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孔子名言故事

孔子的名言和故事有哪些

孔子精通音,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补习费多寡,可享受的待遇都有明确规定:三十而立;交三十两银子只能站着听课;四十不惑:交四十两银子者可发问,直到没有疑问;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银子者可知道明天小考的命题;六十耳顺: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听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上课要躺要睡或者不来上课随你.孔子哲理名言人生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做人格言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匆惮改.不迁怒,不二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巧言乱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礼之用,和为贵.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论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有教无类.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政治格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关于孔子名言的背后故事集锦

孔子精通音乐,深谙画理,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素养。

在齐国,有一次他听到韶乐,赞不绝口,自称“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曲了。

” 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

” 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

” 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

”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

” 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

” 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

” 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的名言和事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名字:Confucius。

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笛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名言背后的故事

相传晚年喜欢读《易》。

《史孔子世家》记载:子晚而喜《易》」以至于「韦编三绝。

」韦,是熟牛皮。

春秋时期多以竹简写书,然后用熟牛皮编连起来,称之。

三,指多次。

孔子反复读《易》,以至于将牛皮绳弄断多次,可见,孔子对《易经》的喜爱和学习、研究的刻苦程度。

有关孔子名言的一个小故事

学而时习之 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一样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

其中的礼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十分繁琐的仪式。

穷人当然说不上这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是炫耀自己财势的好机会。

每逢婚丧大事,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举行礼的仪式。

那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

从小就受到这种古老文化的熏陶,学懂了许多古代的礼,以至连做游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是乐此不疲,并且发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由是,后人把倡导的学说称作“儒家”。


孔子名言故事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