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找一些如:“顾客就是上帝”这类语录,我需要一些激励员工的话
1.始终把提高用户满意度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通过恪守务实、合作、学习、创的行为准则来保障公司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为全球民众的信息交流提供优质、高效的整体网决方案。
2.质量第一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优质服务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用户满意是我们追求成功的目标。
3.以每次为基石,以技术领先和人才专业为支柱,持久永恒地自我完善,确保品质第一,稳定地为顾客提供品质优良,技术领先的产品和服务。
4.完善质量体系,努力创立省级和国家级优质名牌产品,向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实现一流企业、创一流产品、创一流服务”的承诺5.用我们的智能和信誉顾客满意的工程6.用户的满意和期望是XXXX对质量始终不渝的追求。
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及优良的服务是XXXX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
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是XXXX的社会责任。
7.科技是我们的命根子,产品就是我们的人品,我们的天职就是用匠心追求产品的完美和顾客的信赖。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对吗
先看一故事汤姆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担任收银员。
有一天,他与一位中年妇女发生了争执。
“小伙子,我已将50美元交给您了。
”中年妇女说。
“尊敬的女士,” 汤姆说,“我并没收到您给我的50美元呀!”中年妇女有点生气了。
汤姆及时地说:“我们超市有自动监视设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现场录像吧。
这样,谁是谁非就很清楚了。
”中年妇女跟着他去了。
录像表明:当中年妇女把50美元放到一张桌子上时,前面的一位顾客顺手牵羊给拿走了,而这一情况,谁都没注意到。
汤姆说:“女士,我们很同情您的遭遇。
但按照法律规定,钱交到收款员手上时,我们才承担责任。
现在,请您付款吧。
”中年妇女的说话声音有点颤抖:“你们管理有欠缺,让我受到了屈辱,我不会再到这个让我倒霉的超市来了!”说完,她付了款就气冲冲地走了。
超市总经理约翰在当天就获悉了这一事件。
他当即做出了辞退汤姆的决定。
一些部门经理,还有超市员工都找到约翰为汤姆说情和鸣不平,但约翰的意志很坚决。
汤姆很委屈。
约翰找他谈话:“我想请你回答几个问题。
那位妇女做出此举是故意的吗?她是不是个无赖?” 汤姆说:“不是。
”约翰说;“她被我们超市人员当作一个无赖请到保安监视室里看录像,是不是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她内心不快,会不会向她的家人、亲朋诉说?她的亲人、好友听到她的诉说后,会不会对我们超市也产生反感心理?”面对一系列提问,汤姆都一一说“是”。
约翰说;“那位中年妇女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购买商品?像我们这样的超市在纽约有很多,凡是知道那位中年妇女遭遇的她的亲人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购买商品?” 汤姆说:“不会。
”“问题就在这里,”约翰递给汤姆一个计算器,然后说,“据专家测算,每位顾客的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而这些人又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
如果商家得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而善待每一位顾客,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
假设一个人每周到商店里;购买20美元的商品,那么,气走一个顾客,这个商店在—年之中会有多少损失呢?”几分钟后,汤姆就计算出了答案,他说:“这个商店会失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生意。
”汤姆说:“通过与您谈话,使我明白了您为什么要辞退我,我会拥护您的决定。
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遇到这样的事件。
我应该怎么去处理?”约翰说;“很简单,你只要改变—下说话方式就可以。
你可以这样说:‘尊敬的女士,我忘了把您交给我的钱放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录像好吗?你把‘过错’揽到你的身上,就不会伤害她的自尊心。
在清楚事实真相后,你还应该安慰她、帮助她。
要知道,我们是依赖顾客生存的商店,不是明辨是非的法庭;怎样与顾客打交道,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启示:顾客始终是对的,维护顾客的利益就是商家的财富,包括顾客的面子。
如何应付顾客的吹毛求疵当顾客走进一家商店,店员拿出商品让他选择时,十个顾客当中可能有九个都会对商品吹毛求疵。
其实顾客出现这种态度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是表示自己有眼力;二是为要求降价找借口;三是嫌太贵,以此作为不买的理由。
明白了这些原因,在进行推销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其实,走进店里的无论什么顾客,不管他态度如何,脾气大小,都是上帝,是商店利润的来源,只要他进来就应殷勤接待。
而一个推销员的殷勤也不外三个目的:一是希望交易成功;二是希望他下次再来;三是希望他因得到很好的接待而介绍其他顾客来。
如果能做到这些,生意必定能兴隆。
知道了顾客的心理,当顾客吹毛求疵时,我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去应付了。
同情和理解顾客的弱点一个良好的业务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同情心,能同情和理解顾客的弱点,理解顾客希望减价的心理。
当然,做生意也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但对顾客表示同情,他自然也会同情你,那么交易就更容易成功。
当顾客对商品不满意时,你首先要了解他的目的。
如果他真是嫌质量不好,而你有更好的产品不妨拿出来,有些顾客不在乎价高,只想要好质量的产品;如果没有更好的,你不妨同情地说:这质量确实不太好,因为好商品进价也高,所以只好进这种货了。
不过这种产品也能用得下去。
这样顾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你已承认了他的眼力不差,如果他没有非买更好的不可时,这笔交易很有把握成功。
为顾客提供另一种选择如果顾客的目的是想让你降价,而你又不能答应,此时可以拿出另一种较便宜的产品给他看,同时不要忘记这样说:这种质量不相上下,但价钱却便宜很多,用起来还是一样,大多数人都选这一种。
你还可以加上一句:其实,这些东西也没必要买太好的,反正都能用。
此外,如果有一种可靠的新牌子商品的话,你还可以告诉他:新牌子商品因欲求多销,所以价钱较便宜,实际质量和老牌子差不多。
顾客最普遍的心理都怕自己买不起高价而没面子,你这样说不仅保住了他的面子,还建议他买价廉的,顺水推舟,他一定愿意掏钱买货。
即使交易未成,也要希望顾客下次再来如果顾客因为价钱太贵或质量不好而没有购买时,你要记住:这次交易不成,你还是希望他下次有需要时再来的。
而且,你要对因为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而表示歉意,还可以委婉地问他要不要选择其他东西,或希望他下次再来。
诚意的殷勤常会让顾客感到喜悦,大多数顾客可能会因招待殷勤而过意不去,买些其他东西。
这样,他下次再要买什么东西时也会先到你这里看看,还可能愿意介绍他的朋友到你这里来买。
当然,你也可能让自己的生意从此进入关门大吉的状态,那么你就这样打发你的顾客好了。
当顾客吹毛求疵时,你可以这样说:这东西哪儿不好了
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吗
或说:要是你认为这东西不好,那就去别处买更好的。
或说:这东西是贵,能买得起的人不多。
不过你说它质料不好就是不对了。
如果他要砍价,你可以说:一分钱一分货,你要是贪便宜,就只能去买一些下等货色了。
或说:这价钱还嫌高
你到别处看看,要是你能买到同样的货色,价钱又比我这里便宜,我都帮你买下来。
如果你看他无心购买,你可以说:没钱就不要凑热闹,一看你就是买不起
这样说,保证用不了几天,你的店关门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是,世界上有几个生意人愿意这样做呢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对不对?
正方观点:市场营销的理解要把顾客的放在首位,把他当成上帝待。
营销者如果是做生意的一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且如果没有顾客来买我们的东西,那么营销者也就没有可能获得利润,所以照顾顾客的利益也就是照顾好我们的利益。
顾客就是上帝说的是营销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来,以最好的态度让顾客满意,以此来提高营销者的销售,实现我们的利润。
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如果对别人不尊重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钱可以出卖自尊的.你有选择我服务的权力,我也有受尊重的权力.辱人者人必辱之.与人相处,处于优势的时候,对待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教养和人品.反方:营销管理,别把顾客当上帝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现代意义的“以顾客中心”也早已从“满足顾客需求”发展到了涵盖品牌、服务、广告、公关、企业文化以及业务流程重组等每一个企业经营活动的神经。
无庸置疑,“”的企业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如果不能真正把握甚至是误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相反对于企业却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上帝不会无礼如果以“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要求企业员工以顾客为尊,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当然无可厚非。
“上帝”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与礼待,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要“顾德”,不能违背起码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才好。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以“顾客是上帝”为由要求企业员工迎合甚至满足顾客所有的要求则未必妥当。
因为上帝不会无礼,而顾客却经常发生“无礼”的错误。
就曾转载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酒店服务生在推门送客时,不慎碰到一位顾客的胳膊,服务生忙不迭赔礼道歉,但这位顾客却得理不饶人,破口大骂;上海某餐厅在晚间营业时,由于突然跳闸停电,食客竟趁黑逃单;武汉某商场为顾客备了几百把“雷锋伞”,结果借出去的伞除了一小学生归还外,其余的竟有借无还……面对这样的“上帝”,我们如何能够坚持“顾客永远是对的”的原则
面对这样的顾客,我们又如何能够“参照第一条”
(服务理念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第二:如果顾客有错,请参照第一条)另一个更为可笑的例子是,在“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指导下,湖南某酒店餐饮部的女经理竟然总结出一套“发嗲服务法”并授之于麾下的服务小姐。
该女经理训示服务小姐要尽量用眉目和身体语言来招徕挽留顾客,要“零距离”接近顾客,甚至发生身体接触,并要求做事、说话都要肉麻,用“发嗲”招呼顾客,越肉麻客人会越喜欢。
试想一下,如果这也算是“顾客是上帝”的话,是不是中国所有的酒店都应该再“改进改进”,以满足 “上帝” 更多需求,招揽更多顾客(最好别收费)。
上帝不能被抢夺“顾客是上帝”在以来一直统治着世界营销史,但如今这看似至高无上的营销理念似乎将要崩溃了。
因为,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回避其获得利润的本质,每一个企业都在试图“抢夺上帝”和“征服上帝”。
教授(Micheal E.Porter)针对企业的竞争环境,提出了著名的波特模型,波特认为,企业最关心是它所在产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又取决于“潜在的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者”、“替代品的生产”、“供应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及“购买者的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
显然,在这五种竞争力量当中,“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和“替代品的生产”与企业竞争的直接结果显然就是“抢夺企业顾客(上帝)”;而“购买者讨价还价”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竞争者”或“替代品”能够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低价格的同类产品。
因此“顾客压价”实际上间接地转化成了企业与“现有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企业一旦面临顾客的压价要不屈服于这种压价,要不将顾客拱手送给自己的竞争者,从而“失去顾客”;表面上,大部分“供应者”并不直接抢夺企业的顾客。
他们只是凭借于自身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优势,通过提高企业投入的“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质量价值”的能力,从而影响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例如大型的纺织布料供应商相对于小型的分散的服装厂商来说,这种“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十分明显。
或者,某供应商的产品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而市场上无法得到这种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企业的“转换成本”相对高于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利益,此时的“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尤其突出。
事实上,这种“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样转化成了与“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对企业顾客的抢夺。
因为只有“竞争者”或“替代品”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供应者”的产品,这种“讨价还价的能力”也才能表现出来。
同样,企业要不接受“高价”的原料投入生产,降低盈利,要不被“竞争者”获得这种优势,抢夺更多的顾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营销就是战争,顾客就是企业要占领的阵地。
所有的企业竞争聚焦于对上帝(顾客)的抢夺
难道“上帝”也可以被抢夺
上帝不分三六九等上帝最平等。
然而,顾客天生不平等,天生就有三六九等之分。
荣登全球16位顶尖管理大师之列的佩珀斯先生和罗杰斯博士,根据顾客对于企业的价值,将顾客划分为三类:最有价值顾客(MostValuableCus-tomer)、最具增长性顾客(MostGrow-ableCustomer)和负值顾客(BelowZeroCustomer)。
他们的观点是,企业应当视最有价值顾客和最具增长性顾客为“上帝”,而对负值顾客不但不能视为“上帝”,而且必须最快地抛弃掉。
因为负值顾客给企业带来不了任何价值,只会耗用企业资源。
确实如此,据统计,65%的利润由35%的顾客创造。
第一银行全部的利润则是由10%的顾客创造,80%的顾客让银行赔钱。
“平等待客”是自古以来的经商之道。
虽然“抛弃九等顾客”的观点目前并没有得到企业界和顾客的普遍的接受。
但对企业来说,与那些为企业创造了75%—80%利润的20%—30%的那部分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则无可厚非,将大部分营销预算花在那些只创造公司20%利润的80%的顾客身上,无疑也是一种浪费或是效率低下。
这是一个不容争论的事实。
事实上,无论是一对一营销还是顾客关系管理技术等现代营销思想已经以一种“顾客分类管理”的方式“不公平”地对待了“三六九等”不同级别的“上帝”:2002年,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新设了大客户部,专为大客户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服务;成立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实施顾客分类管理;为其80万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客户赠送精美的《世纪虹》内刊……如果你因为自己是“上帝”而为此愤愤不平,试想一下,如果送一份五元钱的外卖,为了确保准时送到,还要打的。
我们是否需要为这种服务精神喝彩
“上帝”不喜欢热闹上帝喜欢热闹。
礼拜天是上帝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上帝的信徒总会集中于教堂赞美上帝。
然而,顾客并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顾客需要清静,需要一些私人空间或者说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
他们不喜欢被人打扰,更不喜欢多余的“服务”。
曾经,我和一位外国朋友在一家菜馆用餐,刚一落座便围上来五六个穿着各种闪光面料服装啤酒促销小姐,个个甜美可人。
但他们为了抢夺有利地形,争先恐后地介绍啤酒,却将我的外国朋友挤得差点跌倒,皮鞋也被小姐们踩了个花脸。
这样的“服务”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根本不管顾客的感受,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和恭维。
和朋友一块儿吃饭本来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但面对五六个促销不成功决不罢休的“围攻者”,让我们一点兴致都没有了。
朋友告诉我说,这种啤酒促销简直就是一种骚扰,让人觉得很不安,在国外饭店里根本没有这种情况。
员工比“上帝”更重要“顾客第一”、“顾客至上”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
好象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科学性。
然而,确实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放弃了“顾客第一”的原则,倡导的是“员工第一,顾客第二。
”这就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
西南航空公司总裁凯勒认为:“如果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那就是企业主对员工最严重的背叛。
事实上,顾客经常是错的,我们不欢迎这种顾客。
我们宁可写信奉劝这种顾客改搭其它航空公司的班机,也不要他们侮辱我们的员工
”诚然,没有顾客的存在也就没有企业的存在。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员工是顾客的直接接触者,是向顾客传递价值的关键。
要想让顾客感到满意、得到尊重,企业必须首先让自己的员工感到满意、得到尊重;要想让顾客得到真诚完美的服务,企业必须首先对自己的员工提供真诚而完美的服务;要想为顾客提供一流品质的产品,必须首先将自己员工的素质塑造到一流;如果在顾客前面,我们的员工必须矮人一等,必须抛弃自尊,如果我们的员工连起码的人格尊严都得不到满足,他们又如何能够提供出一流的服务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员工也是顾客,是企业的“内部”顾客。
从这个角度来说,“员工第一”理念的提出,非但没有否定与弱化“顾客至上”,反而是对“顾客至上”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准确地丰富和发展了“顾客”的内涵,使之更具有现代意味。
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面对这样的尊重和关爱,西南航空公司的员工能不感动
上帝不需要互动上帝从不与信徒对话,更不参与信徒的生活。
然而,顾客并不是如此。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于纯粹的商品交易,而要求能够直接与企业对话,甚至是参与企业。
而互联网的出现更为企业互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方法,它们赋予了顾客选择信息、回应公司以及与全世界人士谈论公司和品牌的能力。
微软公司在推出视窗95时曾出现过一天打来40000个电话的情形;麦当劳曾在1996年举办了一项头奖为100万美元的益智问答比赛,数天之内就有十几个网站提供比赛的答案,其中的一个网站提供了3500-6000个问题的答案;97年发生的恒生笔记本电脑事件,因一名用户的电脑得不到有效的维修而要求网友在网上粘贴其与恒升交涉的经历文章。
结果,在网上和网下的媒体上,引起轩然大波,事件引起的退货高达2451万元。
尽管恒升在以后的法院裁决中胜诉,但却得了个“赢了官司,输了声誉”的下场。
这些例子说明,在网络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迅速性,企业营销的任何瑕疵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在其市场投放初期,由于技术上的不确定性,面临着顾客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产品性能的任务,因而建立与顾客密切的联系,倾听顾客的心声,加强双方的交流便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表明,一个品牌的层次与其顾客参与的程度存在着一种正比的关系。
如果企业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层次和地位越低,顾客参与企业的愿望也相对较弱,而如果一个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层次和地位越高,甚至是认为这个品牌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这个顾客就越愿意参与这个企业的各种活动,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越紧密,特别是当他们将品牌视为一种精神品牌,这种参与程度可以达到最高境界。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单向的灌输式信息传播方式,而尽量与顾客进行沟通和互动,让顾客参与其中,才能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顾客感情和友谊,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与其将顾客当上帝不如将顾客当朋友。
综合起来 深刻理解“顾客是上帝”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
汉语词典上说:“顾客是到商店或服务行业来买东西的人或服务对象。
”企业必须仔细的了解它的顾客市场,这样,可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更好的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 ,人们对顾客的看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商品短缺,什么都凭票供应。
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等等,举不胜举。
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变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 。
还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力里。
那时候的百货商店里,售货员对顾客很少有笑脸。
而是顾客拿出笑脸一遍又一遍讨好店员,想买点紧俏商品。
问个三声五声,得到的是冷冰冰的态度,生硬的回答。
那时候的顾客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能成为今天的“上帝”。
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赢得顾客,谁就赢得市场,谁的企业就能够有所发展。
所以“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
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
为了全面、深入的理解“顾客是上帝”这个命题,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顾客是上帝”,就要尊重顾客的人格、满足顾客的需求现在我们常常讲“以人为本”,那么,商家就要更多地体现对顾客的人文关怀。
企业的生命之源在于使顾容满意。
由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今天的顾客不同于以前的顾客,今天的市场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场。
现在,市场的主导权已由厂商转向了顾客手中。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就等于了解了市场。
人类社会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是指人们对生活消费资料和对生产消费资料的一种需求和欲望。
实现消费需求,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要有消费欲望。
就是对市场提供的消费品的购买欲求。
二是要有货币支付能力。
仅有欲求而不具备货币支付能力,并不能成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有支付能力却无需求欲望,也不能构成现实消费的需求。
从满足需求的程度分,消费需求可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现实需求是既有欲求又有一定量的货币支付能力。
潜在需求是指需求欲望和支付能力相分离,但未来时期内可能产生二者的统一,变成现实需求。
根据这样的道理,企业要学会引导和发现顾客的需求。
比如海尔公司,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顾客用洗衣机洗红薯,这个信息反馈到公司。
研究人员灵机一动,何不生产一种既能洗衣服又能洗红薯的特殊的洗衣机,投放市场,从而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为企业赢得了利润。
企业时时刻刻想着顾客,站在顾客的角度换位思考,才能赢得顾客。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不仅要提供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让顾客满意。
为什么让顾客满意如此重要
企业的顾客分为老顾客和新顾客。
过去企业营销的重点往往放在吸引新顾客身上,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维系一个老顾客的成本的五倍,也就是说吸引新顾客比保持老顾客要花费更多的成本。
所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老顾客比吸引新顾客更重要。
保持老顾客的关键是使顾客满意。
一个对企业及其产品满意的顾客会再次光顾,将更多的钱花在企业产品上,还会像其他人做有利于企业的宣传,会爱屋及乌而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会对企业产品的价格变动不敏感,会忽视竞争企业的其他产品和促销,会主动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带给企业巨大的好处。
顾客的满意程度是企业未来盈利的指示器。
所以,一个真正意识到让顾客满意的重要性的企业会千方百计的强化这样的价值观念:对本企业来说顾客是最重要的人。
不是顾客依靠我们,而是我们依靠顾客。
顾客不是我们工作的障碍,而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不是我们通过为他服务而给予他恩惠,而是他给我们为他服务的机会,并由此给予我们恩惠。
其实 ,爱顾客就是爱自己。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
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无穷。
其实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是: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爱心,有替别人考虑的责任心,生活是必然美好的
心里只想着自己,而不为别人考虑,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营销人员的。
只有一心想着顾客,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要求,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二、要讲诚信,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传统的思想里,有无商不奸、为富不仁的概念。
甚至有些人把奸作为褒义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本来一个好好的市场,由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眼睁睁的破坏了,为我们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坏的影响。
我们要搞市场经济,急需加快提升市场主体的自身素质,要按游戏规则办事,要讲诚信,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搞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不会长久. 一位谙熟市场运行的人士说,信用是财富、是资本,它能证明你的资格和能力,信用高,则风险低,信用低,则风险高,信用是经济社会中的生命和灵魂,任何人应当像爱护眼睛那样维护自己的信用。
我们把顾客当作上帝,就应该对顾客讲诚信,决不能欺骗上帝。
有的人欺骗上帝,暂时得到利益,最终要吃大亏的。
现在,食品安全已经成了问题。
什么垃圾肉、陈化粮、令人作呕的食用油、黑心月饼等等。
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是赚了一笔黑心钱,但是老百姓不会永远上他们的当,他们最终必然遭到被封杀的命运。
三、要研究上帝的心理,将顾客当作亲人我们的上帝是人民大众,不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
我们在把他们尊敬为上帝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
所以要研究顾客的心理,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用亲情打动上帝。
研究顾客的心理,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我们把顾客当作上帝,但是上帝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时候。
除了要对顾客尊重,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之外还要懂得当地的文化,尊重当地的民俗,了解顾客的愿望和要求。
用亲情打动顾客。
我们要准确理解“顾客是上帝”这句话。
要真心诚意地把顾客奉为上帝,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自己产品的特色。
因为顾客的水平不一定完全相同,还有一个对顾客宣传、教育、引导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商家不能被动得把顾客看成上帝,要主动地研究顾客的需求、购买力。
对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的办法。
要分门别类、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不同的策略,赢得顾客的信赖,抓住顾客的心。
从而,在顾客中树立好的企业形象,不断地占领市场、拓展市场。
辩题:客户总是诸多要求,你觉得“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是对的吗
对的理由
客户的要求再多,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也是对的,因为客户有需求才会购买商品,作为销售者,只有尽量服务好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更多的把商品卖出去。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对不对?
如何理解顾客是上帝(原创)学习酒店专业知识已有半年多了,由当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点点滴滴的积累,突然发现,原来做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一名成功的酒店人,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其实,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而是我哥哥帮我作出的决定。
现在想一想,感觉这真是个正确的决定。
这个专业,真的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包容别人,甚至也让我的一些思想发生了转变。
“顾客是上帝”或许以前的我对这句话极不赞同,但是对如今市场的了解,让我不得不对它有所推崇。
因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已使今天的顾客不同于往日的顾客,今天的市场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场,市场经济由卖方转变为买方。
将来从事服务行业的我们现在就应该意识到,顾客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的最根本来源,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靠顾客的信任与支持。
因此,我们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最好的态度让顾客满意,以此来提高我们的销售,实现我们的利润。
简单来说,也就是我们做生意,如果没有顾客来买我们的东西,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可能获得利润。
所以,照顾客人的利益也就是照顾好我们自己的利益。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不单单要求我们保证顾客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还应保证他们的精神需要,即人文的关怀和人格的尊重。
如果一个商家或企业以貌取人,凭衣看人,嫌贫爱富,那他是不会受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是谁说的
把金子看得比他妈他爸都重要的那些所谓的【人】。
但他不知啊,金子买不来命呀,他妈不养她,他知道顾客是谁哦
不忠不孝不礼不廉不耻的拜金者。