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
一、常态教学环节活动化“常态教学环节”是指阅读教学中常态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如:“导入——感知——解读——品析——拓展”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的课堂实施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但对这些教学环节的处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其效果就绝然不同。
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独霸讲堂,一讲到底,学生学起来就了无生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常态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去求知、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把常态教学环节活动化可有如下几种设计:(一)诵读活动诵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与根本,因为语文是以语言为核心的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的学科,学习语文离不开鲜活的语言与文字。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逐渐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把文本转化为声音,更重要的是读得顺畅,读准内涵,读透情感,这样无生命的语言文字符号才能生动起来,活跃起来。
我们可以把诵读活动设计为听读、尝试读、示范读、角色读、分组读、对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掌握朗读的技巧,揣摩人物的情感,享受朗读的快乐。
如诵读《皇帝的新装》,可采用角色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当老大臣、随从、骗子、皇帝等角色,通过角色诵读,再现《皇帝的新装》所展示的生活情景,展现骄奢淫逸、腐朽昏庸的皇帝形象,以及虚伪、浅薄、自欺欺人的群臣形象。
(二)探究活动对文章内容的解读需要学生深入文本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人物对话,与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对话。
由于学生受知识基础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文本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对文本的探究可采用“问题引路”的活动方式,根据文本的内容设计一个个的问题。
具体操作:一是示范提问,即教师示范提出问题,或把握文章的主旨,或突破文本的重难点,给学生的思维指向。
二是自主试问,可要求学生尝试发问,即学生模仿教师提问的方式就文本内容或学习的重难点自主发问。
三是因疑置问。
即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以后对文中的某一问题理解不透彻或根本不理解,为了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自主置疑。
另外,在探究活动中,可给学生指示方法(即给学生指示提问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一是标题切入法。
如: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可由标题发问:罗布泊在哪里
仙湖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为什么曾是仙湖
罗布泊现在状况如何
将来会是怎样
这样就把文本所需要探究的问题都可以展示出来。
二是导语读入法。
如《列夫·托尔斯泰》导语“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一句可发问:“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征
”“为什么透过托尔斯泰眼睛能进入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是要点引入法。
即根据文章内容要点设问。
(三)交流活动交流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学习愉悦的分享,同时也是同学之间相互释疑解难,达成学习成果共享的重要途径。
在同学们完成文本的探究活动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如果是小组合作学习,可派小组的代表交流本组的学习成果;对于小组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采取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四)积累活动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依赖于平时语言的积淀,只有做到厚积才能薄发,举三才能反一。
因此,每一节课的教学必须适时引导学生开展积累活动,不仅要给学生积累的时间,还要给学生积累的内容。
如执教《济南的冬天》可要求学生积累有关冬天的名言佳句。
欣赏古典诗词,可要求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名句的背诵积累。
经过平时课堂学习长期的积累,学生就能视野开阔,博学多识,写作起来才能文思泉涌。
当然学生课堂积累活动也应采取新鲜活泼的方式,如故事会,诗词朗诵会,名言佳句背诵比赛等。
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就会在活动中积累,在快乐中求知,在积淀中进步。
二、主体教学活动特色化教师在执教一篇课文时,开展的课堂活动应有主次之分,突出课堂特色的主体活动教师应精心设计,做到因课而异,因生制宜,具体可设计为如下几种:(一)表演活动表演活动就是将课文改编为剧本,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呈现。
课本剧的表演能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展现文本所反映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
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可多种多样:1.角色表演就是根据课本内容,以人物为核心,分不同的角色进行诵读表演。
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可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分若瑟夫、于勒、菲利普夫妇等角色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很快进入文本,了解到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特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金钱关系。
2.话剧表演话剧表演就是将课文改编为话剧进行表演。
剧本改编可对课文内容采取取其精华、去其枝叶的方法,将文章核心部分以话剧表演的方式来呈现。
如执教《变色龙》,可删减课本中的次要内容,通过“画外音”交待情节,通过人物的对话让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尽情地演绎。
经过这样的设计,课本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学生学起来也就觉得妙趣横生,兴趣盎然。
3.想象表演想象表演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借助想象对课文的情节作必要的补充,然后进行表演的教学形式。
如《故乡》中对闰土正面写的不多,只叙述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境况,可以“闰土的故事”为主题,通过想象对课文进行改编与补充,然后表演,让全班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旧中国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从而掌握文章的内容。
再比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要求学生想象:假如菲利普一家在船上看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再将这想象的情节表演出来,这样就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辩论活动在课堂上可就文章的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辩论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辩论活动呢
其一是设计好辩题。
辩题应是由课文中生发出来的,辩论活动的开展应是为学生解读文本、透彻理解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其二是确立辩论点。
辩论时尽量从文本中找理由,找依据,也可适当地让学生链接自己的生活。
其三是定位辩论目标。
开展课堂辩论,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最终双方的观点应达成一致。
如执教《皇帝的新装》可针对小孩说出真话,揭示出事情真相的情节,设计出正反辩题:“每个人应该(不应该)说真话”,让学生展开课堂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人应该讲真话,但有时善意的谎言也是美丽的。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从而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接龙活动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更多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课堂接龙活动。
如让学生积累成语,可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让学生积累名言佳句,可组织学生进行名言佳句接龙连珠活动;让学生疏通文言文的文意,可让学生进行接龙译句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设置,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四)比拼活动为了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组织一些学习比拼活动,把竞争的活力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紧张快乐地学习,从而极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可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设计“诵读比拼活动”、“探究比拼活动”、“品析比拼活动”等,让学生紧张地学习,快乐的收获。
著名学者叶楠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能让学生在课堂主动探求、主动实践、主动发展,它能提升课堂艺术与教学质效。
但如何设计好每一堂语文课中的“活动”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付出自己的智慧与创造。
我相信:只要我们深爱我们的事业,痴爱我们的语文,并为之不断地付出,我们语文课堂一定会灵气飞扬,活力四射,我们的语文课也一定会演绎成学生生命中最具魅力的人生风景。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写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并说出理由100字
任何幸福,都不会十分纯粹,多少总掺杂着一些悲哀。
——塞万提斯 通往幸福的最错误的途径,莫过于名利、享乐和奢华生活。
——叔本华 世界上惟一成倍增加幸福的办法是与人分享。
——谢乐 人是自己幸福的设计者。
——梭罗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雨果 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惟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会变得没有目标。
——罗曼•罗兰 心满意足才是世间最大的幸福。
——阿狄生
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
1燃烧自照亮别人。
2春蚕到死丝方尽,成灰干。
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4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5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