书养花作画,终日如痴终日醉。
——民国?郑午昌暂可莫言当世事;不问行禅与坐忘。
——民国?郑午昌【注】郑午昌(1894~1952),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斋名鹿胎仙馆,嵊县长桥人。
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
着有《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全史》等。
以上三联见郑午昌原作。
家从债积知钱贵;人到孤零感父恩。
——钱义余【注】钱义余(1905~1990),嵊县长乐人。
1930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
服务于新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接桥梁建设工程。
后任厂长。
1958年任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总机械师。
晚年居杭州,为杭州退休工程师协会主要成员,爱好诗词,主持嘤鸣诗社。
忧父早逝,作斯联。
着有《西园吟草》。
世无豪杰与共饮;室有妇稚亦天真。
——胡兰成千载知己在史笔;一鉴江山传谦真。
——胡兰成花开今岁信;月照前生情。
——胡兰成【注】胡兰成(1906~1981),字蕊生,嵊县胡村人。
撰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受汪精卫夫妇赏识。
1940年任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政务次长、兼《中华日报》总主笔,后改任行政院法制局长。
1944年至汉口接管《大楚报》。
1950年经香港到日本。
1957年被台湾中国文化学院聘为教授,前往讲学。
着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战难,和亦不易》《禅是一枝花》等。
以上三联见台北薛仁明博客,胡兰成原作。
题赠行楷对联墨蛟飞上剡藤滑;苍璧碾成官焙香。
——宋?陆游【注】款:何绍基。
原句应是“墨蛟飞下剡藤滑”。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湖南道州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咸丰初为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
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以书法名天下。
见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202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赠吴德卿临流玩一天水月;启户见万里江山。
——明?杨秘图【注】杨秘图,名珂,字汝鸣,余姚人。
尝居秘图山,自号秘图,为阳明先生弟子。
善书法,有晋人笔法。
尝游台荡过三界,览始宁城隍庙,见吴德卿(名子乐,善擘窠书)题匾,心折之,诣门造访,盘桓二月,临行赠此联。
见《始宁吴氏宗谱》。
赠钱瀛救母能刲股;诚心可感天。
——明?王洪【注】钱瀛(1412~1488),字宗贵,嵊县琼田人。
读书知礼,天性孝谨。
母周氏久病不痊,瀛割股配药以进,服后病愈。
邑令许岳英嘉其孝行,赠匾“孝感”,悬于中堂,南畿王洪撰斯联。
见《钱王后裔在嵊州》第三辑。
题王顿宅石上种菖蒲,硬生根蔓;风前燃蜡烛,聊护烬光。
——明?徐文桥【注】此余姚名士徐文桥题王顿宅柱石联,高其清幽,亦怜其光景之凄也。
王顿(1505~1571),明代华堂人,读书知大义,尤娴礼节,天性廉洁,名士皆乐与之交。
见《金庭王氏族谱》。
赠石楼论交待续金兰簿;招隐行乘剡曲舟。
——清?吴熙载【注】篆书对联,款:石楼先生正之,熙载吴廷扬。
吴熙载(1799~1870),初名廷扬,又字让之、攘之,江苏仪征人。
诸生,为包世臣入室弟子。
善各体书,尤工篆、隶。
篆刻自成面目。
见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0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赠徐森仁罗浮雪月梅花梦;湘浦芝兰芳草思。
——清?杨乃武【注】篆书对联,款:森仁兄大人正可,子勋杨乃武。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家喻户晓。
案发前杨曾赴嵊县藏岗村访徐森仁,留此墨宝。
徐国兆藏。
预赠友人入泮此日龙门初变化;他年麒阁焕勋名。
——清?徐仲瑜【注】见徐仲瑜《步月庐》手稿。
赠美人神凝湘浦三秋水;鬓统巫山一段云。
——清?徐仲瑜【注】见徐仲瑜《步月庐》手稿。
赠徐仲瑜万里江山来眼底;四时风月助吟情。
——佚名【注】行楷对联,款:长洲贝蕴章。
贝蕴章,字达夫,江苏长洲县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浙江寿昌知县。
着有《琴鹤堂印谱》。
徐小波藏。
赠芝庭剡水扁舟四围明月;石林孤馆万本乔松。
——清?欧家廉【注】行楷对联,款:芝庭先生大雅属,顽夫弟欧家廉。
欧家廉(1869~1925),广东顺德人。
清光绪甲午恩科进士。
历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湖南道监察御史。
工书法。
1922年总纂《顺德县志》。
见香港淳浩拍卖有限公司2022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书法对联周鼎商彝见蝌蚪;剡藤蜀茧照松烟。
——清?傅淦【注】傅淦(1844~1922),字笠泉。
当代史学家傅斯年祖父。
同治十二年拔贡。
少有才名,博通经史,工诗书画,且精医术,擅武艺。
见《元明清民国老对联》。
篆书对联子猷泛舟求安道;微之鸣世亚乐天。
——清?李准【注】款:甲戌十月李准。
嵌名联,共嵌四个人名。
上联的子猷是书圣王羲之之子,安道是雕圣戴逵,王曾雪夜访戴。
下联的微之是唐代诗人元稹,乐天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后期与权贵同流合污,文学史上虽有“元白”之称,但成就赶不上白居易。
李准(1871~1936),字直绳,号默斋,四川邻水县人。
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兼巡防营统领。
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隐居天津,以研究古篆字鬻书为生。
招牌对联薛涛新裁光迷五色;剡溪美制艳夺三春。
——佚名【注】旧时文具店联。
招牌对联虽无刘阮逢仙术;只效岐黄济世心。
——佚名【注】旧时药店联。
含两个典故。
东汉剡县刘晨和阮肇同上天台山采药遇仙,半年后返乡,人世间已经历七代。
传说远古岐伯与黄帝讨论医术,《内经》谓“岐黄之术”即指医学。
行书对联耕我心田,不虑尧汤水旱;出人头地,惟读孔孟经书。
——清?尹纯【注】款:巢云尹纯时年七十有一。
徐国兆藏。
赠吕寿名不向上天求富贵;却从平地作神仙。
——清?张鸣皋【注】篆书楹联,款:岁在壬午初夏,松云张鸣皋。
张鸣皋,字松云,甘霖镇东张村人。
工书法,精岐黄,好施药饵,人咸德之。
吕寿名藏。
体质如浑金璞玉;襟怀犹霁月光风。
——佚名【注】楷书楹联,无款。
吕寿名藏。
赠屠镜人自谓心无不平事;惟忧世有可怜人。
——清?曹鸿勋【注】此民国嵊县县长罗毅书赠江东村秀才屠镜人书法对联。
罗毅,字叔弘,湖南郴江人。
民国廿一年九月,随浙江省民政厅长吕遽孙来嵊视察,慕剡中山水,乞充嵊县县长,十月莅任。
赠丁煦堂苍藤翠壁疑无路;野花闲草各自春。
——民国?王石【注】行书对联,款:煦堂先生法家教正,硕夫王石书。
煦堂,即丁旭,又名谷音,嵊县苍岩人。
善书。
筑适庐,设诚明斋眼科诊所。
徐国兆藏。
诚意济人春不老;明心祛障日重光。
——民国?俞知鉴【注】行书对联,款:谷音仁弟雅属,俞知鉴撰赠。
俞知鉴,新昌五都人。
秀才。
孝子。
工书,以左书大草着称。
鹿山吟社成员。
徐国兆藏。
婆心参仝仙人秘;佛眼慧寂日月光。
——民国?冯易清(翊) 【注】行书对联,款:谷音先生医家惠存,冯易清书。
徐国兆藏。
赠德庐主人仲宣胸中有书万卷;长康家里惟画一橱。
——民国?商笙伯【注】行书对联,款:德庐主人正之,商笙伯年七十五。
商笙伯(1869~1962),名言志,号安庐,长乐镇人。
清光绪三十二年任江西省湖口知县,曾为张香涛幕僚。
辛亥革命后居沪,专研国画。
解放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国画院画师。
见上海天衡拍卖有限公司202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行楷对联嘉木随时皆入画;好山无面不当窗。
——佚名【注】款:张味真书。
王子懋藏。
草书对联曲水当轩绕;屏山抱屋围。
——民国?丁旭【注】款:辛未春丁旭。
徐国兆藏。
楷书对联山色且遥观,千岩竞秀皆图画;水声还静听,万壑争流亦管弦。
——民国?丁煦堂【注】款:甲戌夏丁煦堂。
徐国兆藏。
楷书对联稻秧正青白鹭下;桑椹烂熟黄鹂鸣。
——佚名【注】款:晚香庄主人裘保彝书。
徐国兆藏。
楷书对联闲吟得句书蕉叶;酣醉停杯剪烛花。
——佚名【注】款:剡艇裘保彝书。
徐国兆藏。
赠延卿绿尊红袖诗人舫;铁版铜琶学士词。
——民国?屠兆朋快乐在于心情于2022-9-1 00:45补充以下内容:【注】行楷对联,款:延卿仁兄大人雅属即正字,古凤屠朋。
尹向东藏。
赠金宪章花放无人处;诗题有酒时。
——佚名【注】篆书对联,款:宪章二兄雅属,若园王孝检。
金宪章,崇仁人,“海上巨商”金禄甫之子。
王孝检 (1878~1968),字邈达,号若园,白泥墩人。
博通经史,尤精《周易》。
早年就读于杭州紫阳书院,尊父命弃儒从医。
27岁在家乡行医,后至沪、杭,医名渐着。
1919年,在嵊县开办芷湘医院,自任院长。
着有《汉方简义》。
徐国兆藏。
赠祝三黄流可以用亭;彤弓乃为求贤。
——民国?王邈达【注】篆书对联,款:祝三仁兄大雅之属,若园邈达。
自题多情多义多儿女;不佛不仙不圣贤。
——民国?王晓籁【注】王晓籁(1887~1967),名孝赉,号晓来,嵊县白泥墩人。
岳父楼映斋。
光复会会员。
1927年策动闸北保卫团响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推为商界代表,任上海临时市政委员会主席委员。
后历任上海市商会理事长、全国卷烟税局局长、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
在上海广收门生,为“海上闻人”。
王多妻妾,有子女30人,人称“多子大王”,民国三十年撰此联自嘲。
见《嵊县文史资料》第八辑《王晓籁传略》。
赠企泉扶义日汲高;追颉天槎杪。
——民国?王晓籁【注】行书对联,款:企泉仁兄属,王晓籁。
见楚浩《官为轻,民为重
“海上闻人”王晓籁的文化情怀》。
赠楼景辉无尽波涛归学海;长春花木在词林。
——佚名【注】行书对联,款:景辉先生雅属,王晓籁。
楼景辉(1846~1923),字映斋,嵊县楼家村人。
清末任宁波纸行经理,后至上海创办锦华丝厂、萃华茶栈,在萧山合资办通惠公纱厂、合义和纱厂。
创办钱江、乍浦商轮公司。
见楚浩《官为轻,民为重
“海上闻人”王晓籁的文化情怀》。
赠金沅芗玉德金声寓于石;明窗大几净无尘。
——佚名【注】款:沅芗先生属书,徐生翁书。
金沅芗(1904~1984),又名金友生,嵊县实业家,金禄甫长孙。
曾先后开办过茶厂、蚕厂、酿造厂、织布厂,经营过银行信用社有关金融业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创办锦源丝厂,“金鼎牌”蚕丝享誉中外。
1951年出走香港,寄身寺院,研读佛经。
徐生翁(1875~1964),绍兴人。
一生以鬻书画为生,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以布衣终天年。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
题怀婴托儿所不独亲其亲子其子;何必尔为尔我为我。
——民国?王晓籁【注】20世纪30年代,王晓籁回故里,以巨资购绍兴东湖陶氏别业,设怀婴托儿所,撰联并书横帔“一视同仁”,一时成为越商提携同道、济世扶困的共语。
题金家施粥厂同是肚肠,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佚名【注】崇仁金禄甫(1886~1923)从补鞋匠成为“海上巨商”后,致富不忘济贫,晚年返乡后接管由父亲金昌运创办的“金氏养老堂”,收养孤寡老人;创办“因利局”,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给贫困者。
每至隆冬季节,开办规模盛大的施粥厂,布施附近饥民。
见《嵊讯》第十九期《书民初巨商金禄甫先生二三事》。
题黄胜堂百草园赤脚深山一园春色;遗产宝库百草活人。
——民国?张士楷百草园新金匮记;千秋人起李时珍。
——民国?张士楷题桑竹桃橘四园春霞蒸桃秋金铸橘;好竹香笋稀桑眠蚕。
——民国?张士楷夹水桃花修竹外;环洲橘树翳桑中。
——民国?张士楷【注】以上见《张士楷诗集》,2005年刊。
赠张味真池上鸣琴游鱼出听;林间宴坐百鸟衔花。
——民国?马一浮【注】张味真(1882~1967),名冶,石璜新沃人。
清末秀才。
善诗词文赋,尤擅七弦古琴与琵琶,所抚古琴乃朱熹旧物,琴背铭有“晦庵”二字。
1952年,因挚友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马一浮邀请,携眷赴杭州任文史馆馆员职。
浙江省成立文联,被推举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赠侠壮梅花气骨;香草风流。
——民国?钱师廉【注】款:侠壮仁兄有送,师廉。
钱师廉,字味葭,号味竹居士,嵊县长乐人。
举人。
曾为阳山学堂国文教员。
善墨竹,能书,精篆刻。
赠一月先生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识得读书头已白;远取诸物反求诸已,之于至善火纯青。
——民国?一月【注】一月先生撰,谢冠生书。
见《嵊讯》。
赠马寅初枳棘成而刺;担黎食之甘。
——郭沫若【注】马寅初(1882~1982),嵊县浦口人。
着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
着有《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等。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人。
着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赠某报秉直笔而匡时,忍看五大部洲,终不脱野蛮专制;凭良心以立论,渴望中华民族,早同赓真正共和。
——民国?谢震赠汪医师施抢救人,着书传后,更喜玩虫鱼花鸟,都教畅遂生机如君者,为大慈善家,亦真快乐派;倦游息影,借寓养疴,度讲求内服外治,窃愿潜攻医学于我乎
订金兰雅宜,占桃李春风。
——民国?谢震赠竞雄女校极平等时期息争竞;真文明社会无英雄。
——民国?谢震【注】校在上海,以秋瑾之号“竞雄”为名,由革命党人王金发、姚勇忱创办于1912年7月。
1913年春,秋瑾莫逆之交徐自华任校长。
以上见《先烈谢震遗着》。
赠金文镛书学杨大眼;文法古尖灵。
——民国?宋澄【注】宋澄(1894~1973),即宋洪波,嵊县甲秀坂人。
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六军一师上校参谋主任。
1933年任第八军少将参谋长。
1938年调任军委会少将参议,未赴反乡,以习书赋诗为娱。
1958年入狱。
1973年病死狱中。
见《嵊讯》。
赠尹桂芳桂子香飘怡红院;芳名永暎汩罗江。
——田汉【注】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
着名剧作家。
兹联称赞越剧艺人尹桂芳在苏青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屈原》两部戏中,成功塑造了贾宝玉和屈原的艺术形象。
尹桂芳藏。
呈朱西宁隐隐王气杂兵气;迢迢文星是客星。
——胡兰成【注】民国六十五年(1976),胡兰成自华冈迁居朱西宁家隔壁,撰此联以赠。
朱西宁(1926~1998),原名朱青海,江苏宿迁人。
曾就读杭州国立艺专。
后投笔从戎,1949年随军去台湾,先后任陆军上尉、上校参谋等职。
为台湾文坛蜚声海内外的着名作家。
见胡兰成《闲愁万种》上卷之《幽怀记》,长安出版社,2022年。
庆吊类庆贺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
——《新华日报》社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合贺【注】抗战期间,马寅初公开发表演讲,严正抨击蒋介石政权的战时经济政策,因之被捕关押在贵州息峰集中营。
1941年3月30日,重庆大学商学院学生借庆祝马寅初六十寿辰,掀起了着名的“祝寿运动”。
贺升平歌舞台开馆升平世界倒也清雅;歌舞场中还是的笃。
——民国?竺鸣涛【注】1919年冬天,开元人周麟趾率“小歌班”男班四十余人三进上海,在海宁路新疆路口重建华兴戏院,更名升平歌舞台。
竺鸣涛(1896~1969),字明道,竺绍康之子,嵊县灵鹅人。
曾留学日本,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历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高级参谋及第二、三处处长,第三厅总务处长,浙江保安处长兼保安副司令,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后任“经济部”顾问。
贺宋添龄先生九十寿矍铄堪羡颁白叟;弯弓始壮楚邱生。
——民国?宋洪波寿味真八十联牙琴愧听,韩马许前,风义平生半师友;殷裸是将,商芝可罢,人文安养寿湖山。
——民国?张士楷九十寿联剩记仙长花果换;时娱鹤老子孙归。
——民国?张士楷【注】以上三联见《张士楷诗集》。
寿吉田七十生辰大人德同小儿戏;今岁花开去年枝。
——胡兰成【注】吉田茂(1878~1967),日本前首相。
其前半生为外交家,以亲英美而干涉中国内政而闻名。
后半生,以坚毅而充满智慧的表现就任五次首相,长达7年之久,是日本战后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巨人之一。
见薛仁明编《天下事,犹未晚 (胡兰成致唐君毅书八十七封)》,尔雅出版社,2022年。
贺婚贺吕凤至纳妾鱼门跃浪谈孙子法;金屋藏娇祝太公年。
——民国?吕调令【注】吕凤至,字景陛,嵊县雅安人。
咸丰十年(1860)生。
光绪十五年武进士。
为营团守备,浙闽全省提塘守备。
年六十七纳妾,生一女,今居甘霖镇。
吕调令,又名乔至,吕凤至族弟,北京高等警官学校毕业。
曾任北伐军第八军六师军法处长、常山县公安局长。
见民国《嵊县志》。
贺刘曾两姓连姻刘阮入天台,正逢月夕花晨,有约神仙成好会;曾颜游洙泗,方拟升堂入室,莫因粉黛误操修。
——民国?郑煜卿【注】郑煜卿(1873~1939),字寅,晚年自号求实斋老人,湖南邵东县人。
秀才。
塾师。
着有《求实斋文集》《求实斋诗撰对联集》。
赠何阆仙君哲嗣东初与张女士结婚设保姆传习,禀婚礼改良,阿翁姑算是绍属新学界初祖;化儿女痴情,作英雄侠气,小夫妻勉为中国廿世纪伟人。
——民国?谢震贺黄干警察所长与袁湘卿女教员结婚女担教育,男任治安,今夕订同心,同尽本乡义务;结自由婚,行文明礼,公堂成好事,好为中国新民。
——民国?谢震贺陈君与某女士结婚国事漫萦怀,难得好逑逢淑女;人生且行乐,恰宜元夜结新婚。
——民国?谢震绮席笙歌皆大欢喜;璇闺琴瑟真正共和。
——民国?谢震客到酒初浓,鹦鹉能歌金缕曲;月圆花正好,嫦娥应妒洞房春。
——民国?谢震婚联百年美眷谐今夕;两地相思诉昔时。
——民国?谢震由来好事多磨折;毕竟良缘难解分。
——民国?谢震应知并枕难成梦;闲话双星未渡河。
——民国?谢震【注】以上见《先烈谢震遗着》。
哀挽挽嵊县知县严思忠如公无恙,携斗酒从之,相与寻鹅史书楼、鹿郎亭埭;怆我此行,掉扁舟归也,忍再读青枫祠记、黄绢碑文。
——清?朱彭年【注】同治九年二月,嵊县知县严思忠,为天台一庞姓发疯剃发匠所杀,并杀一女一妾。
时富阳朱彭年莘潜主纂《嵊县志》,挽以联,皆用剡中故实。
见胡君复编《古今联语汇选》(四)。
挽嵊县知事石治棠伟哉公
殆衡岳降灵乎,溯壮岁投笔从军,是入关景略,是杀贼修期,是平苗孔镛,是磨楯荀济,尤莫若烽火倥偬,是杜老吟诗,每饭不忘君父,廿年巾需次宦途,浩浩落落其襟期远出风尘,别无长物,只玉华留剰一编,挂帆自镜水飞来,怀刺灭正平之宇,奉舆无潘岳之亲,刚看竹马欢迎,喧传郭汲,待使君判事余闲,好向子猷桥畔,仲若堤边,分付奚奴拾佳句;悲夫民
其云霓失望矣,自我侯下车莅治,如刘宽用刑,如信臣折狱,如萧何约法,如张汤剔奸,更欲为士林培植,如文翁化蜀,有心计及膏油,数日前叨陪讲舍,恳恳勤勤于吾辈洞开肺腑,如此好官,在剡川未竟两月,飞舄傍君山归去,王褒废蓼莪之章,惠连杳池塘之梦,可奈芦帘步韵,盼断孟光,闻此日噩音递到,忍从九嶷峰头,三湘江上,凄凉故国远招魂。
——清?马履鉴(照青)苗狼凯唱已廿余年,游宦寄孤身,诗咏玉华,共识曼卿是仙吏;竹马欢迎才五十日,与公惟一面,琴停剡水,徒教王粲泣遗碑。
——清?章毓才(啸修)【注】章毓才,剡山二戴书院掌教。
诗学有渊源,昔桂华,今玉华,异曲同工千秋绝唱;素心如冰雪,家湘水,官剡水,名儒仙吏两地传人。
——清?张肇东(杏春)公此来民社所关,闾俗采风,不为半江鲈鱼来;今而后吟魂如在,青松江树,好寻一幅画图山。
——清?屠兆鹏(乔云)【注】屠兆鹏,字古凤,号乔云,晚号了道人,嵊县禹溪人。
廪生。
究心六书,工诗文,擅画竹。
公多诗兴,待来春判事余闲,携斗酒双柑胜迹好寻戴仲若;生抱穷愁,叹半世宦途坎坷,知独醒人醉心期可诉屈灵均。
——清?赵荣恩(苇香)【注】赵荣恩,即赵树诚,嵊县桃源乡人。
清末诸生。
鹿山吟社发起人之一。
光绪十八年重建迎恩亭。
着有《宾主集》。
天姥云边,剡溪月下,知我公清梦频游,讵缘积牍心劳一病,负名山竟尔玉华成绝笔;郢中雪白,江上峰青,问旧侣招魂何处
此后荒城洒泪三生,寻片石谁从岳麓证前因。
——清?郭庆嵩(兰余)【注】郭庆嵩,嵊县石砩人。
鹿山吟社发起人之一。
南社社员。
曾任民国《嵊县志》分纂。
字数超出最大允许值,有删减
汪庆誉的个人作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
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
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
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
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
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
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
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
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
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
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
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
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
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康熙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
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
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
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
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
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
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
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
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
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
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
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
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
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瓷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
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
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
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
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
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
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
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
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瓷器的鉴定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嘉、道时期 1、嘉、道时期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
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 轻微的“波浪釉”。
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
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 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以一层白粉料质,然后再在白粉上面绘以青花花纹图案,最后施釉烧制。
堆粉青花的纹饰凸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具有立体感。
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于康熙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而到嘉、道时期才比较盛行。
4、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
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成为比较死板的图案式,写意画较少。
道光日才能将名人书画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画出五、六个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致殊绝。
5、绘画题材主要有:云龙、云凤、龙凤、三羊、狮球、花鸟、花蝶、草虫、花卉、四季花(壮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勾连、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婴戏图)、风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寿字、御句诗等多种文字装饰。
6、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
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最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
7、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
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
8、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开光、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方法,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9、器物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器物增多。
属于瓶、尊等大型立体器物比较少了。
此时出现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10、由道光时开始出现了作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两件将军罐、两件花觚)俗称“五大件”。
11、嘉庆、道光款识形式;①官窑年款是“大清×× 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
②民窑器物,多数无款,书写年款的只是极少数。
其形式为“大清××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或“× ×年制”四字楷书款。
③慎德堂为道光窑,以三字直款为佳。
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
民窑还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恒堂”,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
④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成化时期的年款。
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划 “成化年制”的“豆于款”(即刻划年款后,用酱釉施在款上,形如豆干状),在哥瓷铁花器物上,多是这种“豆干”款识。
咸丰到宣统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
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
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
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
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
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
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
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
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
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
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
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
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
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
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
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
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望采纳
瓷器鉴赏论文
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
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康熙瓷器的鉴定: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
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
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
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
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
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
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
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
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
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
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
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
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
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瓷器的鉴定: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
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
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
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
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
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
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
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瓷器鉴定: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的鉴定: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
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 轻微的“波浪釉”。
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
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 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以一层白粉料质,然后再在白粉上面绘以青花花纹图案,最后施釉烧制。
堆粉青花的纹饰凸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具有立体感。
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于康熙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而到嘉、道时期才比较盛行。
4、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
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成为比较死板的图案式,写意画较少。
道光日才能将名人书画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画出五、六个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致殊绝。
5、绘画题材主要有:云龙、云凤、龙凤、三羊、狮球、花鸟、花蝶、草虫、花卉、四季花(壮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勾连、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婴戏图)、风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寿字、御句诗等多种文字装饰。
6、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
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最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
7、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
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
8、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开光、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方法,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9、器物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器物增多。
属于瓶、尊等大型立体器物比较少了。
此时出现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10、由道光时开始出现了作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两件将军罐、两件花觚)俗称“五大件”。
11、嘉庆、道光款识形式;①官窑年款是“大清×× 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
②民窑器物,多数无款,书写年款的只是极少数。
其形式为“大清××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或“× ×年制”四字楷书款。
③慎德堂为道光窑,以三字直款为佳。
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
民窑还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恒堂”,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
④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成化时期的年款。
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划 “成化年制”的“豆于款”(即刻划年款后,用酱釉施在款上,形如豆干状),在哥瓷铁花器物上,多是这种“豆干”款识。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
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
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
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
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
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
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
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
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
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
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
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
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
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
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
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
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绪中期以后开始盛行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各种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与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威丰时,官窑、民窑的器物大多数的年款是青花或红彩款,以楷书为主,不带边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规整,篆书图章款极为少见。
民窑器大多数无款。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书款。
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
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
宣统官款,有青花、红彩、精彩与墨彩款。
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 无圈栏。
民窑器物一般没有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