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有关严厉的诗句

关于严格的诗句

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嘛,张老师很严厉的,早晨一进教室总能看见她在一丝不苟的观察所有读书的同学,

老师严厉的诗句

老师严厉的诗句:1、严师出高徒 。

2、教不严,师之惰。

实在写不出第三句了。

形容人严厉的古诗名句

声色俱厉【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

’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恶言厉色【解释】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疾声厉色【解释】疾:急速。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夏日可畏【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

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

’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

赵盾,夏日之日也。

’”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写父母对子女很严厉的诗句有哪些啊

幼学·家教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

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

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

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犹:仍然。

意指疼爱儿女但不能忽视教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父母爱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长远的打算。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

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贤明的人和有识之士教育子孙,总是勉励他们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语;劝导他们正直,而不是从事奸诈;示范他们俭约,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赠送他们以训诫,而不是赠送以财产。

●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枣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无知。

童蒙,指儿童无知的时期。

●今教童子枣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讽:劝告。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不能已:不会停止。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齐:整治。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

异日:日后。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史曲·愿体集》至:最。

●爱之必以其道。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

慈:仁爱。

畏慎:敬畏而谨慎。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贤母使子贤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

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

然:是这样。

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宠爱得太过分,操心得太多,枣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虽说是操心它,其实是恨它。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对子女的宠爱和骄纵正是害了他们。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打是疼,骂是爱。

《醒世姻缘注》指有时候的打骂,实际上是疼爱。

●恨铁不成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借代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感到焦急不满。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父刚:父亲刚严。

母柔:母亲宽柔。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家中没有怒责和鞭打,那么孩子的过错就出现。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宋·王应麟《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加教导,性情就会变化。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苏氏家语》孔子家的儿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儿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益,劝无功。

宋·王应麟《三字经》我教育儿子的,就靠一本经书。

勤奋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儿戏是没有益处的。

●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

《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

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论语·为政》看看他的动作、行为、观察他处理经手的事情,细审他的习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显露出来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

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

《礼记·学记》善于回答别人的问题的人,象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就小声响;重重地敲就大声响。

比喻回答问题要难易适度。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礼记·学记》悖:背理。

佛:通“弗”,不。

“佛”,又作“拂”,相逆的意思。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孟子·尽心上》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如及时雨沾溉万物,有成全道德品质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习的。

●弟子问仁,仲尼答之,人人异辞;盖因事托规,随时所急,譬犹治病之方千百,而针灸之处无常。

晋·葛洪《抱朴子·喻蔽》用针灸治病因不同的病而针不同的穴位,喻孔子教人亦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论语》问同而答异者至多,或因人材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而言及所到地位。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指出《论语》中之所以所问相同而回答不同,是因人施教。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人者。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各因其材:意为都能因材施教。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教学的方法,要依据各人的个性。

●戒之以祸,不若喻之以理;喻之以理,不若悟之以心。

宋·吕祖谦《东莱博义》用祸福来告戒别人警惕,不如用道理来说服教育,使之从思想上明白道理。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

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思想迟滞的人诱导他使他通达,愚蒙不懂的人开导他使他明了。

●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圣人的道理,精深与浅显在本质 上是一致的,但在施行教育的时候,就必须因学生的才而施教了。

●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说明要因材施教。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的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历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所以说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

●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人的资质、工夫、学问各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圣人教人,或因人病处说,或因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

明·吕经野《答学生问阳明良知教人》圣人教人善于针对对方的毛病,不足或偏颇之处而施教,未曾只执着于一种讲法。

●大禹治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性,治水必因其势。

汉·徐干《中论·贵言》大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因治水有功,被舜选取为继承人而成为联盟领袖。

善导:善于疏通引导。

启发引导人必须依据人的心性情怀,治理水利必须依据水的趋向情势。

●教者顺其性之所以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可矣。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性:人的自然质性。

量:容纳的限度。

谓教人应顺着人的资质特性,采取切近的办法去加以深造,达到各人所容纳的限度即可。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宋·张载《语录》教人最难,必须尽力发挥其长处,才不会耽误别人。

●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明·王守仁《别王纯甫序》因人而施教,这才是教学,各人能尽其所长而成材,同样都达到善之目的。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札记·学记》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使他克服缺点和过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札记·学记》教育,就是发扬长处,补救不足。

●教思之无穷,必知其人德性之长而利导之,尤必知其人气质之偏而变化之。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长:长处。

偏:偏颇,偏向。

●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墨子·大取》用深一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深的人,用浅点的知识去教育程度较浅的人,用使其增长的办法对待人的长处,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自尊之处。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明·王守仁《传习录》与人谈论学问,也必须依随对方的才识限度。

●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之通,毋强开其所蔽。

明·洪自诚《菜根谭·修省》善于进行启发教育,就应当依据对方明白事理的逐渐使之通晓,切勿勉强去开导其不能通时之处。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清·魏源《默觚·治篇》教人育才,就是成就对方的长处,去掉对方 的短处。

●夫子循循善诱人。

《论语·子罕》孔夫子善于循序渐进地教育诱导人。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明·洪自诚《菜根谭》批语别人的缺点错误,不要过于苛刻,要考虑他能否接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无可依据。

明·洪自诚《菜根谭》毋过高:不能要求过高。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无可依据。

明·薛瑄《读书录》教人的时候讲的道理过于高深,反而使人无可遵循。

●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

汉·徐干《中论·贵言》要使得言词足以表达其智慧所达到的地步,处事足以适合其性情所习惯的方面,而不要超过其承受的界限而强人所难。

●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深浅,要是不可限以一律。

宋·吕祖谦《与朱侍讲书》气质:指的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在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制约的个性色彩。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天下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有真正的人才。

●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隋·王通《中论·周公》通晓事物的变化而不墨守陈规旧制,那么就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法律;执着一成不变的道理,那么就人会有良善的教育。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明·王守仁《传习录》不可执一偏:不可局限于一个方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悱(fěi):口欲言而不能的样子。

隅(yú):角落。

教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杨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一不能反三,便不再教他。

●闻一以知十。

《论语·公冶长》指学问厚积的人能融会贯通,善于由此及彼。

●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宋·普济《五灯会元》树叶落知秋天到来,从一个事例可推知许多方面。

●君子之教喻也,道貌岸然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弗:不。

强:勉励。

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弄通一切问题。

●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拉开了弓却不放箭,做出跃跃欲试的姿态。

喻教育别人应善于启发,使人能自求自得。

●每进讲,必引经执义,广譬曲谕。

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每逢讲学,必然引经据曲,紧抓住其中之义,多方开导,委婉使人理解。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

《孟子·尽心上》求:探求。

得:得益,领悟。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

明·薛瑄《读书录·教人》启:启发。

端:开始。

●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二 化:指点化生。

强调作学问要靠别人指点开导,但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此才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教在我而自得在彼。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论语》所以,教学在于老师而自求自得则在于学生本身了。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安逸但功效显著,并且受到称赞;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勤苦但功效减半,并且遭埋怨。

●人岂不欲有所能已,要可责之

须求其有渐。

宋·张载《学大原下》人们均有学好某此本领的要求,这怎么能责备他们呢

因而就必须要求循序渐进地教导他们。

●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有德者教人循序而行,先传授小和近的方面,而往后就教授深远和宏大的方面。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常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

宋·陈亮《赋武川陈童子序》少年儿童以记忆背诵为能事,青壮年以学问见识为根基,阅世深的老人则以进德修业为重要。

●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的基本。

宋·朱熹《小学辑说》小学:蒙童学的文字学。

大学:四书五经一类的学问。

刚所幼时如不熟习文字学,则无法凝聚其散漫的心志和涵养其德性,而打下进一步学习儒家“四书”等经典的基础。

●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清·佚名《杜诗言志》卷四纲目:主体部分和分述部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学而》自己学习不觉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学不厌而教不倦。

《孟子·公孙丑上》学习不要厌烦而教人不要倦怠。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诗经·大雅·抑》谆谆:教诲不倦貌。

藐藐:疏远貌。

我不疲倦的教侮你,你却对我的话不以为然。

●教不倦,仁也。

《孟子·公孙丑上》教诲另人不知疲倦,就你得上有仁爱之心了。

●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所得也。

宋·王安石《书洪范传后》做教师的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宋·欧阳修《吉州学记》善于教导人的人,用不知疲倦的意志,达到永久之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学习才知道知识不足;教学,然后知道有困惑;知有不足的地方,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惑,才能互相促进的。

●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

《荀子·大略》壹:专一。

亟(jí):急。

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很快就会有成就。

●大学之法,禁之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工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大学的教学原则,总是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这叫做预(豫)防;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这叫做适时;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叫做合乎顺序(孙与顺同);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这叫做观摩。

贯彻这四个原则,教学就兴旺了。

●教亦多术矣。

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教育也有很多方式,我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呢。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学者》学的人有四点不足,教的人一定要知道。

人对于学问,有的失于贪多,有的失于过少,有的失于过易,的的失于浅尝辄止。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礼记·学记》经讲解而对方 还不知晓,那就应舍掉所讲的东西。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下》昭昭:明白。

昏昏:模糊。

贤德的人,自己彻底明白了,才去把别人教明白。

今天的人,自己还不明白,却想去使别人明白,(怎么能够做到呢

) ●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孟子·万章上》要使先通晓事理的人去启发尚未通晓事理的人,要使先觉悟的人去唤醒尚未觉悟的人。

●欲明人者先自明。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要教人明白事理,那么自己首先要明白画理。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大匠:高明的木工。

规矩:规和矩。

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阐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

●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吕氏春秋·诬徒》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舍:舍弃。

是:这点,这个。

●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嘉言:动听的话。

讲学没有明确的宗旨,即使说得再好,也不过没有头绪的乱丝罢了。

●要教化人,除非从心上教起;要从心上教起,除了读书明理之外,更无他法。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谓教育人要从思想上着手,要教人读书明理。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明·王守仁《传习录》讲授知识不在徒然追求过多,可贵的是精和熟。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清·颜元《总论诸儒讲学》讲授的功夫有限,实际运用却是无限的。

修德·育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专向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活动于六艺之中.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对道义不依从,自己有了缺点不能迅速改正,这些是我感到忧虑的. ●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好:爱好.刚:刚愎自用.蔽:毛病.狂:狂妄.好刚愎自用而不好学习,其毛病是狂妄.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阳货》直:爽直.绞:急切.好爽直而不好学习,其毛病是有急躁.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论语·阳货》信:信实.贼:贼害.只讲信实而不学习,其毛病是有害于事.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论语·阳货》知:同智.荡:放荡.只爱智巧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轻浮放荡.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仁:仁爱.愚:愚蠢.只讲仁爱而不爱学习,其毛病是愚蠢.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荀子·劝学》见:同现,显现.光:通广.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汉·王充《论衡·别论》品德不高尚的人不会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不大的人不会有广博的见识. ●百行以德为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人所有的品行;道德最为重要. ●仁义其教之本乎. 隋·王通《中说·礼乐》教育的根本在于仁义. ●德行之于人大矣枣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 宋·朱熹《学校贡举私议》德行对于人来说可谓重要了,所以古时的老师,没有不是把它摆在首位的. ●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 宋·王安石《洪范传》治:管理.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成德:成全德行.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 清·张履祥《备忘二》德器:道德器量. ●教育之宗旨何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完全之人物:指全面发展的人. ●德行之实事,皆在六艺,艺失则德行俱失. 清·李塨《大学辨业》卷二 六艺:指古时学习的六门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以德育为先。

清·康有为《大同书》应当以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首要的事情。

●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

清·康有为《大同书》养体:养育身体。

开智:启迪开拓智力。

●学必以德性为本。

元·吴澄《草庐学案》从学必须以修炼道德情性作为根本。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礼记·乐记》上:首位。

下:次之。

●以德行为本,文艺为末。

元·郑玉《送唐仲实赴乡试序》文艺:文章技艺。

以道德品行作为根本,而文章技艺是次要的。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

德益进而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进。

清·张履祥《备忘三》业:学问,技能,事业。

著:显示出来。

修:研修完善。

●学生以勤学为务,尤以立品为先。

清·张之洞《札知县蒋楷等充武备学堂稽察委员》立品:确立品质。

先:首要。

●人必受教育,然后乃有知识,知识即势力也。

势力之效用,较金钱为大。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指出知识即力量,人受教育有才能是强者。

●人之愚不肖,亦由智教不备之所致也。

清·康有为《大同书》人的愚昧不贤能,是由于智育教育不完备所招致的。

●善于教育者,必能注意学生之道德,以养成其优美之品格。

否则,仅仅以学问知识授于学生,自谓能其事,充乎其极,不过使学生成一能行之百科全书,或一具有灵性之鹦鹉耳,曷足贵哉。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强调道德教育对于塑造人才的重大作用,指出忽视它,只能造就书呆子和学舌之辈。

●重精神,贵德育。

清·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亦指神志,风采。

贵:崇尚。

●有文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威仪以养其四体,歌舞以养其血气,义理以养其心。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这里程颐提出有利身心发展的五项措施。

●国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

清·梁启超《新民说》这是梁启超新民说的核心。

●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清·严复《原强》当今的人论及一个国家富强的有效之法,认为强壮体魄是其根基。

●学贵以养身健乐为主。

清·康有为《大同书》养身健乐:涵养身心使之健康快乐。

●外国教育,必有体操,所以强其体魄,壮其胆色,养成不畏强敌,不慑雷霆之志,然后内可以清国难,外之以拒强敌。

清·梁启超《论政变与中国不亡之关系》清:清除。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描写老师严厉的句子

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2 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

3 但的眼她是小个子,和她的爸爸一样的小而俊俏。

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着灵动俏媚。

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很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

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

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 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可爱。

她的眼中的光会走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

睛经常充血而且混浊,有时像死人般的停滞不动。

4 今天,我可得好好学习了,要不妈妈回家后,又该瞪大眼珠子了。

妈妈的眼睛很漂亮,黑眼珠长在眼的的正间。

妈妈的左眼睛是专门用来看日本的视剧的,右眼睛是专门看着我学习的,两只眼睛都很记,太累了

要是再长一中眼睛该多好啊

要是再长一只眼睛的话,我就没法偷闲了。

5 吃力地张开眼睛,眼睛失神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似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惶惑和天真的感情在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编出许许多多快乐光明。

6 任老师有一双明亮又会说话的眼睛。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把小飞机拿出来玩儿,不料被任老师看见了。

她用严厉的目光望着我,好像在说:“你手里拿着什么呢

”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赶紧把小飞机收起来,重新专心听讲。

还有一次,下课的时候,我看见地上有张废纸,就随手拣起来扔到簸箕里。

当时,教室里没人,谁也不知道这是我干的。

过了一会儿,上课了,老师发现地上的纸没有了,很奇怪,我一边笑,一边看着老师。

老师发觉了,眼睛弯得月牙似的,微笑着把目光投射到我身上。

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

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7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干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自已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了,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最给力.

有关自律的诗句

1、历览前贤国,成由败由奢。

——李商隐2、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3、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徐九经4、名不可以虚求,贵不可以伪得。

——《袁子正书政略》5、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魏源6、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7、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陈弘谋8、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

——李惺9、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

——《现代国洪河作》10、多行不义必自毖。

——《左传》11、古人有言曰:“大-法小廉。

”大臣能廉,仅得其半。

非廉无以行法,非法无以佐廉。

——陈弘谋12、公生明,廉生威。

1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14、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

——王夫之15、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岳飞16、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

——史可法17、廉洁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8、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挽救。

——德谟克利特19、贪污受贿,此弊不去,为患浸深。

——包拯20、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

——艾青21、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22、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

——海涅23、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

人为财死,不贪少祸。

——曾国藩24、贪者逆取,不顾非义而不厌;廉者顺取,得之分内而常愧。

——陈荩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26、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朱柏庐27、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已见,而后可以听人言。

——金缨28、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林逋29、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朱熹30、怀律已之心,修为官之德。

31、时刻发现自己的错误,大胆直率的承认,敏捷勇敢地更改。

32、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安德雷耶夫33、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

34、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

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

——顾炎武35、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36、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何坦37、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泰戈尔38、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40、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瞪瞪难逃脱。

——陈毅41、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

42、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43、心无私欲,自然会刚,心无邪曲,自然会正。

——陆拢其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45、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46、为政必以风化德礼为先,风化必以至诚为本。

——胡安国47、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韩涛48、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岳飞49、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50、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

——曾国藩51、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诸葛亮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53、贪巧而懵于民事者,则禽兽之不若。

——钱泳54、不管人家恨你还是爱你,都要检查自己的行为。

——伏尼契55、自尊、自知、自制,只有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贵的王国。

——丁尼生5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57、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日想一想:不能常有此官。

寻取真我,方有着落。

——申居郧58、“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郑培民59、人心贵乎光明洁净。

——程颐60、反腐倡廉重在标本兼治,廉洁自律务求身体力行。

61、保初节易,保晚节难。

——朱熹62、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孟子63、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64、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

——鲁迅65、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66、利令智昏。

——《古今格言利害》67、自重、自盛自警、自励。

68、夺天下之公利,徇一已之利,是谓国-贼。

——黄宗羲69、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陈云70、吃苦在前,享福在后,这是取得党和人民群众信任的基本条件。

——刘少奇71、官不可以私予人,人不可以私取官。

——《晋书》72、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73、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74、心中有法能克邪魔鬼怪。

——香港廉署75、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76、先做人,后做官;宁丢官,不丢人。

7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78、反腐务必先已后人,倡廉还须同心协力。

79、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冯梦龙8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81、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赛妮卡8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83、出于公心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85、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责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高攀龙

形容老师严厉的句子 词语(5个及以上,成语最好)

形容人严格要求自己的名言警句:1、要求自己要象秋风一样严厉,对待别人如春天般的温暖。

2、过者,圣贤所不能无也。

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4、有圆缺,海水潮涨潮退,心情有起有伏。

5、乐观主义者总是想象自己实现了目标的情景。

6、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程颐7、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是无关紧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

8、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9、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10、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就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2、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13、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14、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15、一个人常常检查自己的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自己觉得心意困惑思虑阻塞,才能有所发奋创造。

16、要求别人详尽严格,就会使人感到学好太难;对自己要求太少,就会阻碍进步。

17、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泰戈尔18、人生的不幸,不知道检讨自己的过错,而不知道羞耻的人是大不幸的人。

19、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

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池田大作20、改造别人固然很难,但改造自己更不易。

改造别人只要有个模式就可以了,而自我改造则需要坚强的意志。

21、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22、待人以宽,责已以严。

23、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高尔基24、闲谈莫论人非。

25、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26、助人为乐,能助人时应助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7、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28、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苏辙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0、明天的希望会让我们忘了的痛苦。


有关严厉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