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名言

我看大连许多医院的名字都是吴阶平题写的 那么吴阶平是谁呢

吴阶平(1917- )江苏常州人。

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 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欧美同学会会长。

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 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名誉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终身名誉校长,南京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名誉校长,美国医师学院荣誉院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国外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院名誉院士,香港外科医师学院院士 , 国际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等。

1937 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4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47-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作为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对“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研究可使一些过去认为无法挽救的肾结核患者得以恢复,并在国内外医疗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确立了肾上腺髓质增生为一独立疾病,为国际上所承认。

对肾切除后留存肾代偿性增长的研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一种不全面的认识。

与同道合作把输精管结扎术发展为输精管绝育法,在国际上受到重视。

从事医学教育工作60年,共发表医学论文150篇,编著医学书籍21部;其中13部为主编。

获得全国性科学技术奖7次。

获首届人口科技研究奖,北京医科大学首届伯乐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巴黎红宝石奖,巳黎红宝石最高奖,日本松下泌尿医学奖等。

老当益壮你见过这位当代名医吗

简直不相信他已经度过69个春秋了。

你看那一双闪着智慧之光的眼睛扫视着面前的一切,显示出跃动的活力和高昂的气势;听他讲话不仅受益,也是一种享受,他谈吐锐利生动,妙语横生,扣人心弦,你好像能触摸到他那高效率的思维机器在永不停息地运转着。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著名科学家同大学生、研究生会面谈心会上,吴阶平在谈到年龄时说:“我很欣赏大画家刘海粟说自己‘年方九十’。

国外有些老人也不再说 ‘I′m 50 years old’,而是‘I′ m 70 yearsyoung’。

”吴阶平承认年华有限,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这使他督促自己更加惜时如金,锐意进取,勤奋不止。

他一颗红心满腔热血,为振兴中华竭力奉献的炽烈感情,形成一股很强的吸引人的魅力。

他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重担放心地交给了下一代,自己任名誉院长、校长。

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还担任中华医学会会长、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北医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药品检验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等许多重要职务。

他主持开会、组织活动,也忙坏了帮他排日程的秘书同志。

他又要主编刊物、写书、带博士研究生。

在国外学术界他还有不少头衔,几乎每年都要跨出国门去参加各种活动。

4月底刚从同大学生的谈心会回来,喘息未定又飞往大洋彼岸为医科院和协和医大的事去奔走出力了。

近年来他四出讲学作报告,着重帮助青年一代发奋攻读,尽快成才。

他始终面向未来,随时寻找能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新目标。

最近他给医学生和年轻大夫讲的《临床实践与思维》,大受欢迎。

这是他从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中精炼升华、提到理论高度的心得体会,是国内外从来没人讲过的新课题。

因此听众踊跃,大大超过原定名额,报告的录音带被多次转录播放。

在国外一所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他也讲了这个内容,外国朋友们叹为观止。

今日功劳卓著备受国内外称颂的吴阶平,决非朝夕之功所能塑造得成的。

他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一路披荆斩棘、过关夺隘奋斗过来的。

让我们把时光拉转60年,循序探查他的成才之路上有什么成功“诀窍”吧

追求个性儿时的吴阶平活泼顽皮,讨人喜欢。

大他十岁的长兄、著名儿科传染病学家吴瑞萍教授几次谈起吴阶平,总是如数家珍地滔滔不绝:“他从小就好动脑子,还事事留心,肯钻研,玩也要玩出新花样。

”他举例为证:当年有一种翻铜板的智力游戏,六个铜板三正三反一字排开,只许挪动两枚便要成为一正一反的交叉顺序。

小小吴阶平紧锁眉梢细思量,一坐好长时间,饭不吃觉不睡,不达目的誓不休。

有志者事竟成,难题终于被他解开了。

“心之官则思”,吴阶平从小就学着动脑子想问题,啥事都要闹个明明白白,这为后来几十年在学习研究中探索创新、取得成果撒下了良种。

他们的父亲吴敬仪是一位正直的实业家,当时在天津招商局和宝成纱厂当经理,家庭条件是好的。

吴阶平常带着弟弟们在院里玩。

有一次他异想天开,要独辟溪径出新招——骑在自行车上玩皮球。

弟弟们被吸引过来瞪大眼睛观赏二哥的精彩表演。

谁知只有瞬间成功,吴阶平没有得意一会儿就连车带人摔倒在地,伤了右臂,害得在协和医学院读书的大哥带他到北京治疗。

至今那只胳膊伸屈仍不甚自如,只是看不大出。

虽然吃了些皮肉之苦,他却享受了一番创新的乐趣,也没有妨碍他今后成为外科医生。

吴阶平来京治伤住在哥哥宿舍里,协和的高班生都是一人一间屋,倒也方便。

有时大哥哥们课余玩桥牌,旁边总少不了一个小观众,日子不多,那颇费脑筋的玩艺儿竟被一个孩子看会了。

年近八旬的吴瑞萍教授清楚地记得,几年后他花五个美元托人买了一本名为《GOld BOOk》的桥牌经,被吴阶平拿去看了。

进大学后吴阶平已精于此道,成了打桥牌的能手。

吴阶平弟兄几个如今都是有贡献的医界名家,这与家庭教育有关。

父亲在孩子们启蒙时就尽力创造条件,请老先生教古书,请纱厂的工程师们教英文、算术。

结果吴瑞萍没上小学、初中直接进入高中;吴阶平也迈过小学考入天津汇文中学。

老父亲的教导言犹在耳:你们长大不要到官场去追名逐利,你们没那种后台;也不要经商,还是好好读书,学技术,将来凭本领吃饭。

老人还要儿子们都去学医,而且要上名牌的协和医学院。

在那种年代的家长如此明智是难能可贵的,不失为一个开明之家。

吴阶平在那里生活长大,获益良多。

本世纪初,北京东单三条那座高墙深院的清朝遗老的“豫王府”被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买下拆掉,花五年时间在原址盖起一组磨砖对缝、绿瓦飞檐的宫殿式楼群,那就是协和医学院。

石油大王为自己树碑,取“豫王府”的谐音,把它叫做“油王府”。

吴阶平小时候来京治伤在那里住过,他觉得恍如进了一座令人眼花缭乱的神秘莫测的迷宫。

没有父亲的指点,他也要像幼年玩翻铜板那样,下了决心非到协和念书不可。

他 16岁中学毕业顺利考入燕京大学,完成了协和医预班三年的学业,1936年正式进入这座“王府”。

在当年那是十分令人羡慕的。

协和学制八年,在美国注册立案,毕业由纽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教授多为美国人,教学全用英文。

每年只从全国众多拔尖的考生中精选二、三十人,学习要求极严,75分才算及格,到毕业时往往一个班只剩下十多人。

学生们拼命苦读,仍难免被淘汰。

吴阶平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评语:“很淘气,中学大学都没好好念书,不是一个用功的好学生。

可是并没拉下什么,脑子没有停下来,倒是活跃的。

”他是够淘气的。

念解剖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努力温课,拿起一块块骨头左看右看,左摸右摸;还要练习在口袋里放一块,只伸手一摸就能说出是什么骨头。

吴阶平过来诡秘地一笑说:“会摸还不算数,看我给你们表演一个新鲜的。

”只见他抓起一块骨头高高抛起, ‘啪”地一下接住,并不去看,问大家:“你们信不信,我能马上说出这是块什么骨头。

”同学们像看变戏法似地愣在那里,听吴阶平自问自答后一核对果然不错。

事后他承认,他是先做了准备,故意唬人家的。

吴阶平说:“我最讨厌死读书读死书。

”他恶作剧捉弄人的事不断有,同学们只觉得他脑子灵,鬼点子多,并不怪他。

学寄生虫课的时候,他对死记硬背这个蚊子那个苍蝇的也不感兴趣。

这个淘气的学生又要出花招了。

他从饭厅里抓了一只苍蝇,用大头针插在软木塞上,盖上一个小试管,活像教学用的标本。

他拿着见人就问:“你看这是什么

”考遍全校都不认识。

吴阶平不由暗笑,拉起长声一顿一顿地说:“这叫家蝇,最普通的

”在协和,人们激烈竞争,奋力往那个象牙之塔的尖顶上攀登。

考试的时候一般都得掉几斤肉,有的把床铺收起来督促自己彻夜苦读。

吴阶平可不同,他轻轻松松,也温课,但照样玩乐,按时进餐就寝,吃得香睡得稳。

阜外医院顾问、胸内科专家蔡如升教授曾和吴阶平同班,他说:“吴阶平不死读书,学习能抓住要点,灵活、有效,看起来他不用功,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好的。

”为此,他得过奖学金。

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按规定,要由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举着标牌带领全班同学鱼贯入场,吴阶平就获得过这个荣誉。

自然界不总是风和日丽温暖如春,一个人哪有老是一帆风顺的呢

1939年吴阶平念到六年级了,病魔突然袭来,他患了肾结核,被切去右肾,不得不休学一年。

他没有向困难低头,一边养病,一边继续用他那灵活有效的方法读书学习,掌握新知识。

毕业是晚了一年,而吴阶平在协和八年打下的功底是深厚的。

定向起飞“多思,探索,创新”——吴阶平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征,从幼年起就有了雏型,协和八年进一步深化发展。

他学成毕业了,有本领了。

医生这种职业是“铁饭碗”,何况他是在被称为“金牌”大学的协和毕业的,那他捧的就是“金饭碗”了。

父亲给定下的“好好读书,将来凭本领吃饭”的目标,他超额完成了。

然而,吴阶平能安于挣钱吃饭吗

想想看,他在协和的八年,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继而日本法西斯入侵,大片国土沦丧。

由于当时日美间的微妙特殊关系,美国人办的协和医学院还安着一张“安静的书桌”,成了亡国奴的中国学生们怀着矛盾的心情在那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

善于思考的吴阶平在反复琢磨: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敢来欺负我们

还不是我们弱

他曾经非常羡慕日本有一个明治维新,出了个伊藤博文,把日本变成了强国。

我们中国哪一天能强盛起来

他产生了一种新的追求和向往。

太平洋战起,吴阶平刚好毕业。

协和关门了,人们各奔东西,自谋出路。

我国最早的一位泌尿外科专家谢元甫教授在协和执教时最喜欢吴阶平这个学生,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吴阶平选了泌尿外科专业。

谢元甫离开协和到了中和医院 (北医大人民医院前身),把吴阶平也带了去。

吴阶平当住院大夫、住院总医生都干得很出色。

吴阶平最初接触我地下党是在1943年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胜利,他曾经高兴过,不久幻想就破灭了。

这时他又接触了几位中共地下党员,为他们治病,同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认识了共产党。

他觉得眼睛明亮了。

当时,中国杰出的外科专家、脑外科专家关颂韬到北大医学院主持外科。

他要吴阶平帮助他去建立外科,一方面任外科讲师,一方面又兼任中和医院的住院总医生。

吴阶平欣然接受了。

谢元甫教授很爱才,1947年设法把吴阶平送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

吴阶平的导师赫金斯教授是一位现代肿瘤内分泌治疗的奠基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十分赏识这个年轻的中国人,千方百计地要把吴阶平留在美国。

当时芝加哥大学正在大兴土木为赫金斯建科研楼。

赫金斯把一张蓝图摆在吴阶平面前,诚挚地指点着说:“这里是你的实验室……”赫金斯还许下诱人的优厚待遇,并动员吴阶平把家属接去。

然而吴阶平不为所动,他想的是谁能拯救在三座大山重压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对这一点他已有所认识。

拳拳赤子心,耿耿报国情使吴阶平态度鲜明地做了坚定的回答。

他连行李都没带,急匆匆赶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回到了祖国。

不到一个月,古老的北京城就迎进了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吴阶平为报国有门而深感欣慰,从此开始谱写他大有作为的新的历史篇章。

吴阶平回到北京医学院,在第一附属医院治病、教学、搞研究。

三十多岁就当了副教授,又过几年成为教授。

他认为共产党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自己被充分信任,感到大有用武之地。

他当过外科主任、副院长。

1951年他率领北京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在烽火连天的战斗中抢救危重伤员,成绩卓著,荣立大功。

他勤奋工作,屡有创见,未及“不惑”之年已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外科专家,对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公认为学科带头人。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吴阶平对人生的价值、理想和信念这些问题也做过一些哲理性思考。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共产党是怎样发挥着领导和核心作用,短短几年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果,吴阶平看在眼里,心中有数。

他在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也吸取了积极的营养。

他向党吐露了蕴积已久的真情。

难忘的1956年啊

他牢记着1月27日那天自己举起握紧的拳头在党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情景。

这是一个科学家经过多年认真的观察与思考作出的严肃选择;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思想上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吴阶平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头脑冷静,勤于思维,不苟言笑,乍一看是一副近乎冷峻的面孔;这时候从他脸上还是看不出有多大变化,但是他的内心却不断升温,满腔激情化作无穷力量。

他觉得以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业务为起点,什么工作都在向着远方延伸,每前进一步就离那个大目标近一步。

政治不是空洞的概念,革命的任务不仅在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

这不也正是一个科学家的天职吗

吴阶平的学生们说他是“先专后红”的典型,不仅向他学医学知识,还学习他对事物善于思考、分析和鉴别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红与专的关系应该是很明确的,可有些知识分子还在犹豫,议论纷纷。

这自然是正常现象,那就让它继续作为人们的话题吧

吴阶平是成竹在胸的,他对新旧社会做过分析比较,鉴别过祖国和异邦,体会是深刻的。

事实教育并促使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找到了称心可靠的归宿。

归来的吴阶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成败得失的命运同祖国的最高利益拴在一起,把自己的一切溶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他感到天高地远心胸宽,翱翔驰骋任我行。

他进入了更高的思想境界,施展才智本领,如虎添翼,无尽的潜力喷薄而出。

吴阶平一向反对死读书,到底怎样活起来呢

他当初也不甚清楚;当了医生,开始接触实际才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体会。

他感到知识并不给人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到实践里头去应用,经过不断的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他认为首先要解决好实践、知识和思考结合的问题。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他牢记在心:“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有个有准备的头脑,随时给自己提出问题,督促自己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不犯“机会曾来敲门而未予理睬”的毛病,不放过任何提高自己的机会。

这成了他受用不尽的“法宝”。

当医生很不容易。

“修理”有各种特殊功能的高级动物的躯体,不像修机器,可以随意拆卸,在直观下进行。

一个医生技术是否高明,有无创新,往往取决于他能否善于思考,勤于探索。

急性阑尾炎本是常见的普通病,不难诊断,手术也简单。

吴阶平却不简单从事,他认真思考,仔细分析研究患者阑尾炎的部位是在肠子的左边,右边,上头,下头

虽然阑尾没有破,究竟对腹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阑尾里头有没有粪石

……尽量要求自己考虑得周密具体,然后做出诊断。

这种手术一般是成功的,但是吴阶平做的更“漂亮”,病人痛苦小,也避免了由于事先考虑不周会引起的其他毛病。

他觉得自己每做一次手术都有不同的新收获。

他对任何患者都是如此处置,不容自己只是习惯地照多年的老办法去做。

这样,不仅要认真思考,还要反复推敲。

有经验的医生深知疾病的复杂,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对待诊治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当医生责任重大呀,这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类健康的大问题。

吴阶平有独创性,做出了“五年超过十年”的业绩,得益于这个极富魅力的“有准备的头脑”。

伟大贡献在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五十出头的顾方六教授谈起吴阶平的学术成果和突出贡献,崇敬亲切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吴阶平教授50年代初带出来的第一个研究生,一直跟随恩师学习、研究、出成果。

顾教授首先提到吴阶平教授1953年关于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新概念,说这一创见使许多过去一直认为是双肾结核被判为不治之症的患者得到正确救治,重获新生。

这是泌尿外科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立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被广泛采用。

“早在1959年,吴阶平还设计了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上膀胱挛缩的患者。

该手术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欧美书籍和杂志上才作为最新的手术方法介绍给读者。

“50年代北医在吴阶平教授领导下,最先广泛应用经皮肾穿刺造影于诊断,并有应用经皮肾穿刺造口术的治疗病例,比起当今国际上时兴的经皮肾手术还要早。

当时肾上腺外科在国际上尚未普及,吴阶平在我国率先进入该领域,此项工作曾在日本医学界引起很大震动。

1961年9月在19届国际外科学会上,吴阶平明确指出皮质醇症 (即柯兴式综合症)的病状在多毛的同时常合并脱发,受到重视,他的报告为皮质醇症的诊断增添了新内容。

他对肾上腺外科突出的贡献是 60年代明确提出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新概念,并确认为独立的临床疾病。

发表在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的论文被收入1979年《美国泌尿外科年鉴》;1983年吴阶平还首先在三十届国际外科学会上报告了患者术后长期随访的报告。

他提出的“小儿巨大肾积水的容量应以超过该年龄二十四小时平均尿量为标准”,这个标准已被泌尿外科界所公认。

70年代,他还设计了特殊的导管改进前列腺增生的手术,使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出血量大为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被称为“吴氏导管”,已在国内推广。

作为泌尿外科专家,他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1957年首创输精管结扎时向精囊灌注醋酸苯汞以杀死残存的精子,使术后立即达到绝育效果(过去一般手术后都须经两三个月才成)。

报告后立即在全国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有这么一段插曲:1956年的一天,吴阶平正在图书馆看书,我国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教授迈着她那特有的轻盈快速的步子走过来,用浓重的福建官话说:“吴阶平啊,要搞计划生育了,女的归我,男的归你

”心有灵犀一点通。

吴阶平感到责无旁贷,拿出他善于思考的“法宝”,把能促进计划生育的男性方面的手段一一过脑,仔细推敲,很快想出了提高输精管结扎手术效能的新招儿。

说起这事来,吴阶平扬头哈哈一笑,说:“那有什么,只不过林巧稚敲了我一下,我动了动脑子就琢磨出来了。

说穿了,一钱不值。

”教授同志,过谦了。

这个有百年历史的老手术为什么过去就一直没人发展过呢

为什么在您“说穿”以后17年,美国在1974年才在医学刊物上把它做为新方法发表出来呢

这不正是您勇于探索,追求祖国、人民和人类科学进步的一片忘我之情的结晶吗

吴阶平的学生中当今有许多已经是教授、副教授,他们仍然被当年课堂上的情形吸引着:身材不高的吴教授在讲桌后站定,首先把目光投向所有在座的同学,全场立刻静下来。

他讲课效率高,讲得生动、具体,中心思想突出,思维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引人入胜。

学生们人人爱听,认为有兴趣,易懂、好记。

临床医生们最爱跟吴阶平一起查病房,听吴阶平主持病例讨论会。

和讲课一样,他启发诱导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探讨。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吴阶平经常能从哪怕是一份常见病的病例记录或是一张普通的X光片上,发现和提出不寻常的问题,给人新的启示。

这样的活动常常是座无虚席,气氛十分活跃,同行和后辈都很受益。

吴阶平教授的魅力可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理解和衡量。

吴阶平领导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全国闻名的,几十年来培育了大批来进修深造的各地医生和研究人员,先后有120人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有些已卓有贡献,包括中山医学院的梅骅教授。

最感激吴阶平的还是那些深受其救命之恩的患者。

198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武汉市雷江滨一篇文章,感谢吴阶平教授二十多年间两次亲自为她作手术,治好了她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的顽症。

她说,吴阶平教授这样平易近人,对待普通患者这样关心,这是一种多么认真负责的态度啊

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医生

吴阶平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最初学做大夫由于疏忽,看病漏了检查项目,挨过老教授的批评;但更多的是成功后感到的宽慰和喜悦,使自己更加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最能慧眼识人的,莫过于我们心中的丰碑。

周总理赏识信赖吴阶平,多次派他主持完成国内外重大特殊的医疗保健任务。

1962年周总理派他率领中国医疗组去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疗由于肾结石而使机能遭到阻障的左肾,经过4个月的努力,取得了十分完满的结果。

总统的私人医生、商业部长苏哈托专门把各国记者请到总统别墅,发表声明表示感谢,并介绍以吴阶平为首的中国医学专家们同记者见面(新华社于1962年5月7日发了消息)。

声明说,为总统进行治疗的维也纳医疗组曾经认为,总统的肾脏如果在三个月内或者最迟六个月内不能恢复机能,那么就必须动手术。

由于中国医疗组的治疗,苏加诺总统的健康情况极为良好,特别是他的左肾已恢复功能。

出此总统现在可以避免动手术了。

苏加诺总统和夫人设宴欢送中国专家。

吴阶平为此被授予印尼国家二级勋章。

从此后,苏加诺有个伤风感冒的,也要把吴阶平请去。

前两年一位南斯拉夫患者求诊,吴阶平治好了他的病。

他回国后广为传名。

后来南斯拉夫朋友来,有患病的,不管属于哪一科,都来找吴阶平。

这位多才多能的名医魅力好大,它的影响所及远远超过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了。

吴阶平几十年里在国内外担负种种特殊医疗保健任务,当有更多吸引人的故事,但非本文所能直言尽述。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谁说的

如果是重新分班后第一个班会,按下面处理:“自我介绍”主题班会新的集体刚刚组成,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班主任面前的学生和学生面前的班主任。

如何尽快相互了解,打开班级工作的局面,这是班主任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认为,第一次班会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它往往是学生了解老帅的窗口、同学间互相了解的纽带,也往往为今后的班级活动定下基调。

能不能使它的功能扩大一点,从而成为学生‘自理”的起点呢

我想到了‘自我介绍”这种形式。

刚入高一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希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这既是他们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召唤。

经过3年的初中学习,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其中有些人能力较强,这就使这一活动相对建筑在比较可靠的基础上。

报到注册完毕,排座位打扫教室之后,我召集全体学生开了一个简短的会,大体介绍了有关的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要求。

其中一点就是每人都要准备1分钟一2分钟的特色的“自我介绍”。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下午便是班会时间。

教室黑板上赫然写着‘自我介绍”几个大字,造成一种热烈庄重的氛围。

3位临时班干部带头发言,接着,便按座位顺序,每个同学都上台“亮相”。

介绍的内容无非是自己叫什么名字。

从何处来,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希望打算等等。

站在讲台上,他们有的侃侃而谈,有的则三言二语;有的能从容不迫,有的则抓头挠耳;有的显得活泼大方,有的则腼腆羞涩;有的显得幽默机智,有的则憨厚淳朴。

至于这次活动的有关情况和作用等,许多学生在后来的“班级活动漫评”的周记中都曾提到。

肖毅同学说:“新学期刚开始,大家从本市各学校考进来,彼此缺乏了解,对于每个人都要上台自我介绍一番这种形式,更感到新鲜。

随着同学们一个个自我介绍,气氛顿时活泼起来,有时听到某个同学讲得风趣或看到某个同学讲话姿态与众不同,不由哈哈大笑。

同龄人的心是相通的,短暂的一堂课,大家已相互了解了许多。

刚到一个新集体的那种拘谨感、陌生感,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我开始爱上了这个新集体。

”顾臻圣同学说:“这次活动,使我们对每个同学及其爱好、特长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一举两得,同学们都感到满意。

”其实,除了上述几点以外,对班主任来说,还有其他的作用。

一是“对号”,即把“学生档案”上的情况。

照片和对眼前活生生的学生的“目测”结合起来,便于取得直接印象;二是“印证”,即考察一下干部人选的能力问题,妥当与否,以便因才而用并物色新人选;三是“发现”即从学生的普遍情绪。

爱好中发现班级的特点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便因势利导,形成好的班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一个好的主题班会应该是高效率的,孥花较少的时间能办成较多的事情;一个好的主题班会还应该具有指示性,即能成为整个思想教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并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产生影响。

“自我介绍”主题班会在这些方面,成为班级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尽管班会上我这个班主任并没说多少话,学生却感觉到班主任是“民主的”“放权的”,相信今后的班级活动会坚持这个基调:即班主任所说的“让学生成为主角”。

如果是原来的班级,可以按下面才处理:(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同学们,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都是在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

立志成才,为国家民族做贡献,就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十八岁时写下一句名言:立志是事业的大门。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因此,我殷切的希望,进入高三的莘莘学子,在你们埋头于书山题海勤学苦读之际,切莫要忘了先树起拼搏奋斗的目标。

要树立好奋斗目标,我有四点建议:首先目标要有挑战性、激励性。

有人本来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可能,可是他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是二本,最后他如愿以偿;但是看一看与他同一水平的同学,由于目标更高,要求更严,最后拿到了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时才后悔,已经为时太晚。

历届高考发挥出色的学生,无不是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现在是专科线水平,要敢于把三本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达重点线的同学,不妨把全国一流大学乃至清华、北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有挑战,才会有动力。

其次确立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既然你说目标要有挑战性,那么我就立下志愿:非北大清华不走,但我现在最多二专线水平。

这就叫志大才疏,好高骛远。

正确的目标应该是像摘桃子一样,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如果跳了都摘不到,就容易使人产生灰心沮丧,丧失斗志,有不如无。

再次确立目标要克服从众心理,彰显个性。

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

有人擅长体育,有人擅长音乐,有人擅长数学,有人擅长语文,正如大自然中有多种色彩的花儿一样,学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

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文臣武将,各有特长。

确立自己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进行一番分析,适合艺体的同学,就树立艺体目标,适合文化的就树立文考目标,切不可跟着别人跑,忽略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最后目标要有恒定性和渐进性。

俗话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目标既定就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你将一事无成。

《韩非子•喻志》上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远大的目标必须从小处做起才能实现。

我体会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必须把远大的目标化为若干个小目标(如学科目标、阶段目标),每一个小目标实现了,就向大目标靠近了一步,譬如我们高考大目标的实现,应该建立在零诊、一诊、二诊、三诊考试目标的实现上,没有每一阶段考试的目标实现,就不可能有最后高考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联系我们的学习,就应该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从做好每一道题开始,从考好每一次试开始。

同学们,高三学习中有很多事要做,但是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是首先要考虑的工作。

有了目标就像航船有了方向,不会迷失在高考的海上。

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让目标导引我们学习的方向

(二)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兵法上讲:谋动而后行。

意思是做事情要成功,必须要有计划性,否则就会失败。

同学们,在你们树立了一个远大的高考目标后,接着就应该制定一份详实的计划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下面我想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制定计划的依据 1、依据学校特别是高三年级组和本班的教学计划来制定。

因为我们的学习不能独立于学校、年级和班级教学的工作之外。

所以个人的计划必须考虑学校、年级、班上的安排。

2、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现有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状况,即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这样制定的计划就能避免不切实际,半途而废。

3、考虑客观存在的条件。

如学习的环境条件、父母能够提供的帮助、教师的辅导机会、家庭的经济条件、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

二、计划的主要内容 1、有学习目标。

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科目标。

2、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譬如如何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怎样完成作业、怎样安排复习、怎样做好错题集和典型题集、什么时间安排分析总结等等。

3、订一份学习时间表。

以本班课表和学校作息时间表作依据,系统地、有重点地、巧妙地安排周一至周日的学习、休息、体锻和其它事务。

4、保证和监督措施。

用什么作保证按计划行事,怎样监督计划的执行,没做到怎么办。

三、计划的结构和形式 1、标题。

写明时间和计划名称。

2、引言。

说明制定计划的缘由目的。

3、正文。

可以将一学期按照月考时间做学段,分为四至五个学段,分别列出每一学段的目标、措施和办法;也可以把一期分为半期和期末两段,分别制定两段的目标、措施和办法,总之,要从计划中看出进步,看出提高,而且是循序渐进,逼近最后目标。

4、监督和保证措施。

5、附表。

计划后附一份精心研究制作的时间表。

四、制定计划的几个技巧 1、要留有余地。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制定计划时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变化,要有应急措施,以免计划经常被打乱,无法正常执行。

2、安排上最好前紧后松。

俗语云;一早三光,一迟三慌。

抓得早抓得紧,往往会主动赢得时间,回旋余地大;抓得晚抓得松,常常处于寄语高三学生:(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处处受掣,时间使用上会捉襟见肘。

3、张弛有度。

计划安排上要讲文武之道,文理搭配,脑体兼顾,劳逸结合十分重要。

4、重视时间的边角余料。

古人有利用三余学习的佳话,今人有我从不忽视五分钟的名言,都说明零碎的时间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实践证明,大块时间的学习容易导致疲劳,而零碎时间的学习则能保持大脑的兴奋,两者的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5、重视薄弱学科的时间倾斜。

特别是高三上期和下期前半段时间,正是补跛和扶弱的大好机会,安排上实行倾斜政策不能不考虑。

五、计划的执行和调整 制定好计划就要执行,否则就成了摆设,就是一纸空文。

然而,实际生活中执行计划是很难的。

要与懒惰作斗争,要与习惯作斗争,要与贪玩作斗争,要有毅力,要有坚强的意志,要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宁静,才能严守规定,坚守时间,不为自己找借口,不允许例外。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学习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包括目标的调整,方法的调整,措施的充实完善等。

所以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既要坚守不变,又要适时而变。

同学们,能够制订一份计划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会让你走向成功;而执行计划则是更加了不起的行动,它将使你获得成功。

我祝愿大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用行动实践计划,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

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

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

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

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

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

这个新的收获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

什么是知识的系统化,就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

它的好处是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

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

因为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

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

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

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是建立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定期进行分类整理.

区分常见的四种论证为法

一、例证法论证是论据证明论点的过在一些同学的写作中,要么自己到底,要么一味地罗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应的论述,使文章显得单薄无力。

这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阐述,让自己的论述有理有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

例如有一篇题为《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考场作文(2007年全国卷Ⅱ)写道:“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

”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

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

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

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

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具体操作,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1.例后解说法。

列举事例后,将其中关键的、与论点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解说,使其含义得以彰显,能够更好地论证观点。

例如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有人选用了这样一则事实论据: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听说一艘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

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这艘船。

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他们同意让他上船进行研究。

事后,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吗?”巴斯德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

”黄热病——烈性传染——坚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们抓住事例中的关键词句,就扣住了论点。

在事例之后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解说:面对致命的黄热病,巴斯德坚持上船进行研究,表现出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

因为在他看来,为了发现病菌,为了挽救他人生命,牺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

正是这种科研重于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围绕着材料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作出阐释,就可以避免常见的“观点加事例”的单薄局面。

再如《细节》一题,有同学举例:刚刚开通的地铁六号线和八号线,站台与车厢之间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间隙足以放入一个成人的脚。

开通四天以来,已经有七位乘客受伤,踩空事件数不胜数。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加设橡皮垫予以补救。

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是:站台与车厢之间的高度差——忽视细节设计——乘客受伤——事后补救。

事例分析:忽视了站台与车厢地面的高度差这—小小的细节,既给乘客造成不便和伤害,也提高了运营成本,使“上海制造”的形象大打折扣。

可见,细节不细,只有在设计时细心观察,科学计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设分析法。

论据中列举的是一种既成的事实,但在分析时,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其中的人物由于缺少某种精神,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没能这么做,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通过不同结果的比较,我们就能探究与观点有关的因素,强调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仍然选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事实论据,我们可以通过假设,进行说理:假如缺少为科学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巴斯德面对瘟疫肯定会退避三舍,远离疫区。

那么,他永远也不能发现传染病病菌,永远也不能接近并获得科学的真理。

通过假设缺少牺牲精神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具有牺牲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完成论证的过程。

上面提到的《细节》一题,对地铁六号线和八号线的反面事例,我们也可以假设分析如下:如果地铁站的设计者没有忽视这一细节,早就考虑到站台与车厢的高度差问题,及时与车厢生产厂家沟通,在站台建造时考虑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却以后无数的麻烦。

可见,细节体现的不仅仅是设计问题,还有责任心,通观全局的高远目光,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等丰富内涵,细节,彰显大节!二、引证法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

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

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

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

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

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

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

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贵于金钱。

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

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

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释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

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如同样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我们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看来,许多认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上述引证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后,抓住了关键的内容(加点字),紧扣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画线句子)。

总之,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记住这一点,就能使你的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正反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观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两相对照,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述的是非。

当我们针对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时,根据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道理上的对比。

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勤奋与懒惰,诚实与虚伪,开放与封闭,积极与消极,自立与依赖,廉洁与腐败,团结与分裂,坚强与软弱,节俭与奢侈,创新与守旧……运用对比论证,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对立面,并进一步展开议论。

例如《给他人留点空白》一题,有篇文章进行了道理上的对比: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能为他人留下一点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

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

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给他人留些空白,留些回旋的空间,也会遭受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上文中,第一段论述“给他人留点空白”的好处,属正面说理;而第二段则反之,论说如果不留空白,过分咄咄逼人,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属反面说理。

这样正反对照,突出了“留点空白”的作用所在。

但我们应该注意,如果观点是正面的,说理时要把重点放在赞扬正确观点一方,谈其好处。

如果文章要求我们批驳一个错误的观点,如“忌妒心是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论证“忌妒心对成长造成的危害”上,着重批驳错误的态度,与之形成对比的“宽容心的好处”,则要稍略。

有篇文章作了如下正反对比论证:忌妒是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己不能达到对方的成就,获得对方的荣誉,只好用忌妒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

忌妒心使人承受着双重痛苦:一方面为自己的失败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为别人的成功或幸福感到痛苦。

看到别人的成就,他们想的不是见贤思齐,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让你好”。

为别人的进步而怀恨,想方设法去拆台捣乱。

可见在忌妒心的驱使下.人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是卑劣的,诸如诽谤、中伤、挑拨、恶意伤害等。

此时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危害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甚至妨害他人。

而心胸宽广的人不会想到忌妒别人。

别人的好,他学习借鉴:别人的错,他引以为戒。

这样的心态,便于取长补短,更好地成长。

可见,运用这种论证法,在通过对比使观点鲜明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某个方面:以赞扬正确观点为主的,则辅以批评;以批评错误观点为主的,则辅以赞扬。

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让两者平分秋色。

二是事例上的对比。

即在论证过程中,使用正面和反面对比鲜明的多个事例,在两相对照的同时,通过分析,来突出孰是孰非,使观点更明确。

这种写法需要分成两步进行:第一步: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论据。

例如《道德与学问》一题,我们的观点是“学问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可以选择这样两个事实论据:(1)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学问装进肚子里,歪思想也装进去了。

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

论据(1)中的秦桧,是学问好但道德败坏的反面典型,论据(2)中的孔子,则是学问出色,道德修养也高的正面事例。

一反一正,两者的表现、结局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二步:针对事例中的关键句,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上文列举的正反两个事例,可以再进一步展开论述:秦桧徒有学问,而道德缺失,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张滴落墨汁的白纸,布满污点,被千秋万代唾骂。

而孔子德才兼备,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称为万世师表。

可见,有了学问要关注道德的培养,有了道德可以辅助学问的增长,所以,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列举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并加以分析,两个步骤完整,我们才能称之为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

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切勿简单罗列事例,一定要扣住观点,突出反面事例的危害,强调正面事例的益处,才能把论证的问题谈清楚。

四、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

“喻巧而理至”,比喻往往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

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尽管他作了详尽严谨的论证,听众始终茫然而不得要领。

有人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加里宁反问:“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一个比喻就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比喻论证,可以增添文采,使说理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提高作文的分值。

例如下文:机遇与创造交响曲机遇和创造,就仿佛是一首歌的词与曲,完美结合,才能造就优美的乐章。

那是人生成功的交响曲。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都有祖国 谁说的

这句话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的,原话是“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